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

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

,日本愛知大學正式成立了現代中國系(日文名稱為“現代中國學部”)。這是日本國內第一個以“中國”命名的院系,同時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創舉。古代中國的科學文化曾經對日本的發展有過巨大的促進作用,以研究古代中國為主要內容的“漢學研究”在日本源遠流長,碩果纍纍。與此相比,對現代中國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統的方法體系,尤其在巨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綜合方面更顯薄弱。總結、歸納日本迄今為止的中國學研究成果與經驗,建立一個以現代中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系統的、科學的研究體系,是愛知大學成立現代中國系的根本動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
  • 國別:日本
  • 時間:1997年4月
  • 目的:新建的愛知大學現代中國系
簡介,創建中國學部背景,教學,教學內容,當地漢語教學,直接用漢語授課,當地社會調查,其他相關,

簡介

1997年4月,日本愛知大學正式成立了現代中國系(日文名稱為"現代中國學部")。這是日本國內第一個以"中國"命名的院系,同時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創舉。
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不僅迅速地改變了中國的經濟面貌,使之成為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而且也促進了中國政治、法律、科學、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急劇發展出變化的中國之現在與未來,對21世紀的亞洲及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客觀、科學地把握中國的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與中國建立更為密切的關係,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日本的當務之急。

創建中國學部背景

愛知大學的前身是東亞同文書院,後改稱大學,由東亞同文會會長、日本貴族院議長近衡?磨1901年建立於上海,是戰前日本在海外設立的高等教育機關中最古老的一個。目的是培養理解並重視中國和亞洲的國際型人才。當時大批憧憬大陸、期望與中國人民友好相處的日本學子,奔赴上海學習,學成後為中日友好做出了貢獻。然而,隨著日本一步步走向戰爭的道路,建校初衷逐漸被扭曲和破壞。1945年9月,日本戰敗,東亞同文書院接受中方接管,拉下了持續半個世紀的帷幕。
1946年11月15日,經東亞同文書院大學原校長本間喜一及其他13位原校教職員的共同努力,在日本的愛知縣以原東亞同文書院為基礎成立了愛知大學,為防止戰爭重演,以"培養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型人才"作為建校宗旨,同時仍然堅持重視中國和亞洲的學術傳統,相繼在法律系設定了中國政法專業,在經濟系設定了中國文學、東方歷史、東方哲學等專業。1991年研究生院增設了日本第一個專門研究中國的中國學專業(1994年設博士課程),該專業在綜合研究中國社會與文化方面,受到了社會及有關人士的重視。
在日本的大學中,愛知大學還是為一個與中國的大學簽訂學術教育交流協定的學校,已與中國八所大學簽訂了交流協定,即南開大學(1980年),北京語言文化大學(1980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1984年),上海外語大學(1984年)、復旦大學(1985年),上海交通大學(1994年)、西安交通大學(1995年)。
現在的愛知大學擁有精通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文學、語言等方面的知名學者,他們出版了許多著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出版的《中日大辭典》。1950年,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以及文化部副部長鄭振鐸批准將東亞同文書院老師們積累的漢語卡片返還給愛知大學,這之後通過愛知大學漢語專家們數十年的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這本辭典。至今《中日大辭典》已累計發行近13萬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愛知大學圖書館的中文藏書也很豐富,以霞山(東亞同文會創始人近衡?磨,號霞山)文庫為代表,涉及古典、近現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學、歷史、哲學等各個領域,總數達10萬冊,古籍36000餘冊、中國雜誌219種,其中有些珍貴文獻堪稱世界文化遺產。另外,在籌建現代中國系時,還購入了大量文革時期的寶貴資料及戰後主要在美國從事研究的德國漢學家、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卡爾·奧古斯特·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的珍貴個人藏書。

教學

以上述背景為基礎,,每年招收180名學生,其中日本學生150名,外國留學生30名。該系把教學重點放在當代中國研究方面,並著力培養學生做到以下兩點:學習中國文化實質,形成包括現代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等內容在內的全方位知識結構;適應中國及亞洲其它國家的生活習慣,成為具有真才實學的國際型人才。

教學內容

為實現以上教學目的,現代中國係為學生安排了日本大學中從未實行過的以下三個教學內容:

當地漢語教學

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們赴南開大學,在愛知大學與南開大學共建的"南開愛大會館",學習漢語及中國情況,時間為8月到12月。

直接用漢語授課

從中國聘請知名學者為專職教授,並由他們給從南開留學回來的學生們上課。這種做法可以使學生掌握中國的最新知識並提高專業漢語水平。

當地社會調查

從報名學生中,選拔品學兼優者,與上述中國名校合作,在年級暑假時,去中國進行當地調查研究。通過接踵中國的產業、文化風土及生活習慣,使學生們真正了解中國,為中日友好做貢獻。調查地區設為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大城市及其近郊。調查內容為大城市及近效的產業、文化、歷史。調查結束後,學生們將完成以調查報告為中心的畢業論文。

其他相關

另外,現代中國系從1997年3月起出版季刊《中國21世紀》雜誌,它探討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際關係,並積極刊登國內外漢學家的論文。《中國21世紀》的主編為現代中國系主任加加美光行教授,其它9位教授為編輯。今年3月出版的《中國21世紀》創刊準備號的主要內容有:加加美光行的《建立新中國學》、緒形康的《新國學的批判》、張琢的《家族文化和現代中國的社會發展》、馮天瑜的《中國元典精神和中國近代化運動》等10篇論文、調查報告及書評。6月預計出版《21世紀的中國》(創刊號),其後出版內容如下:《重新評價抗日戰爭》(第2期)、《中國的民族問題》(第3期)、《十五大與市場經濟的成果》(第4期)、《歸還大陸後的香港》(第5期)。
為進一步活躍學術氣氛並加強與世界各國中國研究專家們的交流合作,現代中國系預計在1998年後半年召開國際學術討論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