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陽益胃湯

昇陽益胃湯

出自《內外傷辨惑論》。此湯主治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昇陽益胃湯
  • 出處:《內外傷辨惑論
  • 主治:昇陽益胃
  • 類別:補益類
簡介,組成,主 治,藥方詳解,方解,來源,組成,用法,主治,方論,臨床套用,腹瀉,萎縮性胃炎,慢性膽囊炎,蕁麻疹,帶下,潰瘍性結腸炎,臨床醫案,急性肺炎,急性黃疸性肝炎,妊娠高血壓,陰吹,足癬、丹毒,藥理作用,

簡介

方 名:昇陽益胃湯(補養之劑)
出 處:《內外傷辨惑論
功 效:昇陽益胃
編 號:028
類別:補益類
方歌:昇陽益胃參術芪,黃連半夏草陳皮
苓瀉防風羌獨活,柴胡白芍姜棗隨

組成

黃芪(30克) 半夏(15克) 人參(15克) 炙甘草(15克) 獨活(9克) 防風(9克) 白芍藥(9克) 羌活(9克) 橘皮(6克) 茯苓(5克) 柴胡(5克) 澤瀉(5克) 白朮(5克) 黃連(1.5克)

主 治

一、治脾胃虛弱、怠惰嗜臥
二、時值秋燥令行,濕熱方退,體重節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
三、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乃陽氣不升也。
歸 經:足太陰陽明藥也
方 義:
1.六君子:助陽益胃,補脾胃之上藥也。加黃芪,以補肺而固;芍藥,以斂陰而調榮;羌活、獨活、防風、柴胡,以除濕痛而升清陽;茯苓、澤瀉,以瀉濕熱而降濁陰。少佐黃連,以退陰火。
⒉補中有散,發中有收,使氣足陽升,則正旺而邪服矣。

藥方詳解

又附方:又補中益氣湯加炒曲、黃芩-亦名益胃昇陽湯,治婦人經候凝結,血塊暴下,脾虛水瀉。

方解

昇陽益胃湯重用黃芪,並配伍人參、白朮、甘草補氣養胃;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濕;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白芍養血和營。適用於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濕郁生熱之證。

來源

《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

黃芪60克 半夏(湯洗,脈澀者用)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30克 獨活 防風 白芍藥 羌活各15克 橘皮12克 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柴胡 澤瀉(不淋勿用) 白朮各9克 黃連3克

用法

上為粗末。每服9克,加生薑5片,大棗2枚,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飯、午飯之間溫服。

主治

脾胃虛弱,濕熱滯留中焦,怠惰嗜臥,四肢不收,體重節腫,口苦舌乾,飲食無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調,小便頰數;兼見肺病,洒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者。

方論

方中人參、黃芪、白朮、甘草補益脾胃之氣;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舉清陽,祛風除溫;半夏、陳皮、茯苓、澤瀉、黃連除濕清熱。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昇陽,清熱除濕之功。

臨床套用

腹瀉

用本方:黨參31g,黃芪31g,白朮15g,半夏、陳皮、茯苓、澤瀉10g,柴胡10g,白芍10g,炙甘草6g,防風3g,黃連3g,羌活3g,獨活3g,姜棗為引。無腹痛者去白芍,年齡小者藥量宜小,黃連用量不宜過大。水煎服。治療腹瀉91例,結果:服藥10劑內,腹瀉停止,大便常規檢查正常,精神好轉,隨訪1年未復發者為痊癒,共50例;服藥10劑內,腹瀉止,大便常規化驗有好轉,3個月有復發者為有效,共35例;服藥後大便次數未減,大便常規化驗無明顯好轉者為無效,共6例;總有效率為93%。

萎縮性胃炎

用本方加減:黃芪50g、黨參10g,澤瀉10g,丹參10g,莪術10g,焦山楂10g,白朮6g,陳皮6g,獨活6g,白芍6g,黃連6g,茯苓20g,枳殼15g,蒲公英15g,雞內金8g,每劑煎取200ml,分3次早、晚服完。病情重可分為4-5次服完。日服3次。輕度萎縮性胃炎者50-60劑,中度者60-70劑,重度者70-90劑。較長時間服藥者每周可停服1日。治療萎縮性胃炎192例,男146例,女46例;年齡25-60歲,30-50歲142例,占73.5%,平均46歲;病程在3-20年,5-10年占75%。結果:基本治癒121例,占63.02%;好轉61例,占31.77%;無效10例,占5.21%。

慢性膽囊炎

用本方:柴胡12g,白芍15g,黨參10g,白朮12g,黃芪18g,黃連6g,半夏10g,陳皮12g,茯苓12g,澤瀉12g,防風10g,羌活8g,獨活8g,炙甘草10g,生薑10g,大棗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若血瘀者去茯苓、澤瀉,獨活,加炒蒲黃12g,五靈脂12g,丹參15g。治療慢性膽囊炎132例,其中男80例,女52例;年齡30-60歲。結果:臨床症狀完全消失,納佳,超音波複查,膽囊收縮功能良好,半年隨訪未復發者為治癒,共36例;症狀基本消失,超音波檢查,膽囊收縮功能較前好轉,半年隨訪,基本未復發者為好轉,共67例;無效29例;總有效率為77.3%。

