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目前是
昆明理工大學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辦學特色最突出的學院,是學校唯一的“五星”級學院。經過多年建設,冶金與能源兩個學科已成為了我國
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科研研究和人才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的構架體系中,
冶金工程專業是國家一類特色專業和省級重點專業,已湧現出了以
徐祖耀、
殷之文、
張國成、戴永年4位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界傑出人才,也培養出了一批省級、市級領導幹部和企業家。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是省級重點專業,在能源轉換、熱能動力、水電動力及熱工自動化等領域也具有紮實的研究基礎和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學院已形成了真空冶金、非常規冶金、冶金熔體(溶液)物理化學、重有色金屬冶煉、冶金過程強化與節能減排、新能源製備等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院省校共建重點學科1個、
博士後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擁有
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擁有國家級、省級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教學平台;擁有國家級、省級和校級教學團隊各1個;擁有省級、校級創新團隊共10個;擁有國家級、省級、校級研究平台共14個;擁有國際合作研究室1個;擁有校企合作平台1個;擁有
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等一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每年均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的教學科研課題,已獲得了一大批科研、教學成果和專利技術。
李夢庚教授發明的“連續螺旋結晶熔析機”,被譽為“20世紀錫冶金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戴永年院士發明的“內熱式多級連續蒸餾真空爐“和“臥式真空爐”已在國內外推廣套用93台/套,創造產值超過20億元。
學院現有教職工131人。其中,冶金系教師78人,能動系教師22人,實驗中心教師13人。在專任教師隊伍中,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25人;博導12人、碩導25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4人;碩士學位教師37人;擁有各類人才22人,其中,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3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5人、省級特聘教授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省級學術和技術帶頭人6人、省級創新人才1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計畫、“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一大批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在研經費3000餘萬元,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技術發明二等獎及省部級科技及教學成果獎勵多項。
學院的發展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為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結合學院學科特色和優勢,
最佳化資源配置,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把學院逐步建設成為學科特色突出、科研力量雄厚的研究型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擁有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3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1人、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1人、
霍英東基金獎獲得者2人、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雲南省特聘教授1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雲南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人、雲南省技術創新人才1人、雲南省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優秀教師2人。
專任教師職稱結構
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及研究員26人,副教授、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師25人,講師、工程師及助理研究員41人。
專任教師學歷結構
擁有博士學位教師32人,碩士學位教師45人。
專任教師年齡結構
擁有35歲以下教師36人,36~45歲教師28人,46~55歲教師25人,56歲以上教師6人。
專任教師學緣結構
擁有該校畢業教師62人,非該校畢業教師47人,國外留學經歷教師20餘人。
科研工作
該院完成和承擔了國家資助和企業委託項目共100餘項,科研經費近億元,實施產業化套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研究成果20餘項,一些核心技術已出口到美國、英國及越南等國家,累計新增產值超過20億元,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雲南省科技突出貢獻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餘項;共發表學術論文近1000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索引收錄150餘篇次;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獲國家授權或申請專利100餘項。特別是2006年9月以來,新增國家級研究項目18項(國家
發改委高技術項目1項,973計畫課題2項,973計畫預研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課題1項、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4項;863計畫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3項,財政部專項項目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2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項)以及與企業合作的重大項目(單項合作經費超過100萬元)8項。
院士
戴永年,1929年2月生,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冶金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長,美國TMS學會會員,
雲南省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47年-1951年在
雲南大學礦冶系讀書,1951年-1954年在雲南大學礦業系任教,1954年-1956年在
中南大學冶金系攻讀研究生,1956年至2009年一直在該院任教。
戴永年院士主要從事
有色金屬冶金、真空冶金、有色金屬新材料、電池及電池材料等方向的研究。先後培養了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名以及大量的本科生,承擔並完成了數十個研究項目,發表科研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3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其中《有色金屬材料的真空冶金》被列為國家科學技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真空冶金》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獲發明專利和
實用新型專利總計11項。研究成功的“內熱式多級連續蒸餾真空爐”和“臥式真空爐” 等相關技術已在國內40多個單位及巴西、
玻利維亞和越南三個國家推廣套用60餘台/套,改革了錫、鉛、鋅冶金傳統生產技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已創經濟效益累計超過10億元。
戴永年院士獲得的主要榮譽有國家和省部級的各種獎勵總計28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四等獎一項、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獎金300萬元)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和二等獎四項、
中國真空學會“94'科技成就獎(HAYASHI AWARD)”一項,戴永年院士先後榮獲“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雲南省勞動模範”、“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才”等榮譽稱號,享受
