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變遷》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軼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代的變遷
- 作者:趙軼峰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22年6月30日
- 頁數:376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9624592634
《明代的變遷》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軼峰。
《明代的變遷》是一本2022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軼峰。內容簡介 明清時期中國社會變遷的大趨勢如何?這種趨勢與世界其他部分的變遷是怎樣的關係?是什麽使中國當時沒有走向足以與西方爭雄的地步呢?明末財政危機是怎樣形成的?引發了明末財政危機的那些嚴重的財政問題為什麽會產生,為什麽會造成那樣嚴重的影響呢...
《明代的變遷》是2011年10月1日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軼峰。本書主要探討了明代歷史許多領域的學術問題,收錄了作者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有關明史的研究性論文19篇。目錄 序 導言 第一部分 國家制度 一 明太祖的國家宗教管理思想 二 明初城隍祭祀制度 三 明朝國家祭祀體系的寓意 四 票擬制度與明代政治...
明代社會的兒童禮教是一個攸關兒童個體、家族與王朝治道的重要問題,通常在家庭、社學中廣泛展開。兒童所習家禮、鄉儀、學禮雖多取自先儒經典。評價 明代中國保持著帝制政治體制,同時又已捲入全球性大變遷,經濟、文化思想領域皆發生巨大變化。在此情況下,社會組織的方式與狀態是否發生了新異性、不可逆轉的變化。...
《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是作者陳寶良二十餘年來研究明代社會與文化史的總結,分為上下兩編。《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上編從社會史的角度,探討明代社會的歷史轉型;下編從文化史的角度,探討明代文化的變遷:一是縱觀明代社會與文化的整體,其本身存在著一個官方控制從嚴密到鬆懈的動態變遷過程。二是考察明代社會...
《明代的財政制度變遷》是2011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邊俊傑。本書系統論述了明代財政制度由好變壞、由建立到崩潰的全過程。內容簡介 《明代的財政制度變遷》首先結合明代“歷史周期率”。然後立足於歷史事實,以“民生”思想和“三個有利於”作為評價標準,在既定的財政制度框架下。套用當代財政、經濟博弈...
《明代政治與文化變遷》是2006年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鄧培凱。內容簡介 有關明史的研究,在20世紀前期,多以政治事件史及政治制度史為主。後來,重點轉移到社會經濟史研究,特別是對商品經濟發展如何影響到社會結構的轉型更是許多學吝矚目的課題。本書所輯九篇論文,來自七位明史專家,則似乎更能以...
作者是牛建 強。作者簡介 牛建強,1963年生,河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二章 明代社會風尚取向變換的區域空間分析 1、明代江南地區早期之社會變遷 2、明代江南地區中後期之社會變遷 3、明代中後期江南周圍地區之社會變遷 附:明代徽州地區之社會變遷 4、明代中後期第3類型地區之社會變遷 ...
至是,17世紀以前的明朝、女真諸部和東西蒙古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帝國。 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即乾隆中葉至道光初期是清朝疆域極盛時期。道光以後,外來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遂使疆土日蹙,這是近代中國疆域變遷的一大特點。 在清太宗時代(1627~1643),自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整個...
本書就社會變遷與明代生活質量、明代生活質量變遷及其內涵、明代生活質量的歷史定位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藉助“生活質量”這一概念,採用社會經濟史與社會文化史兩個研究路徑,通過對明代收入、物價、消費、負擔乃至各社會階層生存狀態等的考察,探求明朝人生活觀念的變化乃至真實的幸福感知,藉此彌補以往研究過於集聚於生活...
1368-1949年)》讀起來分外引人入勝。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明代漢族民間服飾的演變 第二章 清代漢族民間服飾的演變 第三章 民國時期漢族民間服飾的演變 第四章 漢族民間服飾與社會風尚變遷 第五章 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政治經濟因素 第六章 漢族民間服飾與女性社會角色 結語 參考文獻 ...
因此,本書對明代內庫體制及財政變遷問題進行了系統探討,並以此為視角,展現了傳統財政轉型背景下明代中央財政體制的變遷路徑及公私財政關係問題,為理解明代財政、貨幣、基層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提供了有益參考。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問題與思路 二 相關研究回顧 三 研究對象的界定 四 方法與史料 第一章 明代內庫...
《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是丁亮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4月。該書研究明代浙江、南直隸地區財政結構的變遷軌跡,分別從田賦、上供物料、里甲役、均徭役和驛傳役等幾個方面考察明代地方財政的收支結構與辦納方式。全書始終以“徭役及其附帶財政責任”為關注對象,指出地方財政的貨幣化審編自成化、...
