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貴州是中國搬遷人數最多的省份,“十三五”期間,搬遷總規模188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54萬人,加上恆大幫扶搬遷4萬人,搬遷總人口達到192萬人,占中國搬遷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占貴州省“十三五”需脫貧人口的三分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部搬遷入住。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項社會系統重建工程,基本公共服務是保障搬遷民眾全面發展的基本社會條件,不能只解決住房和收入問題,還需要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夠銜接配套,讓搬遷民眾就近享受城鎮已有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實現互聯互通。鑒於此,制定了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
編制進程
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是依據《關於下達貴州省2020年第一批標準化項目的通知》批准立項,由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由貴州省生態移民局歸口。
2020年7月,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梳理和構建標準體系框架圖和明細表,研究計畫制定一系列易地扶貧搬遷服務標準體系,其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由銅仁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貴州省標準化院牽頭起草,並成立標準起草組。
2020年8月,收集標準編制的背景材料和有關標準編制的參考、引用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前往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遵義市桐梓縣、正安縣、黔西南州安龍縣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進行實地調研,開始標準編寫工作,同時,編制完成標準草案。
2020年9月,召開多輪標準起草組編寫會,並在對標準的主要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編寫兩個標準的討論稿。並和其他系列標準一起徵求聯盟內成員單位意見,形成標準徵求意見稿。
2020年10月,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並根據修改意見修改完善。
2020年11月,由邀請銅仁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貴州省標準化院、湄潭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專業技術人才開發中心、貴州黔靈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等單位專家對該標準進行審定,與會專家一致同意通過後形成標準報批稿。
2020年12月22日,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4月1日,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楊建、徐仕強、耿敬傑、楊青、馮磊、陳卓、伍官靈、李良懿。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總則 | |
---|
5 調查內容 | |
---|
6 調查流程 | |
---|
7 測評分析 | |
---|
8 調查報告 | |
---|
附錄A(資料性)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民眾滿意度調查問卷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規定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民眾滿意度調查的術語和定義、總則、調查內容、調查流程、測評分析、調查報告等。該標準適用於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民眾滿意度的調查和測評。
引用檔案
DB52/T 1553.4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4部分:服務中心服務規範 DB52/T 1553.5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5部分:兒童活動中心服務規範 | DB52/T 1553.6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6部分:老年服務中心服務規範 DB52/T 1553.7 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7部分: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服務規範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該標準一旦發布實施,貴州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應參照該標準要求進行建設和完善;省級相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執行該標準的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相關第三方評價機構應自覺按此標準要求進行調查與評價,確保全置社區公共服務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健康有序進行。
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有關媒體發布、公告標準信息,擴大影響。建議在實施標準過程中對所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反饋,以利於標準的修訂和完善。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第3部分:民眾滿意度調查規範》(DB52/T 1553.3-2020)的制定,明確了對安置社區民眾進行滿意度調查的基本原則、調查內容、調查方式及調查程式等,保證數據的科學性、客觀性,為測評民眾對安置社區公共服務的滿意度提供可靠依據,真實反映安置社區民眾的需要,進一步改進安置社區公共服務工作,改善安置社區民眾的生活品質,讓搬遷民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保障,提升民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該標準是中國首次發布的針對易地扶貧搬遷基本公共服務的標準。該標準的制定,是為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提升安置社區後續基本公共服務質量,進一步規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