《易通變》四十卷,術數類一等。
臣謹案:《易通變》四十卷,宋張行成撰,亦所進易說七種之一也。其說取陳摶至邵子所傳先天卦數等十四圖,敷演解釋以通其變,故謂之通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易通變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易說七種
- 作者:張行成
正文,目錄,
正文
至京房之《易》,言飛伏納甲而已。費直之《易》,言乘承比應而已。至魏伯陽作《參同契》,借《易》以明丹訣,始言甲壬乙癸之方位。而《易緯是類謀》亦謂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易通卦驗》又謂乾西北主立冬,坎北方主冬至,艮東北主立春,震東方主春分,巽東南主立夏,離南方主夏至,坤西南主立秋,兌西方主秋分。蓋《易》之支流,有此衍說。
至宋而陳摶作圖,由穆修以遞授於邵子,始借儒者之力,大行於世。故南宋之後,以數言《易》者皆以陳、邵為宗。又以陳本道家,遂諱言陳而惟稱邵。行成於蜀中作守,籍吏人之家,得邵子所傳十四圖,因著此書。其自序謂康節之學主於交泰、既濟二圖,而二圖尤以卦氣為根柢。
參伍錯綜以求之,而運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皆莫能外。其自許甚高。其中如人之五臟,亦以易數推之,謂當重幾斤幾兩,殊為穿鑿。《李心傳》譏其牽合,祝泌謂其發明處甚多,而支蔓處亦甚多。然其說亦自成理。自袁樞、薛季宣以下雖往往攻之,迄不能禁其不傳也。
此本流傳甚少,外間僅有宋刻本及明費宏家抄本。今以《永樂大典》所載參互勘校,錄而存之,以備數術之一家。是書之名,《永樂大典》作《易通變》,費宏本作《皇極經世通變》,宋本但題曰《通變》而無易字,亦無皇極經世字。蓋原刻其全書七種,此乃其一,故有細目而無大名,不能據以斷兩本之是非。以《永樂大典》所題在費氏本前,當為舊本,今姑據以著錄焉。
目錄
一、 經部(80種)
1.易類(26種)
周易口訣義六卷
溫公易說六卷
易學辨惑一卷
讀易詳說十卷
郭氏傳家易說十一卷
周易窺餘十五卷
易變體義十二卷
易原八卷
易說四卷
易傳燈四卷6
厚齋易學五十二卷附條二卷
易象意言一卷
周易詳解十六卷
讀易舉要四卷
周易象義十六卷
易精蘊大義十二卷
易纂言外翼八卷
易學變通六卷
乾坤鑿度二卷
易緯稽覽圖二卷
易緯辨終備一卷
周易乾鑿度二卷
易緯通卦驗二卷
易緯乾元序制記一卷
易緯是類謀一卷
易緯坤靈圖一卷
2.書類(12種):
洪範口義二卷
禹貢指南四卷
禹貢論五卷後論一卷山川地理圖二卷
禹貢說斷四卷
尚書講義二十卷
尚書詳解二十六卷
五誥解四卷
絜齋家塾書抄十二卷
尙書精義五十卷
洪範統一一卷
古洪範一卷
3.詩類(5種):
慈湖詩傳二十卷
續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卷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四卷
毛詩講義十二卷
詩纘緒十八卷
4.禮類(8種):
周禮新義十六卷附考工記解二卷
周官總義三十卷
周官集傳十六卷
周禮井田譜二十卷)
儀禮識誤三卷
儀禮集釋三十卷
儀禮釋宮一卷
月令集解十二卷
5.春秋類(19種):
春秋釋例十五卷
春秋傳說例一卷
春秋辨疑四卷
春秋經解十二卷
春秋例要一卷
春秋通訓六卷$
春秋考十六卷
春秋讞二十二卷7
春秋集注四十卷
春秋左氏傳續說十二卷
春秋講義四卷
春秋說三十卷
春秋三傳辨疑二十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
春秋握奇圖一卷
春秋經疑問對二卷8
春秋合題著說三卷
春秋透天關四卷
麟經指南一卷
6.孝經類(1種):
孝經述注一卷1
