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定義
《易經》是研究宇宙間事物發展規律的學問,是宇宙的本質法則,其核心“八卦”則是宇宙萬物運化的最高標誌,是具有陰陽屬性的表現符號。
《易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文明史上享有極高地位,並且被統治階層稱為“正統文化之經學”的群經之首。而作為基礎科學,則對中國和世界的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倫理、宗教以及科技、天文、歷史、數學、醫學、氣功等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易經》中太極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為輔,採用歸納和推演的多重手段,對事物進行描述和本質分析的辯證思維方法,正是對現代科學發展的有益補充。因而 發現在西方現代科技成果中,有相當一部分都與中國文化的來源《易經》相關,例如:混沌原理、量子力學互補性、正反粒子發現、遺傳密碼發現、地震周期律、二進制計算機發明等等,這些創新都蘊含著以《易經》為指導的太極思維影響力。
《易經》曾一度作為科舉取士中的必修課,是作官之人必讀之書。然而,五四運動以後,《易經》被誤解為封建迷信的算命書、統治階級對人們思想進行管理控制的工具,從此在正統教育中消失。
易經思維
易經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為輔,採用歸納和推演的多重手段對事物進行描述和本質分析的辯證思維方法。
易經思維,既包含了“歸納法”與“推演法”為主體的思維方法,又包含了“類推思維、類象思維”與“交合思維、互變思維”為核心的思維模型,這是一套非常完備的思維體系。
歸納法
歸納法的現代定義是:從個別前提得出一般結論的方法。這是從個別事實走向一般概念和結論的思維方法,與推演法相對。
歸納法,核心就是“觀物取像,取像類比”,即“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來抽取主要的形象,再將抽取的形象進行分類歸納”。
中國的歸納法最早來源於《易經》,遠在8000年前,伏羲就是運用歸納法創製的先天八卦,即《繫辭》所寫:“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也就是說伏羲用八卦的屬性與萬物進行類比歸納。可以說,不論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還是六十四卦,《易經》的卦象及其爻象體系都在全方位上體現著歸納法的精髓。
西方的歸納思想,大多是一種簡單的邏輯思維,比如把白糖、紅糖、奶油糖、朱古力糖等都具有相同成分的物品歸納在一起,再比如把山羊、羚羊、綿羊等都具有類似特徵的動物歸納在一起。中國的歸納法則完全不同,它是一種起始於伏羲、依據於“卦”模型的、複雜、形象、發散的太極歸納,比如竹子、電線、雞、雲彩、貿易、長廊是歸在一類的,即符合“巽卦”模型的性質特徵。
推演法
推演法的現代定義是:從題設條件出發,按慣常邏輯思維運用有關的概念、性質、定理等,經過推理、演算,得出正確結論。簡單地說,就是由三個點組成,即題設條件、邏輯推理、正確結論,其中的邏輯推理最為重要。
在《易經》理論體系的自身形成過程中運用的就是推演法,比如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製作後天八卦和六十四卦,使用的正是推演法。如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 這個“演”,正是推演之義。又如《易經》的“繫辭”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個闡述的過程即是推演法的思維。
在《易經》直接影響的哲學套用中繼承著推演法,比如以“河圖、洛書”為基準的《九章算術》中的“勾股定理”和“圓周率計算”等就是將推演法用在數理方面的發展,又如《本草綱目》、《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等則是將推演法用在醫學研究上的闡述;又如《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規律,也是由《易經》的推演法參照對應而得出的;再如,預測作為《易經》最早的套用活動,都是通過從“本卦”到“變卦”再到“旁通卦”等嚴謹的邏輯推演過程來完成的。
聚合類推思維
聚合的類推思維,是指以概念邏輯判斷和結論邏輯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邏輯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繫。這是一種人類所具有的高級思維形式。
從《易經》的卦形符號講,卦是對事物根本性的表達及其變化的揭示,使用的是一種符號邏輯,並將這些符號按照類推進行複雜的衍化,比如將“乾卦”和“坤卦”作為自然萬物的起始,而後產生其他的卦,並不斷持續變化,正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裡的“卦”及其變化,就是符號聚合類推的表現形式。
中國的古人正是通過不斷地橫向類推和豎向類推的思維訓練,形成了系統的聚合思維,並由此在各個領域創造了先進的文明成果。比如農業生產的播種技術,其播撒順序為“直線”方式,層層推進,一行到底;再如選拔人才的科舉制度,其考試等級為“鄉試、會試、殿試”,其選取等級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這更是級級遞推、階階晉升的方式。
發散類象思維
發散的類象思維,是指從事物的具體形象中把握其抽象的意義,理解並闡述事物所象徵含義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的實質是非理性、非邏輯性的感性認識與總結。
