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志(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教授)

高立志(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教授)

高立志,男,1968年6月生,大理鶴慶人。理學博士學位,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立志出生於1968年,雲南大理鶴慶人。1987年9月,考入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學習。從1999年開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喬治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分校做博士後研究。2008年4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並於6月獲得“國外引進傑出人才”擇優支持。2016年7月任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立志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大理鶴慶
  • 出生日期:1968年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7年9月,考入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學習。本科畢業後,他繼續在雲南大學胡志浩教授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
高立志
1994年,他進入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重點實驗室學習,師從洪德元院士,從事中國野生稻的群體遺傳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199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得理學博士學位。從1999年開始,先後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喬治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分校做博士後研究。2008年4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並於6月獲得“國外引進傑出人才”擇優支持。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1年入選雲南省委首批“百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2016年7月任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

教育經歷

1987年9月-1991年7月 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1991年8月-1994年7月 雲南大學生物系植物學專業學習,在胡志浩教授指導下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從事於禾本科植物的分類,系統與進化研究。
1994年8月-1997年7月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重點實驗室學習,在洪德元院士指導下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從事於中國野生稻的群體遺傳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

工作經歷

1997年8月-1999年9月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作物種質資源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董玉琛院士指導下作博士後研究。
1998年8月- 9月 在國際水稻研究所作訪問科學家 (水稻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基因庫管理)。
1999年10月-2000年11月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稻種資源研究室副研究員。
1999年11- 2000年11月 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下屬的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IPGRI)授予Vavilov-Frankel Fellow,赴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生物學系在美國科學院副院長, Barbara A. Schaal 院士指導下作博士後研究。
2000年11月 - 2002年6月 在美國喬治亞大學遺傳學系作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為Susan Wessler 院士和John F. McDonald教授。
2002年7月 - 2003年6月 在美國密西根大學(Ann Arbor) 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任Research Fellow,合作導師為Jianzhi George Zhang 博士。
2003年7月- 2004年12月 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休斯頓分校的人類遺傳學中心任Research Fellow,合作導師為 Hideki Innan 博士。
2005年1月- 2006年4月 在美國休斯頓大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系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2006年5月-2007年5月 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任研究科學家(Research Scientist)。
2006.6-至今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西南國家種質資源庫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中心主任。
2016.7-至今: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貢獻

從基因組的進化,基因功能與表達的生態適應到栽培植物的起源,馴化與基因組水平上的人工選擇,我對進化基因組學,比較功能基因組學,生態基因組學和種質基因組學有著廣泛而濃厚的研究興趣。利用基因組學,生態學和生物信息學的方法,我的研究涵蓋了分子進化,理論群體遺傳學,分子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通過理論模型建立,原始實驗數據收集,計算生物學分析,野外生態學調查和植物遺傳資源育種利用等理論與方法相結合,我一直利用全基因組的DNA序列,蛋白質組和基因表達數據,以水稻,擬南芥,楊樹,小麥,人,老鼠,石斑魚和酵母菌等重要模式生物及其近緣基因組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進化生物學,生態學與保護生物學中的重要科學問題;並以“全基因組中的基因功能注釋—發育—形態建成” 與“全基因組中的基因功能注釋—表達—生態適應”為導向,探索野生植物種質資源優異新基因的發掘與有效利用的新思路。
目前,他領導的植物進化,生態,比較功能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研究組正在如下領域從事研究:
1)水稻、茶樹和其它重要作物基因組的起源,馴化,人工選擇和居群進化歷史;
2)禾本科和山茶屬植物的比較功能基因組學與基因組進化;
3)水稻、小麥、擬南芥、楊樹和茶樹等及其近緣植物基因組的多倍體進化;
4)植物基因重複後基因丟失與保留、基因轉換和基因功能與表達分化的進化機制;
5) 植物轉座子對基因結構、表達、功能與進化的影響及其在基因進化中的生態適應與選擇;
6)通過全基因組中植物轉座子與基因重複的增減來研究植物基因組大小變異、結構複雜性與進化;
7)植物基因組中非編碼DNA的適應性進化;
8)植物基因組中microRNA 與其靶基因的鑑定及其適應性進化;
9)植物基因組中具有重要功能的基因家族的分子進化及其在青藏高原的極端生境(十字花科、禾本科和楊柳科)和熱帶、亞熱帶的複雜生態系統(山茶科)等居群中的適應性進化;
10)野生稻、野茶樹等重要作物野生近緣的保護與種質基因組學;
11)水稻(包括其它重要代表性禾本科植物)、茶樹及其野生近緣的DNA庫及其基因組指紋資料庫的建立。
主持和參加項目:
1)主持完成國際科學基金會(IFS),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IPGRI),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會青年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子專題;參加完成國家“973”重大項目子專題兩項,中國科學院分類與區系特別資助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院長基金;參加完成美國NIH,NSF和USDA資助的研究項目多項。
2) 目前主持中科院方向性重點項目1項,參加中科院方向性重點項目1項,參加國家“973 ” 重大項目1項,主持2006年中科院“百人計畫”項目。
近期發表的代表論文: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聯繫人在Science,Trends in Genetics, Genetics, Molecular Ecology,TAG 等國際刊物上發表論文40 余篇,科學貢獻已經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近期發表的代表論文為:
Gao L. Z.*, Hideki Innan. 2008. Non-independent domestication of the two rice subspecies, 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 and subsp. japonica, demonstrated by multilocus microsatellites. Genetics (in press)。
Gao L. Z.*, Hongyan Xu. 2008. Patterns of mutation rate variation at microsatellites: evolutionary insights from comparisons of Asian cultivated rice (Oryza sativa L.) and related species.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8:11。
Gao L. Z.* 2005. Microsatellite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an endangered wild rice, Oryza officinalis (Poaceae) from China. Molecular Ecology 14: 4287-4297。
Gao L. Z., Hideki Innan. 2004. Very low gene duplication rate in the yeast genome. Science 306: 1367-1370。
Gao L. Z.*, McCarthy E. M., Gankgo E., McDonald J. F. 2004.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Oryza sativa LTR retrotransposons: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rice genome sequences. BMC Genomics 5: 1-1。
Gao L. Z.* 2004.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onservation genetics of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Poaceae): a region-wide perspective from microsatellite variation. Molecular Ecology 13(5): 1009-1024。
Gao L. Z., Zhang J. Z. 2003. Why human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s are identical in orthologous sites of healthy mouse? Trends in Genetics 19(12): 678-681。
McCarthy E. M., Liu J. D., Gao L. Z., McDonald J. F. 2002. 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sons of Oryza sativa. Genome Biology 3(10):research0053.1-0053.11。
Gao L. Z.*, Schaal B. A., Zhang C. H., Jia J. Z., Dong Y. S. 2002.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common wild rice Oryza rufipogon Griff. detected by microsatellite DNA and allozyme loci.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06: 173-180。
參加國際學術活動的情況:
作為榮譽會員應邀參加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和Sigma Xi (Senior Membership);作為American Society of Botany,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volution,American Genetic Association和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等5個學會會員。
迄今為止,常年為如下20個國際刊物審閱稿件,包括PNAS, Genome Research, Gene, Genome Biology, BMC Genomics,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Evolution,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BMC Genetics, New Phytologist, Molecular Ec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Evolution, Genetica, Conservation Genetics,FEBS Letters, 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Euphytica,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Characterization & Utilization 和 Journal of Heredity。任The Open Conservation Biology Journal的編委。

獲獎記錄

1997年起多次獲得國際基金會 (IFS)榮譽研究基金;1999年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下屬的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IPGRI)授予的Vavilov-Frankel Fellow;200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