7.四書類(2種):
尊孟辨三卷續辨二卷別錄一卷,
蒙齋中庸講義四卷
8.樂類(3種):
瑟譜六卷,
韶舞九成樂補一卷
律呂成書二卷
9.國小類(4種):
方言十三卷
切韻指掌圖二卷附檢例一卷
蒙古譯語一卷
華夷譯語一卷
二、 史部(78種)
1.正史類(2種)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
五代史記纂誤三卷
2.編年類(4種)
續資治通鑑長編五百二十卷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二百卷
西漢年紀三十卷
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
3.別史類(3種)
東觀漢記二十四卷
續後漢書九十卷
歷代帝王纂要譜括一卷
4.雜史類(10種):
鹹淳遺事二卷
大金吊伐錄四卷
汝南遺事四卷
藝祖受禪錄一卷
龍飛記一卷
景命萬年錄一卷
重明節館伴語錄一卷
誅吳錄一卷
丁卯實編一卷
平叛錄一卷
1.易類(26種)
周易口訣義六卷
溫公易說六卷
易學辨惑一卷
讀易詳說十卷
郭氏傳家易說十一卷
周易窺餘十五卷
易變體義十二卷
易原八卷
易說四卷
易傳燈四卷6
厚齋易學五十二卷附條二卷
易象意言一卷
周易詳解十六卷
讀易舉要四卷
周易象義十六卷
易精蘊大義十二卷
易纂言外翼八卷
易學變通六卷
乾坤鑿度二卷
易緯稽覽圖二卷
易緯辨終備一卷
周易乾鑿度二卷
易緯通卦驗二卷
易緯乾元序制記一卷
易緯是類謀一卷
易緯坤靈圖一卷
2.書類(12種):
洪範口義二卷
禹貢指南四卷
禹貢論五卷後論一卷山川地理圖二卷
禹貢說斷四卷
尚書講義二十卷
尚書詳解二十六卷
五誥解四卷
絜齋家塾書抄十二卷
尙書精義五十卷
洪範統一一卷
古洪範一卷
3.詩類(5種):
慈湖詩傳二十卷
續呂氏家塾讀詩記三卷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四卷
毛詩講義十二卷
詩纘緒十八卷
4.禮類(8種):
周禮新義十六卷附考工記解二卷
周官總義三十卷
周官集傳十六卷
周禮井田譜二十卷)
儀禮識誤三卷
儀禮集釋三十卷
儀禮釋宮一卷
月令集解十二卷
5.春秋類(19種):
春秋釋例十五卷
春秋傳說例一卷
春秋辨疑四卷
春秋經解十二卷
春秋例要一卷
春秋通訓六卷$
春秋考十六卷
春秋讞二十二卷7
春秋集注四十卷
春秋左氏傳續說十二卷
春秋講義四卷
春秋說三十卷
春秋三傳辨疑二十卷
春秋繁露十七卷
春秋握奇圖一卷
春秋經疑問對二卷8
春秋合題著說三卷
春秋透天關四卷
麟經指南一卷
6.孝經類(1種):
孝經述注一卷1
7.四書類(2種):
尊孟辨三卷續辨二卷別錄一卷,
蒙齋中庸講義四卷
8.樂類(3種):
瑟譜六卷,
韶舞九成樂補一卷
律呂成書二卷
9.國小類(4種):
方言十三卷
切韻指掌圖二卷附檢例一卷
蒙古譯語一卷
華夷譯語一卷
二、 史部(78種)
1.正史類(2種)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
五代史記纂誤三卷
2.編年類(4種)
續資治通鑑長編五百二十卷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二百卷
西漢年紀三十卷
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
3.別史類(3種)
東觀漢記二十四卷
續後漢書九十卷
歷代帝王纂要譜括一卷
4.雜史類(10種):
鹹淳遺事二卷
大金吊伐錄四卷
汝南遺事四卷
藝祖受禪錄一卷
龍飛記一卷
景命萬年錄一卷
重明節館伴語錄一卷
誅吳錄一卷
丁卯實編一卷
平叛錄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