《易經》中的主要概念,如太極、兩儀、四象、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等,這些都是極其富有象徵性、寓意性的符號系統,並且在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出現了各種圖像,如太極圖、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等,從而使得整個《易經》系統越來越龐大繁雜,也越來越豐富完整。
這些《易經》的核心概念和圖形體系都是宇宙自然萬物的高度抽象,也正是用這樣一種類象思維的形式來表征、模擬、再現、對應 的真實世界、物體、事件和現象,從而達到“由象得意”的目的。
正如《繫辭》中寫道:“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而舞之以盡神’。”
這段話的解釋就是:“孔子說‘文字不能把話都寫全,話也不能把心中的意思都說全’。那么聖人的意思就不能完全懂得了嗎?孔子說‘聖人設立象,用以全面闡述難以表達的意思;設立卦,用以全面揭示難以說清的真偽性情;附上卦爻辭,全面講述自己所要說的話。通過變化流通全面表現它的利益,鼓舞它行動起來全面展現它的神奇’。”
這裡所說的就是讓人們不能過分執著於“言”和“象”,而是要達到“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的類象思維模式。直至宋明時期的“宋明理學”,更是提出了“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的概念,可說是集類象思維發展之大成。(註:格物致知,是指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即物窮理,是指對客觀事物做出的考察和認識要窮究其理。)
“言”是來表達“象”的,“象”是來盡“意”的,即語言和概念是工具,都是用來表達思想的媒介。
具體到《易經》中的每個卦上,其發散的類象思維都需要最大限度的突破 大腦的原有模式,以至無窮的拓展。
比如“離”卦,其基本的象意是指火,那 可以再想像一下,還有什麼跟火是一類性質的事物呢?比如對於 人類最大的火是什麼呢?是太陽,所以離卦又代表太陽。那么火還能帶來什麼呢?是光明,所以離卦又代表光明。由於火使 看見東西,所以離卦又有“發現”的意思。同時,光亮的火焰,能夠照耀顯現美麗的事物,所以離卦又表示“漂亮”。
同時,從離卦的樣子來看,外面兩個符號是陽性符號(—),裡面一個符號是陰性符號(--),陽性符號表示硬、實的事物,陰性符號表示軟、空的事物,所以離卦就表示外面硬、實而裡面軟、空的事物,比如漁網、烏龜、螃蟹等。進而, 還能聯想為表示注重外在美的“裝飾、美容”的意思。這樣, 就能夠在一種核心屬性的界定內,無限的去聯想類象。
“天人合一”是類象思維的另一種思維體現,是一種“形而上”的思維,這也是《易經》中最重要的經典理論之一。這裡所說的“形而上”,並不是人們常說的“形上學”的概念。“形上學”是指“片面、孤立、靜止的認識事物,以至走到了極端或者僵化”。“形而上”則是指《易傳》的《繫辭》中說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即“建立在具體形象之上,透過現象而觸及本質”的哲學思維。
類象思維,在 的中醫學中更發揮著本質的功用。簡單的說,就是將 身體的內臟器官通過類象的思維聯想,對應《易經》中的卦模型和五行屬性。比如腎臟,這個器官的核心功用是水的調節和泌尿的代謝,通過卦模型的分析, 對應出了腎臟屬於“坎卦”,在五行中的屬性為“水”。同樣, 也可以將身體的所有臟腑和器官都對應上《易經》中的卦模型和五行屬性。當發生病症的時候, 就能夠通過五行的性質、生克關係以及陰陽機理,進行病症的根本治療。
集中交合思維
集中的交合思維,就是在原有的事物或現象的基礎上,通過相關甚至不相關的概念進行交合,形成新的統一體,從而“創新”出新的功能或價值,這裡突出注重的是對於新創事物廣度和深度的展現。
《易經》的卦系統,最基礎的是由三個爻組成的卦模型,即八卦。八卦是由伏羲創製的,並且通過歸納和推演的方法,類象出無窮無盡的事物和現象。
隨著《易經》的傳承和發展,到了周文王,他又將卦的系統完善到了六個爻組成的卦模型,即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每一個六爻卦,都是由兩個基礎的三爻卦組成的。上下兩個三爻卦交合在一起,就又由以前的各自類象進一步創新衍生出更多的事物和現象。這裡所講的就是上卦和下卦交集結合的“交合思維”。
交合思維不但是科技進步的助力,同時也是企業不斷推出創新產品、獲得更好商業機會的重要手段。
萬事萬物的產生,最核心的起源就是“交合”。現代的很多新型事物都是交合的產物,比如電車(電力與車的交合)、煤氣灶(煤氣與火的交合)等。同時,中國的古人之所以能夠為世界貢獻5584項科技發明,其創新的根本就是這套思維模式,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卦能量模型。比如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龍骨車,就是據此而來。
農業社會的時候,種植莊稼是古人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這其中的“灌溉”工作則是重要的環節。水往低處流,這是一般的規律,所以平地或者低地的灌溉很好處理,但高處的農田則很難實現水分的滋養。那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通過考證了解到, 的賢哲正是依據卦能量模型和交合的思維,製作出了最佳的適宜工具。
下面, 就來把這個思考和設計的過程加以解析:
首先, 思考問題的難點所在,就是實現高處的灌溉,也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傳送水流。類象卦能量模型,就是“巽卦”和“坎卦”;其中“巽卦”,表示風,有傳送的意思;“坎卦”表示水,就是流水的意思。兩者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渙卦”,這就是“傳送水”的能量模型。
然後,再解析這個模型的內部,可以看到一個“艮卦”和一個“震卦”。
“艮卦”表示山,有高處的意思,同時也可以表示手部。
“震卦”表示雷,是震動的意思,同時也可以表示足部。
“巽卦”屬木,也可以象意長形的木桿。
“坎卦”屬水,也可以象意轉動的輪子。
最後, 綜合來看,龍骨車的基本概念就出來了,即“手部扶著長形的木桿,足部踩著轉動的輪子,通過傳送,將水流引到高處”。這樣,依據這個思路, 的先哲就創造出了震撼世界的龍骨車。
交合思維,其目的就是創新。 通過《易經》的交合思維,可以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以達到“無中生有”的效果,為人類科技的進步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萬事萬物的創新產生,最根本的核心起源就是“交合”。
轉換互變思維
轉換的互變思維,就是面對一個問題、一個事物或一個現象, 要懂得運用互相轉化的思維,將其進行前後、左右、上下、遠近、正反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不能太過於保留因循守舊的思想,這樣 才能在生活與工作中獲得“革新”的成果,從而消除原有系統中的不安定和不和諧。
《易經》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由上下兩個經卦所組成的,並各自具有特定的含義,反映了宇宙間事物現象的狀態和規律。當事物和現象的狀態轉換而發生變化時,為了繼續保持系統的穩定和平衡,就要在卦的結構上發生相應的變化,也就是上下兩個經卦的位置進行交換。這裡所講的就是上卦和下卦對應轉化的“互變思維”。這種思維對於現在的科技進步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六十四卦中的“天地否卦”,其卦形是“乾卦在上面,坤卦在下面”。這是 現實環境的真實寫照,“天高高在上,地低低在下;天之氣上升,地之氣下降”,也就形成了“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低,兩者互相背離”的不穩定狀態。人類為了自己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就要盡力去調整這種不良的狀況。所以,通過上卦與下卦的互換,“坤卦在上面,乾卦在下面”,即“地在上,天在下”,就得到了穩定的泰卦系統,象徵著天地的交感互融,良好的吉祥態勢。
“泰卦”與“否卦”的互變關係,在企業的運營管理中可以很好的運用,那就是企業決策層和下層員工的關係。企業決策層及其老總作為最強勢的管理者,對應著“乾卦”能量模型,而下層的員工則是弱勢的被領導人,對應著“坤卦”能量模型。當企業老總總是高高在上,並且不斷脫離民眾的時候,雖然企業表面上看似很好,但實際上內部已經出現了“乾卦在上,坤卦在下,天地否卦”的不良狀態;當企業老總主動的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做到虛懷若谷的深入基層,謙恭有禮的對待下屬,並讓員工積極奮發,頂立在企業的上層陣線,則會形成“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地天泰卦”的良好狀態。
通過《易經》的互變思維,可以找到事物最完美的組成形態,可以找到現象最良性的展現狀況,也可以找到問題最徹底的解決方法。互變思維的目的就是:保持穩定。
在進行企業項目管理活動的時候,運用互變思維,進行各種因素的綜合思考,進而達到最優質的工作成果。例如,通過不同工序的前後統籌與順序互變,形成最順暢的執行流程,一個項目中原有的流程雖然很好,但是總達不到最理想的執行速度,這就需要大家仔細觀察每個步驟,比較不同工序的作用和成效,運用互變的方式進行適當的調節,以形成更適宜的流程順序。
在習慣於直線邏輯思維的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在進行國家管理的時候,同樣在運用著這種優秀的思維模式。例如,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兩黨輪流執政。當“在上”的執政黨在政績上不能滿足人民的期望時,則“在下”的在野黨就會贏得下次當選的機會,也就是通過執政者的“互換”,對國家機製做更好地調整。
著作權歸屬
《易經思維體系》,由清華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許文勝老師系統整理與精深闡述,許文勝為中國國學管理專家,太極管理理論創建人,清華大學中國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學兼職教授,鄭州大學客座教授。國際著名易學專家,中國傳統文化和古科技研究者,創新管理專家。秉承“用《易經》理論闡述管理內涵”的宗旨,他以對《易經》二十四年的深入研究結合多年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經驗成功建立了太極管理理論,並正在幫助五家上市公司的成功發展。
《易經思維體系》,著作權歸屬於許文勝老師享有,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任何團隊和個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複製、盜用、傳播本體系內容。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