政府特殊津貼。
學科學位建設
重點學科建設
省級重點學科:冶金工程
學位點建設
博士後流動站:冶金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冶金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材料循環工程、套用電化學工程、冶金能源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冶金資源與生態環境、生物冶金、生產過程物流學
一級學科碩士授學位權點: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
製冷及低溫工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冶金工程、動力工程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冶金工程
專業建設
國家高校一類特色專業:冶金工程
平台建設
● 國家級平台
國家工程實驗室:真空冶金
國家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冶金工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非常規冶金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冶金節能減排
中央與地方共建特色實驗室:非常規冶金與節能減排
● 國際合作研究室
矽材料國際合作研究室(
東京大學可持續材料國際研究中心)
● 省級平台
雲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非常規冶金
雲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業節能與能源新技術
雲南省本科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冶金工程
雲南省能源效率中心
雲南省消防司法鑑定中心
● 校企合作平台
粉體材料工程聯合實驗室(深圳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 校級平台
微波冶金昆明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
冶金節能減排與新能源昆明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
離子液體冶金昆明理工大學重點實驗室
● 高科技公司
昆明永年鋰業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恆達科技有限公司
昆明理工精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教學及創新團隊
國家級課程教學團隊:有色金屬冶金學
雲南省專業教學團隊:冶金工程
雲南省創新團隊: 真空冶金、冶金節能減排
校級創新團隊:真空冶金、微波冶金、冶金節能減排與新能源、離子液體冶金、冶金熔體溶液物理化學、計算冶金、冶金新材料與表面工程
特色學科方向
有色金屬真空冶金:重點開展稀有稀散金屬提取與提純、有色金屬二次資源回收利用、高純金屬製備、粗金屬精煉、真空冶金裝備智慧型化、傳統冶金工藝提升與改造,以及冶金產品深加工等有色金屬真空冶金的
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非常規冶金:重點開展離子液體合成及其在活潑金屬提取中的套用,新型微波冶金高溫反應器的研製及微波在礦物資源利用、金屬提取與分離、
材料合成與製備中的套用,以及加壓濕法冶金在金屬提取中的套用等非常規冶金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冶金過程強化與節能減排:重點開展短流程、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冶金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冶金過程中的強化換熱技術、新型蓄熱燃燒技術,以及冶金廢物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新技術等冶金過程強化與節能減排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重有色金屬冶煉:重點開展銅、鉛、鋅、錫等重有色金屬冶煉,以及低品位、難選冶重有色金屬礦的綜合回收利用等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冶金熔體(溶液)物理化學:重點開展計算冶金、冶金過程計算機模擬、液態合金性質及爐渣結構化學,以及熔鹽性質和熔鋶物理化學等冶金熔體(溶液)物理化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以獲得複雜的火法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學過程從微觀、巨觀到動態過程的變化規律,指導工業生產。
冶金新材料與表面工程:重點開展電解精煉用永久性不鏽鋼陰極板材料、濕法冶金電積用節能惰性陽極材料、有色金屬特種功能複合金屬粉體材料,以及功能性顆粒增強金屬基
納米複合材料等冶金新材料與表面工程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新能源製備技術:重點開展冶金爐富含CO2氣體尾氣(高爐煤氣、鼓風爐煤氣等)淨化轉化製備液體燃料,以及生物質能源等新能源製備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開發與套用。
交流與發展
該院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以及越南等國家一流大學和研究院(所)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為提升學院的科研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例如2007年底學校與
日本東京大學在學院聯合組建了國際合作研究室。
該院的發展一貫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為基礎,科學研究為核心,結合學院學科特色和優勢方向,最佳化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學質量,正穩步建設一所學科特色突出、科研力量雄厚的研究教學型學院。
下屬系部
能源動力工程系
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
工程技術人才。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水能(熱能)機械、熱力設備及其自動化方面的設計、研究、教學、生產及運行工作。為了達到上述目標,我們提供4年、全日制課程,並為學生提供基礎實驗。學生不僅要學習工程力學、電子理論、計算機、水力學、熱力學、傳熱學等基礎課,還要學習水輪機、水泵、水力機械、水電站建築物、水電站機電設備、鍋爐、汽輪機、熱工儀表&自動控制,以及技術經濟管理等專業課。
冶金工程系
冶金工程系是昆明理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冶金工程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優勢學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冶金工程系已成為我國冶金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水平,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的聲譽。畢業生遍布全國冶金及相關領域的生產、科研、設計單位和大專院校。畢業生中,湧現出了以徐祖耀、殷之文、張國成、戴永年4位院士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人才。
冶金工程系有1個“有色金屬冶金”國家重點學科,1個“冶金工程”省級重點學科,1個“冶金物理化學”省院省校共建重點學科;設有1個博士後流動站;具有冶金工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等10個二級學科博士、碩士授權點,並有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招收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具有1個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和1個省級重點專業;擁有5個國家級教學研究平台,5個省級平台,3個校級平台,1個國際合作研究室和1個校企合作平台,同時擁有多個國家級、省級和校級教學及創新團隊。
冶金工程系在科學研究方面形成了“真空冶金”、“特種場冶金”、“冶金過程節能減排”、“濕法冶金”、“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等研究方向。近年來承擔了100餘項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年均科研經費超過1,000萬元。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項、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1項、省部級獎勵3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50餘項,其中內熱式多級連續蒸餾真空爐和連續結晶機被國內外冶金界譽為“二十世紀錫冶金工業中的重大發明之一”。推廣轉讓技術成果數10項,創經濟效益數億元。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1,1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國際權威學術檢索刊物收錄30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