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日俄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他們為了獨吞中國這塊“肥肉”,早已爭得面紅耳赤。
早在19世紀中期,俄國趁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機會,強迫
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強占了我國黑龍江以北、
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領土。接著,又想把我國的東北三省霸占過去變成它的“黃色俄羅斯”。
而經過
明治維新走上
資本主義道路的日本,也在處心積慮地向外擴張,它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威逼清政府簽訂《
馬關條約》,奪占了中國的台灣,準備進一步把自己勢力滲入到
遼東半島和東北三省。
俄國已經強占了遼東半島上的
旅順為“
租界”,早已把東北看成是自己的“勢力範圍”。
1890年後,日俄兩國都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內階級矛盾激化,兩國統治階級都企圖用發動戰爭來轉移本國人民的視線。俄國內政大臣普列維叫囂道:“為了避免國內的革命,我們需要一次小小的、但是勝利的戰爭。”
日俄戰爭前夕,兩國一方面瘋狂備戰;另一方面,為了爭取時間,迷惑對方,又進行了“和平”談判。但隨著雙方備戰工作接近完成,到1904年2月,談判終於破裂。從此,日俄兩國,為了爭奪我國東北,在中國領土上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野蠻戰爭。他們到處燒殺搶掠,甚至驅使中國老百姓為他們的戰爭效力,可是腐敗的清朝政府,不但不敢抗議,反而宣布“中立”,實際上清朝政府暗地裡支持日本。並且劃定遼河以東為日俄交戰區,供他們廝殺。
戰爭準備
旅順地區是沙皇政府根據與中國的協定(1898)作為俄國
太平洋艦隊主力的基地而強行租借的領土。
俄國方面:
旅順港口群山懷抱,東為黃金山,西為
老虎尾半島,地勢險要。沙俄在1898年占據了這個不凍港。為了維護這個沙俄在亞洲的視窗,沙俄經過整整2年的地理勘探,和設計。決定耗資3000萬盧布把
旅順修建成一座不可攻破的要塞。
旅順工事(韋利奇科上校設計)的構築開始於1901年,但進展緩慢,6萬中國工人和沙俄技術人員經過了4年時間,修建了40多座堡壘群,和70多座炮台,所有的堡壘和炮台都用鐵絲網,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體來保護。前沿陣地是大孤山,
小孤山,
203高地。到1904年1月以前,552門火炮中只有116門(沿海戰線108門,陸上戰線8門)準備就緒。
俄軍的關東
築壘地域司令為斯捷謝利陸軍中將,
要塞司令為
斯米爾諾夫陸軍中將(實際指揮是斯特賽爾中將),陸防司令為孔德拉堅科陸軍中將。
旅順的沙俄守軍是:弗克中將帶領的
東西伯利亞第4步兵師,康特拉琴科的第7師等41780名俄軍,另外還有太平洋艦隊的12000名水兵。戰時俄軍擁有646門大炮和64挺重機槍,以及274558發炮彈。在旅順駐泊的有第1太平洋分艦隊和斯塔爾克海軍中將指揮的西伯利亞區艦隊的部分艦艇(
裝甲艦7艘,巡洋艦9艘,其中3艘是舊的,
雷擊艦24艘,
炮艦4艘,
布雷艦2艘,驅逐巡洋艦2艘)。
日軍方面:
包圍旅順的是陸軍第3軍,包括第1師團,第9師團和第11師團,第1旅團,第4旅團,野戰炮兵第2旅團等48000人,火炮386門。
日軍突襲旅順港
戰爭一開始,日本10艘
雷擊艦即於1904年2月8日夜間,突然襲擊了由於指揮部的疏忽而在沒有警戒的外停泊場停泊的俄國分艦隊,擊傷
裝甲艦2艘和巡洋艦1艘。
2月24日,日軍企圖用沉掉裝有石頭的汽船的辦法來堵死旅順港的出口,但未成功。
3月8日,太平洋分艦隊新任司令
馬卡羅夫海軍中將到達旅順。他採取了加強基地防禦和提高分艦隊作戰積極性的斷然措施。俄國海軍首次大規模地、很有成效地使用了水雷武器。但在4月13日分艦隊出海作戰時,馬卡羅夫因乘坐的
艦隊裝甲艦“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沉沒而亡。
地面戰鬥序幕
接替分艦隊指揮的維特格夫特海軍少將表現消極,以致日軍
奧保鞏將軍指揮的第2軍(約3.5萬人,216門火炮)於5月5日在
旅順北部(貔子窩地域)毫無阻礙地開始上陸。第2軍上陸後未遇到抵抗,他們切斷通往旅順的鐵路,接著在5月26日向掩護要塞遠接近地的金州地峽(見金州)的俄軍陣地發起了衝擊。俄國軍隊(3800人,65門炮,10挺機槍)試圖阻止日軍,但未成功。俄軍由於得不到增援,撤至