蕁麻疹

用本方日1劑水煎服。治療蕁麻疹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齡最大45歲,最小6歲;病程最長45日,最短2日。凡服藥3-6劑,蕁麻疹全部消失,停藥後1-3月內不復發的為臨床痊癒,共28例;凡服藥3-6劑,蕁麻疹消失,停藥後3個月以內復發,服藥後又消失者為有效,共4例;服藥6劑以上,蕁麻疹仍不消失,或消退後3-5日又復發者為無效,共2例;總有效率為94.2%。

帶下

用本方:黨參15g,黃芪15g,白朮10g,黃連10g,半夏10g,陳皮10g,澤瀉10g,防風10g,羌活10g,獨活10g,柴胡10g,白芍10g,茯苓20g,甘草3g,姜棗為引。濕盛加川楝子15g,汗多加煅龍牡各20g。每日1劑,分2次煎服,5日為1療程。治療帶下73例,全部為門診病例,年齡在25歲以下;病程6月至2年。結果:帶下及伴隨症狀消失,3年內無復發為痊癒,共66例;帶下減少2/3,伴隨症狀消失,1年內諸症不加重為好轉,共4例;帶下減少1/3,伴隨症狀減輕為有效,共3例;帶下諸症無明顯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為100%。

潰瘍性結腸炎

用本方:黃芪20克,法半夏、人參、炙甘草各12克,白芍、防風、羌活、獨活各6克,橘皮8克,茯苓、澤瀉、白朮、柴胡各6克,黃連3克。痛瀉夾雜、大便不爽者,加檳榔、大黃;腹脹腸鳴者,加廣木香、台烏、生薑;腹痛甚者,加橘核、小茴;胸肋脹滿、脘痞納呆者,加焦山楂,柴胡量為10克;畏寒、肢冷、腰酸、少腹有冷感者,加仙茅、補骨脂、吳茱萸。
水煎服。15日為1個療程。1個療程後不愈,休息1周再服。
一般服藥2~4個療程。主治潰瘍性結腸炎。症見腹瀉、腹痛、腹脹,黏液便或便結反覆交替出現,神疲乏力,消瘦。脈虛弱。本方昇陽益氣,健脾去濕。方中人參、白朮、黃連能挽回中氣下陷之勢,使清陽上升;羌活、澤瀉、茯苓利濕化郁,以止瀉止痛;防風、獨活為風藥,風動水濕速散,風行清陽速升;黃連配半夏和胃理腸,祛濕止痢,平調寒熱。全方配伍,寒溫並用,虛實同治,不治痛瀉,而痛瀉自止。

臨床醫案

昇陽益胃湯為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李東垣所制訂的方劑,該方由六君子湯加羌獨活、防風、柴胡、黃芪、白芍、黃連、澤瀉、茯苓組成,全方有補有通,升降相得,清溫並施。筆者在臨床凡遇具有脾胃消化功能障礙者,只要其病機相同,不論其病位在肝、肺、腎、膀胱、沖任等部之疾病,均以本方辨證治療,皆可收到良效,足見異病同治之妙。茲介紹驗案五則如下。

急性肺炎

羅××,女,57歲。發熱,咳嗽,咯鐵鏽色痰液半月,X光攝片診斷為“右下肺炎”。經西藥抗菌素治療後體溫漸降,咳嗽亦減,但感神疲乏力,口苦納呆,大便稀溏夾帶血絲粘液,舌苔淡黃,脈濡數。肺部聽診:右下肺聞及濕羅音,大便常規:稀黃粘夾帶紅色便,紅血球(+),膿細胞0~2,不消化食物(+)。此系肺炎外感熱病未瘥,肺經鬱熱移於大腸,灼傷腸絡則血下溢也,加之熱病後肺陰耗傷,子令母虛,脾氣亦損,中氣下陷,升降無權,姑擬昇陽益胃湯去羌獨活,黨參易沙參15g,加血餘炭12g,槐花炭15g。7劑後腹痛便血即止,咳嗽咯血亦減,體溫正常。二診去血餘炭、槐花炭,加麥冬10g,枇杷葉10g,隨證加減調治月余,肺部聽診,羅音消失。攝片:肺部炎症吸收,諸症俱瘥。
按:急性肺炎繼發便血,誠乃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移熱於大腸,今以腸胃症狀突出,蓋肺病及脾,子令母虛,而致脾氣下陷,升降失衡,故以培土生金加血餘炭、槐花炭而症獲轉機。

急性黃疸性肝炎

劉××,男,24歲。因急性黃疸性肝炎住院治療,20多天后,出現胃部脹痛不適,進食少,黃疸消退,肝功正常,但大便由黃變黑,隱血試驗(++++)。辨證乃肝炎後肝旺脾虛,濕熱不清,木旺侮土,熱傷腸絡而下血。擬用昇陽益胃湯去羌獨活,加青木香6g,烏賊骨20g,大貝母10g,重用白芍20g,甘草6g。7劑後,黑便轉黃,胃脹痛消失,原方加砂仁6g,鬱金6g,調治月余告愈。
按:急性黃疸性肝炎後上消化道出血乃木旺侮土,濕熱不清之明證,故方中重用芍藥、甘草,加木香、烏賊骨、貝母意在斂肝養胃護膜,使濕熱得化,脾氣漸復,符合肝病實脾的理論原則。

