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祝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楊祝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祝良:男,1963年6月生,博士學位,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域:高等真菌的分類學、分子系統學、生物地理學及物種保護 主要學術成就:研究了20餘屬真菌,有多項創新和突破。發表論文70餘篇,獨著專著2部。1998年獲德國母校優秀博士論文獎,2003年獲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國際著名雜誌《Fungal Diversity》主編IF=6.93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祝良
  •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 畢業院校:廈門大學
  • 主要成就:2003年獲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簡歷,研究領域,獲獎及榮譽,代表論著,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簡歷

1983獲廈門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獲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ät Tübingen)理學博士學位,學位論文成績“特優”,並獲該校優秀博士論文獎。
楊祝良
1998年任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2000年入選“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二層次),2001年破格提升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2003年獲博士生導師任職資格。2002年在第三屆亞太菌物學大會上,作為大型真菌分會聯合主席,與他人共同主持該分會的工作。2003年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1獲獎人)。200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同年獲“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稱號。2006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並獲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資助。2007年應邀在第五屆國際菌根食用菌大會(IWEMM5)上作大會報告。2008年和2009年分別在“中日及泛亞太地區菌物學論壇”和“第五屆國際藥用菌大會”上任分會召集人及主持人。2010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地理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曾應邀到美國哈佛大學、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德國馬爾堡大學及泰國清邁大學開展客座研究。曾多次任國內學術大會中專題會議的主持人或召集人。
主持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近20項,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70餘篇發表在Fungal Diversity、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PLoS ONE等SCI源刊物上,獨立出版專著2部,合著專著7部,發表5新屬70餘新種及40餘新組合。目前主持有NSFC-雲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973項目專題、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等。
現任任《Fungal Diversity》主編,《菌物學報》及《植物分類與資源學報》副主編,、《Mycological Progress》、《Mycoscience》(-2010)、《生物多樣性》、《菌物研究》、《食用菌學報》及《中國孢子植物志》編委。曾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第1獲獎人)、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第5獲獎人)、雲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及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等。

研究領域

真菌的多樣性、系統發育、生物地理學、群體遺傳學、分子進化等。

獲獎及榮譽

1、楊祝良:2010年度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教師獎
2、李泰輝、吳興亮、宋斌、戴玉成、楊祝良、劉波、畢志樹、鄭國揚、沈亞恆、劉國民、袁海生、崔寶凱、魏玉蓮、鄒芳倫、鐘金霞: 中國華南及鄰區森林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及其利用。200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
3、楊祝良: 2008年獲雲南省先進工作者稱號
4、吳興亮、李泰輝、宋斌、戴玉成、楊祝良、沈亞恆、劉波、畢志樹、胡炎興、鄭國揚: 華南及鄰近地區森林高等真菌多樣性研究。獲2007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5、楊祝良、M. Weiss、臧穆、F. Oberwinkler、劉培貴、王向華:中國鵝膏科真菌的物種多樣性、系統學及菌根研究。獲2003年度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6、楊祝良:1998年獲德國圖賓根大學優秀博士獎 (Promotionspreis der Universität Tübingen 1998)

代表論著

1. Du XH, Zhao Q, O’Donnell K, Rooney AP, Yang ZL*. 2012. 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 (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 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49: 455-469
2. Feng B, Xu J, Wu G, Hosen MI, Zeng NK, Li YC, Tolgor B, Kost GW, Yang ZL*. 2012. DNA sequence analyses reveal abundant diversity, endemism and evidence for Asian origin of the porcini mushrooms. PLoS ONE 7(5): e37567. doi:10.1371/journal.pone.0037567
3. Yang ZL*, Li YC, Tang LP, Shi GQ, Zeng G. 2012. Trogia venenata (Agaricales), a novel poisonous species which has caused hundreds of deaths in southwestern China. Mycological Progress, DOI: 10.1007/
4. Zeng NK, Tang LP, Li YC, Tolgor B, Zhu XT, Zhao Q, Yang ZL*. 2012. The genus Phylloporus (Boletaceae, Boletales) from China: morphological and multilocus DNA sequence analyses. Fungal Diversity, DOI 10.1007/s13225-012-0184-7
5. Li YC, Feng B, Yang ZL*, 2011. Zangia, a new genus of Boletaceae supported by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Fungal Diversity 49: 125-143
6. Yang ZL*. 2011. Molecular techniques revolutionize knowledge of basidiomycete evolution. Fungal Diversity 50:47-58
7. Ge ZW, Yang ZL*, Vellinga EC. 2010. The genus Macrolepiota (Basidiomycota) in China. Fungal Diversity 45: 81-98
8. Zhang P, Chen ZH, Xiao B, Bao HY, Tolgor B, and Yang ZL*. 2010. Lethal amanitas of East Asia characterized by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 Fungal Diversity 42: 119-133
9. Li YC, Yang ZL*, Tolgor B. 2009. Phylogenetic and bio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of Chroogomphus species as inferred from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data. Fungal Diversity 38: 85-104
10. Liang JF, Xu J, Yang ZL*. 2009. Divergence, dispersal and recombination in Lepiota cristata from China. Fungal Diversity 38: 105-124
11. Yang ZL*, Zhang LF, Mueller GM, Kost G, Rexer K-H. 2009. A new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 genus Oudemansiella s. str. (Physalacriaceae, Agaricales). Mycosystema 28: 1-13
12. 楊祝良 2005. 中國真菌志·第二十七卷·鵝膏科。北京:科學出版社。
13. Yang ZL. 2005. Chapter 2. 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of Higher Fungi in China. In: Xu, J.P. (ed.). Evolutionary Genetics of Fungi. Norfolk (UK): Horizon Bioscience. Pp. 35–62.
14. Yang ZL*, Matheny PB, Ge ZW, Slot JC, Hibbett DS. 2005 New Asian species of the genus Anamika (euagarics, hebelomatoid clade) based on morphology and ribosomal DNA sequences. Mycological Research 109: 1259-1267
15. Yang ZL*, Weiß M, Oberwinkler F. 2004. New species of Amanita from the eastern Himalaya and adjacent regions. Mycologia 96: 636-646
16. Yang ZL, Oberwinkler F. 1999. Die Fruchtköperentwicklung von Amanita muscaria (Basidiomycetes). Nova Hedwigia 68: 441-468
17. Yang ZL, Weiß M, Kottke I, Oberwinkler F, Nehls U, Guttenberger M, Hampp R. 1999. Chapter 8. Amanita (pp. 201-230). In Cairney JWG, Chambers SM (eds) Ectomycorrhizal Fungi: Key Genera in Profile. Berlin: Springer-Verlag
18. Yang ZL. 1997. Die Amanita-Arten von Südwestchina. Bibliotheca Mycologica 170: 1-240. Berlin: J. Cramer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 NSFC-雲南聯合基金重點項目(U0836604):西南山地大型經濟真菌的群體遺傳學與保護研究(楊祝良項目主持)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170024):膨瑚菌科的系統發育與分子進化(楊祝良項目主持)
3. 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項目(KSCX2-EW-Z-9):中國孢子植物志編研(楊祝良課題主持)
4.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項目: 真菌多樣性及重要種的演化研究(楊祝良項目主持)
5. 973項目(2009CB522301):中國特有高等真菌藥用資源發掘及其生物活性物質研究(楊祝良專題主持)
6. 環保部項目專題(物種10-二-1-3):橫斷山南段區大型真菌調查(楊祝良專題主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