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京都永祿十一年(公元1563年)至元和元年(公元1615年),在美術史上稱作
安土桃山時代。這一時期在建築上的重要標誌是織田信長興建的安土城(天正四年,公元1576年)。安土城仿效中國城市建制,廣羅名工巧匠,在城內興建瓊樓玉宇。那種原來為公眾共享的寺廟已讓位於高大的城樓、宮殿、書院等建築了。這些建築都是為了滿足最高統治者的享樂。而以城廓的華麗建築著稱的各城城樓,則無非是炫耀最高統治者的權勢。著名的姬路城城樓建築(建於1581~1609年),就是這一時期的典型建築藝術之一。
姬路城
姬路城城樓在所有城廓建築中最富獨創性,尤其是它的天守閣。天守閣是護城的祭祀高壇,也是作城廓防衛用的高大城樓(那時各城池上的城樓都稱天守閣,以為祭壇),牆上與樓門都有射擊孔。城內還有千姬化妝樓、媼之石、菊井等名勝,極盡豪華之能事。姬路城天守閣,從立面看近似正方形。在主城樓的四角緊密依附著大小四座附城樓(即小天守閣)。而每一附城樓的設計,既統一又有變化。單獨地看每一天守台都是正方形的,然而湊在一起時,排列交錯,各有變化,互為不同。因此,整座城樓從平面圖看,顯然與從立面得到的感受不同。這些方形天守閣,高低不一,交錯參差。屋頂的挑檐四方漫射。前後配搭各有特色。此外,各城樓的窗戶形狀大小也不統一。更有趣的是,通往各城樓的通道,有的有兩條,有的只有一條;有的是從小天守閣的通道通向大天守閣,有的一座天守閣本身有好幾條通道。這種多樣統一的建築造型,實際上外觀是五層,內部是六層,地下一層,牆基為石塊砌成。給人以繁雜而雄麗的印象。遠遠眺望,樓閣重疊,變化多姿,蔚為壯觀。這是建築術擺脫奈良、平安時期那種典型劃一的建築原理的一種創造性表現。據日本建築學家認為:日本在16世紀建築上的功利主義與理想主義結合得十分緊密。尤其是它的功利主義,發展至江戶時代就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姬路城位於兵庫縣姬路市的姬山上。因城牆與城樓系白牆灰瓦,形似白鷺,故又稱白鷺城。城牆建於元弘三年(公元1333年),城樓天守閣共三層。經慶長六年(公元1601年)池田輝政時,又改建天守閣與護城河。如今被定為國家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