第一章 衛所在河西地區的設立與變遷 第一節 河西地區的自然環境與行政沿革 第二節 洪武年間明軍在河西地區的活動與衛所的設立 第三節 河西衛所的職官體系 第四節 明代中後期河西衛所管理的有司化 第二章 衛所移民與河西地區的人口變遷 第一節 明代移民與河西地區人口狀況的變遷 第...
前人研究成果多聚焦於唐、宋和清代,而對明代的逋賦問題關注不足。明代財政史素以難治著稱,繁雜的數據、史料難以處理,而且可關注的研究點不容易深入。逋賦與明代財政體制變革存在較大聯繫,但並未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基於此,《逋賦治理與明代江南財賦管理體制的變遷》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作品鑑賞 從研究方法和...
《經略滇西:明代永昌地區軍政設定的變遷》是2019年12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勇。內容簡介 本書以明代永昌地區軍政設定變化為線索,挖掘正史、實錄、地方志、文集、碑刻、家譜等資料,圍繞永昌地區與周邊局勢的相互關係,討論衛所、府州縣的關係以及社會變遷。本書將衛所與州縣之間的轉換過程放置在當時...
《明代以來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社會變遷》是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榮榮,牛犁 內容簡介 《明代以來漢族民間服飾變革與社會變遷(1368-1949年)》作了很多注重細節而又專業的闡述。從清朝時期漢滿女性服飾文化的交流,到民國初年現代旗袍的登場,其發展演變的連續性和斷裂性一目了然。在我看來,《明代...
建文史籍編撰映射了明代社會深層次的變遷。所以有關建文史籍的研究,應不僅體現於辨作者、析源流、糾訛誤、別版本這些方面,更在於去發現其內在敘事邏輯的演變。該書對於建文史籍,探幽入微,深入地揭示歷史敘事書法的演變及其意義。從年號來看,永樂時使用“洪武”紀年,宣德時修《明太宗實錄》對建文年號削其號而用其...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之後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攻占大都,元順帝北逃。之後朱元璋繼續消滅位於四川的明玉珍勢力和據守雲南的元朝梁王。又深入漠北,進攻北元。天下至此初定。政治 朱元璋率軍攻克皖南徽州時,聽說徽州名儒朱升很有學問和才幹,朱元璋便仿效劉備親顧茅廬的做法,向朱升請教...
明代是中國漫長封建王朝中的一個重要朝代,其政治局面、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歷來是學者的研究重點。《變與亂:明代社會與思想史論》就以“變”與“亂”為線索,對明代初年的社會改造、明代官風與士風的嬗變、基層社會及其變化、思想的碰撞與變遷等等,展開了全面研究。從中可以看到,明代是一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充滿...
第二節 征一法與明代南直隸的均徭役改革 一 歸有光的思慮 二 徭役全面折銀的初嘗試 三 徭役改革措施的困境 四 一條鞭法發生契機再思考 第三節 從銀、力差的變遷看均徭法的演化路徑 一 均徭銀差的成立、功能及其演化路徑 二 均徭力差的承當方式及其變遷 三 均徭審編與僉派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均徭役的財政...
二、明代中日朝貢貿易中的策彥周良與淮安 (357)三、關於明代杭州史研究之淺見 (364)四、體大精深和明代政治史研究的新階段——讀張顯清、林金樹主編的《明代政治史》 (373)五、《明代的變遷》序 (376)六、《晚明文人思想探析——(型世言)評點與陸雲龍思想研究》序 (382)後記 (385)作者簡介 南炳文...
因而明代所謂一省並非僅指布政使司轄區,還要包括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轄區。如山東省不僅包括山東布政使轄區、山東都司轄區,還包括遼東都司轄區。因遼東都司的監察由山東按察使司管轄。明初實行一省布、都、按三權分立,原為避免地方權重。不久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劇,內憂外患,三權分立的局面不能應變。於是...
《視覺歷史:看得見的明史》是一部“視覺明朝歷史”,先以時間為序,梳理了明代政治變遷;然後分專題介紹了明朝的社會生活、各項制度、科學技術、文學史學、思想哲學、雅俗藝術、日常生活、對外交流等方面情況,用圖片附加文字說明的形式呈現給讀者一部真切的明代歷史畫卷。內容簡介 《看得見的明史》由程晨編著,主要內容...
清代紫禁城的建築物多有重建,名稱也有變遷,但基本上維持了明代的規模。皇城在宮城之外,周長十八里有奇,缺其西南角,南北長2.75千米,東西寬2.5千米,面積6.87平方千米。東部為宮城,西部為西苑(元為西御苑),中部為太掖池(即元太液池,增開南海)。皇城有六門,“正南曰大明,東曰東安,西曰西安,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