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丁亮創作歷史學著作)

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丁亮創作歷史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是丁亮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0年4月。

該書研究明代浙江、南直隸地區財政結構的變遷軌跡,分別從田賦、上供物料、里甲役、均徭役和驛傳役等幾個方面考察明代地方財政的收支結構與辦納方式。全書始終以“徭役及其附帶財政責任”為關注對象,指出地方財政的貨幣化審編自成化、弘治以後已經出現,各類財政資源陸續實現了以白銀為單位的核算,但地方財政仍沒有擺脫以徭役為核心的辦納方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
  • 作者:丁亮
  • 首版時間:2020年4月
  • 字數:372千字
  • 類別:歷史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正文分四章。第一章探討浙直地區正項起運、存留稅糧的構成、改折及其財政功能,繼而引出地方用度不足與官府如何應對等問題;第二章闡述除稅糧外作為地方里甲負擔的上供物料和公費銀的收支辦納情形,強調其在實施過程中突顯的實物性與徭役化特質;第三章著重解析賦役體系中均徭、驛傳兩役的編僉方式、應役實態及演化路徑,再次明確了役所附帶的財政責任是地方經費的主要來源;第四章則在前三章討論基礎上,提出對其時地方財政運行原理並一條鞭法財政史意義的理論思考。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田賦的收支結構與銀納化進程
第二章 上供物料與地方公費的收支結構與變遷
第一節 正項稅糧的構成與銀納化進程分析
第二節 明代江南地方政府與衛所的財政互動關係
第三節 地方存留糧的財政功能與公費銀的出現
第一節 上供物料的增長趨勢與辦納方式的變遷
第二節 地方公費銀的收支結構與均平法改革
第三章 均徭役、驛傳役的運行、負擔與結構變遷
第四章 明代地方財政運行原理與一條鞭法的財政史意義
第一節 均徭役僉役方式若干問題研究
第二節 征一法與明代南直隸的均徭役改革
第三節 從銀、力差的變遷看均徭法的演化路徑
第四節 均徭役的財政負擔解析
第五節 驛傳役的收支結構與變遷
第一節 均徭役結構“穩定態”及其突破原因
第二節 地方財政結構運行原理分析
第三節 一條鞭法財政史意義新解

創作背景

財政問題關涉國家對社會財富的汲取和分配,通過對中國歷史上財政類型變遷的考察以闡釋古代國家轉型及社會演進,歷來為學界所重視。就明代相關議題的研究而言,學界已積累了豐厚成果,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但也存在因對地方財政實際運行解讀不夠透徹從而影響對國家層面財政變遷整體認識的狀況。基於此,《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作者基於對大量原始文獻及前人研究的蒐集、疏通和把握,澄清了一些以往尚為模糊的細節問題,由是形成自己新的判斷,彰顯出較鮮明的與學界對話意識。如其指出:浙江正項田賦用途均有限定且直到嘉靖中期以前都不曾大規模折銀,寶鈔的大幅貶值是造成地方政府經費短缺並向里甲轉嫁負擔的重要原因;當地上供物料徵收環節的銀納化並未改變實物財政的造辦與解運方式,地方公費的支應銀部分亦非實際征銀而是由現役里甲買辦供應;均徭銀差雖實現了貨幣化審編,但民戶應役形式依然既可能是力役,也可能是僱人代役;驛傳役儘管較早進行了征銀改革,但後來增多的額外財政壓力仍是強加給了在站服役的人戶。上述種種事實,皆揭露出役法原則統攝下明代地方財政結構及其變遷的複雜性,表明當時賦稅體制雖同市場發生一定聯繫,但離真正的市場化運作尚有不小差距。
該書總結歸納明代地方財政的基本運行原理,並緊扣財政史主題,重新詮釋一條鞭法改革的現實動因與歷史意義。在最後一章,作者通過對明代徭役“穩定態”的闡析,進而提煉出推進地方財政運行的三個要素,即定額主義的總量控制、附帶財政責任的徭役及貨幣化審編,進一步說明迄於一條鞭法改革,當時財政結構在“包裹著白銀外殼”的既有役法運行機制的自我調節完善中,未曾達成實質性突破。若就此考量一條鞭法的改革進程,作者表示,征一法的嘗試可視為徭役全面折銀的先聲,但由十段法過渡至征一法其間所反映的這種趨向卻絕非水到渠成,實行一條鞭法的意義與其說是對以往數次改革的收結,不如說是掃清了固有制度障礙,使地方財政完成“公共性”及“貨幣化”的根本轉變。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明代浙直地方財政結構變遷研究》
2020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6460-7

作者簡介

丁亮,遼寧朝陽人,歷史學博士,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講師,中國明史學會會員,從事明清史,明代財政史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