妊娠高血壓

陳××,女,27歲,營業員,已婚。妊娠七月之際因感頭昏,心慌氣短,納呆,兩下肢浮腫,肛門墜脹,腹脹隱痛,痛即欲圊,大便日行3~4次稀便,小便短少。經產前檢查發現血壓偏高,血壓:22/13KPa,心率:112次/分,律齊,小便常規(-),大便常規:稀,黃粘,膿球0~2,不消化食物(+)。辨證乃妊娠之體肝陽偏旺,木旺侮土,致脾虛氣陷,運化失職,腸腑氣機失調。予昇陽益胃湯,重用方中防風、白芍、白朮之藥量,每日1劑。7劑後用脹痛止,大便正常。二診後原方去防風、羌獨活,加菊花6g,青木香6g,調治半月血壓正常,諸症全消,如期分娩。
按:妊娠高血壓,腹痛便瀉,重用防風、白芍、白朮、陳皮疏肝以扶脾,升降得以平衡,腹瀉控制,血壓也下降至正常。

陰吹

李××,女,30歲,已婚。每於月經期前後白帶增多,有時如小便樣自陰道流出,色白如涕狀,無腥臭味,同時伴陰戶氣出有聲,症歷兩年余,伴有頭昏腰酸,神疲乏力。作婦科檢查:子宮發育正常,陰道無異常。白帶常規:未見陰道黴菌、滴蟲。辨證乃屬脾腎不足,濕熱內蘊,中焦運化失司,谷氣下流,帶脈失約。擬用昇陽益胃湯加當歸10g,杜仲10g,蓮須12g,雞冠花12g。10劑後,帶下減少,陰戶出聲亦減,繼用原方去澤瀉,加菟絲子10g,女貞子10g,少佐益腎調沖之品,恙獲痊瘳。
按:婦人陰吹之症,《金匱要略》謂:“由谷氣實,胃氣下瀉,是以肝精不守,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反而變為白滑之物,由陰門直下,欲自禁而不可得也。”古人僅有豬膏發煎一方,且藥不易尋,本著奇經八脈隸屬陽明,帶脈失於固約的病機而選用本方升降相得,加杜仲、菟絲子益腎固攝,蓮須、雞冠花收澀止帶,以提高療效。

足癬、丹毒

劉××,男,65歲,工人。足癬兩足趾間奇癢,伴右下肢丹毒反覆發作,已4月余,迭經中西藥治療罔效。現患肢紅腫熱痛,半月來又加重,兩下肢浮腫,膚色光亮,按之凹而不起,並有向上漫延之勢。面色(白光)白,神倦乏力納呆,腹脹便溏,小溲短少。此證初乃熱證實證,久病由長期服用清熱利濕苦寒之藥致使脾虛濕留,陽氣不張。擬用昇陽益胃湯化裁,原方去黃連,加炙桂枝10g,懷山藥15g,10劑後兩下肢浮腫明顯消退,丹毒紅腫焮熱亦明顯改善,足癬已趨平伏。二診去羌獨活,加當歸10g,生熟地各12g,內金6g,調理月余,諸症消失。
按:足癬、丹毒,繼而浮腫,乃久病濕熱不得托化,健脾尤須升清,氣充才能托化,所以方中加桂枝、懷山藥得以撥亂反正,化險為夷。

藥理作用

⒈ 昇陽益胃湯抗疲勞的實驗研究,來評價"消補兼施"法在抗疲勞中的作用,為抗疲勞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昆明種雄性小鼠90隻(經游泳能力初篩),隨機分為三組,分別為空白對照組,昇陽益胃湯組及陽性對照組(螺旋藻)。採用小鼠游泳製備疲勞模型的方法,連續灌胃給藥15d,20g小鼠灌胃量0.4mL。分別觀察各組對小鼠負重游泳運動時間、小鼠游泳運動10min後和游泳運動後休息15min血乳酸變化值、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響。結果:昇陽益胃湯能顯著提高小鼠的運動耐力,延長小鼠的游泳運動時間;能顯著降低小鼠游泳運動10min後血乳酸升高值,減少血清尿素氮的產生,但對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無影響。結論:昇陽益胃湯具有抗疲勞功效,且在套用15d時能對小鼠發揮其抗疲勞作用。
⒉昇陽益胃湯治療脾虛兼證型2型糖尿病胃輕癱(DGP)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胃腸激素的影響 方法;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DGP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加用昇陽益胃湯,對照組加用莫沙比利,2組降糖治療不變,療程1個月.結果 治療組治療前後生長抑素分泌升高水平下降顯著(P<0.01),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對患者症狀改善率明顯優於對照組.結論 昇陽益胃湯具有抑制DGP患者生長抑素分泌的作用,從而改善患者胃腸動力,對DGP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