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拓東漢頜陽令曹全碑於明萬曆初於陝西郃陽(今合陽)莘里村出土,曾存郃陽孔廟,明末斷裂。
明拓東漢頜陽令曹全碑
明
20世紀50年代初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徵集
17開,23×14厘米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靈帝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碑高253厘米,寬123厘米。碑陽20行,行45字,隸書,碑陰題名5列。無額。
湖南省博物館藏《曹全碑》拓本,“卣”字半缺,線斷痕自一行“商”字至末行“吏”字,橫斜一道線很細,不傷字,十八行“貢王”,“王”字完好(與不斷本一樣),石尚未斷。據悉,石斷後清初拓本“碑斷有記載為康熙壬子”(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斷痕也開始變粗,字損漸增。故而,此定為明末拓本,拓工精良。
此碑為漢碑中極負盛譽者,對後世影響很大。明趙崡云:“碑文隸書遒古,不減《史卒》、《史晨》、《韓勅》、《禮器》等碑,且完好無一字缺壞,真可寶也。”清孫承澤謂:“《曹景完碑》萬曆間始出郃陽土中,惟一‘因’半缺,余俱完好。且字法遒秀,逸致翩翩,與《禮器碑》前後輝映,漢石中之至寶也。” 明趙崡《石墨鐫華》、郭宗昌《金石史》,清王昶《金石萃編》等書著錄。
1956年曹全碑由郃陽移陝西碑林博物館時,將十二行“老”字下半,十三行“離”字右半損壞。該館恐再損壞,在碑陰加鐵板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