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戲曲評點研究

明清戲曲評點研究

《明清戲曲評點研究》是2013年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克 。本書論述了明清戲曲評點的發展脈絡、明清戲曲評點家研究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明清戲曲評點研究
  • 又名: 古典文學研究輯刊
  • 作者李克 
  • ISBN:9789863221012
  • 類別:文學研究
  • 頁數:305
  • 出版社: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3-1
  • 裝幀: 精裝
本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章節內容,

本書信息

副標題: 古典文學研究輯刊 七編(第12冊)
作者: 李克
出版社: 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 2013-3-1
頁數: 305
裝幀: 精裝
ISBN: 978986322101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部關於明清戲曲評點的綜合性、開拓性研究專著。全書按照明清戲曲評點的分期及特點、明清戲曲評點家、明清戲曲評點的流變、明清戲曲評點的理論建構和價值四個專題設定章節。第一章以巨觀的視角綜合審視明清戲曲評點,從史的角度把明清戲曲評點分為萌芽期、繁興期、鼎盛期、延續期和余勢期五個階段,並對每個階段戲曲評點批評的的總體特徵和理論特色予以概括評析。第二章探討明清戲曲評點家的地域分布特點,並以金聖歎為個案,探討了戲曲評點家的評點心態和動機。第三章從流變的角度,以《西廂記》、《琵琶記》、《牡丹亭》三大名劇的評點為中心,揭示了《西廂記》評點“鑑賞型”、“學術解證型”和“演劇性”三大范型的理論演進;從文情、文事、文法三個維度,探究了毛聲山批點《琵琶記》的理論建構及對前人的超越;從“情”內涵的潛變、敘事藝術等方面來把握《牡丹亭》評點的發展、演變。第四章探討明清戲曲評點對古典戲曲學的理論建構和價值,凸顯戲曲評點對戲曲功能(娛樂、教育、宣洩、審美)的認知及對戲曲創作學、戲曲鑑賞學(演劇性、文學性)的理論貢獻等。文末附錄的戲曲評點資料亦彌足珍貴,沾溉學林!

作者簡介

李克:
1974年12月生於安徽省靈璧縣,1990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8年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獲工學士學位。曾任摯友社總編、副社長。
200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201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
2010年7月——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有學術論文數篇刊於《中華戲曲》、《北方論叢》、《四川戲劇》、《戲曲藝術》、《貴州文史叢刊》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著有詩集《靈魂里的鐵》(2012),參編《元曲鑑賞辭典》(2012),編選《名家品水滸》(2009)等。

章節內容

目 錄
緒 論
一、研究現狀概述
二、選題意義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清戲曲評點的發展脈絡
第一節 戲曲評點的萌芽
一、戲曲評點版本形態的演進
二、容與堂刻“李評”曲本的理論貢獻
第二節 戲曲評點的繁興
一、文人競評與評點批評理論的深化
二、民間競刻與晚明戲曲評點
第三節 戲曲評點的鼎盛
一、戲曲評點理論內涵的拓展和提升
二、“五大名劇”之評點
第四節 戲曲評點的延續與變異
一、戲曲敘事結構理論的延續與變異
二、形式批評的崇尚
三、反劇場化的藝術追求
第五節 戲曲評點的余勢與終結
一、文人化評點的堅守與錮化
二、古典戲曲評點的終結
第二章 明清戲曲評點家研究
第一節 戲曲評點家的地域分布及其文化成因
一、戲曲評點家的地域分布
二、文化成因
第二節 “才子應須才子知”: 金聖歎評點心態發微
一、吳中士風與金聖歎的畸儒心態
二、生命意識與金聖歎的超越動機
三、“金針盡度”的實用批評傾向
第三章 明清三大名劇評點的流變
第一節 明清《西廂記》評點的三大范型
一、“鑑賞型”:金批《西廂》的超越及其餘波
——以金聖歎、潘廷章、周昂為中心
二、“學術解證型”:“毛《西廂》”的解證特色及其價值
三、“演劇型”:從《西廂定本》到《西廂記演劇》
第二節 文情·文事·文法:毛聲山的三維理論建構及其對明評本《琵琶記》的超越
一、文情:情感與形式之間的張力
二、文事:歷史與文學虛構的原則
三、文法:藝術經驗的理論總結
第三節 明清《牡丹亭》評點的流變
一、從明清《牡丹亭》評點看“情”的潛變
二、敘事結構批評的嬗變:從“便於場上”到“案頭化”
第四章 明清戲曲評點對戲曲學的理論建構及貢獻
第一節 對戲曲功能和價值的認知
一、娛樂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宣洩功能
四、審美功能
第二節 戲曲創作學的探討
一、戲曲結構
二、戲曲人物塑造
三、戲曲語言
第三節 戲曲鑑賞學的建構
一、戲曲表演藝術鑑賞
二、戲曲文學藝術鑑賞
結語:明清戲曲評點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一:明清戲曲評點存本名錄
附錄二:部分明清戲曲評點家(已知籍貫)一覽表
附錄三:部分明清戲曲評點資料彙輯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