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前身是靜生生物調查所和雲南省教育廳於1938年7月合作成立的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1950年4月轉屬中國科學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3年3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9年4月,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將植物分類與生物地理、植物化學與天然產物研發、野生種質資源保藏與利用、民族植物學與區域發展、資源植物研發與產業化這五個方面為重點研究領域。
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共有在職職工539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6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10人;研究系統設定“三室一庫”,研究所占地面積5318畝,建有昆明和麗江兩個園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外文名: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藍黑路132號
- 所屬單位:中國科學院
- 創建時間:1938年
- 現任所長:孫航
- 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
- 碩士點:3個(一級學科)
- 博士後流動站:2個
- 專職院士:2人
歷史沿革
建所創業時期(1938~1949) | 1938年,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和雲南省教育廳合辦的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成立。 |
鞏固、恢復時期(1950~1976) | 1950年,昆明解放後,原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被接收改建為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昆明工作站。 1957年,三幢品字形科研大樓竣工,極大改善昆明工作站的科研硬體條件。 1958年,開始籌建昆明植物研究所。 1959年,中國科學院批准成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建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1962年,改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 1966年,昆明植物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68-1970年,成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分所革命委員會。 1970年,整所下放雲南省管理,改為雲南植物研究所,歸口雲南省科委領導。 1971年,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改為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歸口雲南省科委和西雙版納自治州雙重領導。 1976年後,迎來科學的春天,昆明植物所猶如青春煥發,得以迅速復興。 |
科技體制改革和發展時期(1977-1996) | 1978年,中國科學院決定收回原屬研究所,改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原所革命委員會於1979年撤銷,恢復所長制。 1987年,中國科學院決定調整雲南的生物研究所,將雲南熱帶植物研究所的群落室與昆明分院生態研究室合併建中國科學院昆明生態研究所,其他部分合併昆明植物所,新建民族植物研究室。 1996年底,中國科學院決定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從昆明植物所建制分出,昆明生態研究所整所併入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
科技創新時期(1997~2008) | 1997-2001年,昆明植物所領導班子提前換屆,任命郝小江為所長,劉培貴、李德銖、楊永平為副所長。 2002-2005年,任命郝小江為所長,孫航為常務副所長,劉培貴、李德銖、楊永平為副所長。 2006-2008年,任命李德銖為所長,孫航、劉吉開、楊永平、甘煩遠為副所長。 |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科研部門
設施資源
- 設施資源
- 館藏資源
合作交流
- 院地合作
- 國際合作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科研任務承擔
- 科研獲獎情況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獲獎類別 | 獲獎等級 |
2011 | 《雲南植物志》的編研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特等獎 |
2011 | 燈台樹等資源植物中新穎結構、生物活性及新藥臨床前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二等獎 |
2011 | 滇產芸香科植物化學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三等獎 |
2011 | 中國三種野生稻的群體遺傳學和保護遺傳學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三等獎 |
2011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三等獎 | |
2011 | 雲南省科學技術國際合作獎 | ||
2010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三等獎 | |
2010 | 普洱茶植物基原、物質基礎、質量評價體系以及後發酵關鍵技術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類 | 三等獎 |
2010 | 滇東南及其臨近地區種子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和保護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二等獎 |
2010 | 虎皮楠中新穎結構生物鹼的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一等獎 |
2010 | 雲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 | 一等獎 | |
2009 | 中國華南及鄰區森林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及其套用 | ||
2008-12-30 | 國家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
2008-12-30 | 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 雲南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
2008-12-30 | 雲南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
2008-12-30 | 有機合成與藥物化學中的(量子)計算化學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2008-12-30 | 雲南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
2008-12-30 | 滇產生物中萜類、酚類和甾體皂甙的抗腫瘤和心血管活性 | 雲南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 | 二等獎 |
2007-12-30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
2007-12-30 | 高等真菌資源藥物的化學基礎研究 | 雲南省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 | 一等獎 |
專利名稱 | 申請日期 | 第一發明人 |
2010-10-27 | 程永現 | |
2010-10-27 | 程永現 | |
含氮類聯苯化合物,含其的藥物組合物,其製備方法及其在抗HIV-1中的套用 | 2010-10-20 | 劉靖平 |
2010-10-14 | 程永現 | |
一種促進鐵皮石斛光合作用及多糖積累的方法 | 2010-9-10 | 胡虹 |
2010-6-29 | 嚴寧 | |
川東燈台報春的組培繁殖方法 | 2010-6-12 | 張長芹 |
2010-6-12 | 張長芹 | |
2-(1H) 喹啉酮衍生物,其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2010-5-28 | 陳紀軍 |
2010-2-11 | 黎勝紅 | |
抗腫瘤藥物組合物及其套用和製備方法 | 2010-2-3 | 邱明華 |
薄葉山橙素甲,其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2010-1-28 | 羅曉東 |
乾漆提取物及其作為有效成份的抗癌藥物 | 2010-1-18 | 程永現 |
一種製備毛萼乙素的方法 | 2009-11-12 | 普建新 |
從蘿芙木中提取總鹼、利血平和蘆丁的方法 | 2009-8-5 | 劉錫葵 |
2009-7-9 | 許建初 | |
退耕地立體種植方法 | 2009-7-9 | 許建初 |
珍稀瀕危植物漾濞槭種子育苗和栽培方法 | 2009-7-9 | 孫衛邦 |
澤瀉醇A衍生物,其藥物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2009-7-3 | 陳紀軍 |
阿爾廷烷型三萜化合物及其藥物組合物和其製備方法與套用 | 2009-6-5 | 邱明華 |
學術期刊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 學科方向
- 學科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