龍王塘至
雙台溝村一線的陣地。鑒於旅順前途未卜,俄軍統帥部派遣什塔克爾貝格中將指揮的
東西伯利亞第1軍(約3萬人)去旅順救援,但在6月14—15日在瓦房溝附近的戰鬥中被打敗。
第三軍的攻擊
日本人為了奪取
旅順口,組建了第3軍,由
乃木希典指揮。第3軍於6月26日發起進攻,7月30日進抵要塞近接近地,開始圍攻要塞。在此之前,
旅順防禦工事的狀況由於孔德拉堅科和其他俄國進步軍官的努力有了很大改善:在各堡壘、炮台和多面堡的接近地上及其彼此之間的中間地帶開挖了塹壕和步兵掩體,設定了高壓電網,埋設了套用地雷。要塞的守備部隊約50500人(其中8000名水兵),646門火炮(其中350門
要塞炮)和62挺機槍。日軍約有48000人,火炮約400門(其中198門是攻城炮),機槍72挺。
由於旅順受到威脅,俄軍統帥部採取了搶救艦艇的措施。6月23日,分艦隊試圖衝出港外開往
符拉迪沃斯托克,但碰到日本艦隊後,維特格夫特不敢交戰而返回基地。
8月10日,俄國艦艇再次出海,由於在黃海戰鬥中失利,這支被削弱了的分艦隊又返回
旅順。此後,艦隊即被用來參加要塞的炮火防禦和對陸軍進行積極的火力支援。艦隊的大部分人員,284門火炮和大量彈藥都交給了要塞的守備部隊,以加強陸軍。8月16日,日軍統帥部向旅順派出一名軍使,建議俄軍交出要塞,但遭到拒絕。
8月19日,日本第3軍對俄軍陣地發動了首次強攻。激戰持續到8月24日,日軍付出重大損失(約2萬人,俄軍傷亡6000多人),才在個別地方楔入要塞守衛部隊的防線。由於遇到俄軍頑強抵抗,日軍統帥部放棄了迅速攻占要塞的企圖,被迫轉為長期圍困和準備新的強攻。9月19—22日,日軍發起第二次強攻,占領了三個工事,但環繞
城市的重要戰略制高點仍在俄軍手中。10月30—31日日軍發起的第三次強攻同樣被擊退,只占領了幾個次要工事。日軍獲得補充後,於11月26日開始第四次強攻,主要突擊方向是二零三高地的工事。保衛者堅守二零三高地9天,多次發起
反衝擊,打退了日軍的猛攻,但日軍終於在12月5日占領了二零三高地,傷亡約8000人。
俄軍失利與投降
日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占領了可俯覽瞰制整個
旅順軍港的203高地後,迅速建起炮兵觀察哨,用電話校正重炮的射擊方位,著手消滅被封鎖在內停泊場沒受損傷的俄國艦艇。12月15日,孔德拉堅科及其最親密的助手一同陣亡。贊成要塞投降的福克將軍被任命為陸防司令。12月29日舉行了軍事委員會會議,會議的大部分參加者表示要繼續戰鬥。儘管如此,斯捷謝利於1905年1月2日簽署了投降的命令。旅順守備部隊共32500人被俘。
戰役評析
此戰持續了329天。牽制日軍大量兵力(約13萬人),打破了日軍迅速粉碎滿洲俄軍的計畫。在奪取旅順口的戰鬥中,日軍傷亡5萬餘人,15艘戰鬥艦艇被擊沉,16艘艦艇嚴重受損。旅順口防禦對軍事學術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陸軍和海軍在組織協同動作中獲得了豐富經驗,採用工事和工程障礙物進行防禦和從遮蔽陣地進行火炮射擊的方法得到繼續發展,在海上首次使用了
雷擊艦;
迫擊炮和
探照燈也是在旅順口建造和使用的。旅順口防禦表明,臨海要塞只有當其守備部隊與海軍和陸軍組織緊密協同時,才能堅持長期戰鬥。列寧評價旅順口陷落的政治意義是專制制度的危機,“沙皇制度投降的前奏”。
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是
帝國主義戰爭,作為戰爭中最大的受害者中國,我們只能從
軍事技術角度評論這場戰爭的得失,而不應對戰爭的結果有任何讚賞。這次戰爭體現了當時俄國腐朽沒落的反動統治,俄國戰敗是必然的,俄軍在旅順戰役還值得尊敬。
日俄在二月相互宣戰後,日軍迅速擊敗了在朝鮮半島上的俄軍進入中國東北,並且開始對旅順發起攻擊,當時俄國在大連的指揮官是關東司令斯特塞爾、要塞司令
斯米爾諾夫、陸防司令康德拉琴科、海軍由斯塔爾克來指揮,戰爭爆發不久的三月,俄國遠東司令庫羅帕特金就臨陣換將派
馬卡羅夫接替斯塔爾克指揮海軍,讓要塞司令斯米爾諾夫接替斯特塞爾,這一舉措造成了旅順地區指揮混亂,馬卡羅夫接替指揮海軍後不久陣亡,海軍困守
旅順海港不再出戰,旅順的陸戰沒像海戰那樣潰敗,9月遼陽會戰中,沒有第三軍參戰,兵力比俄軍少的日軍獲勝。
旅順要塞司令的斯米爾諾夫指揮要塞防禦,陸防司令康德拉琴科指揮
東西伯利亞新編第七師,與東西伯利亞第四師總共三萬多人是陸軍主力,面對的是占優勢的日軍攻擊,
乃木希典指揮第三軍原本準備很快占領旅順,但是遭到嚴重挫折,被迫調整增兵。
次年1月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攻占旅順,俄軍的最高指揮斯特塞爾長期堅守,旅順戰役是戰爭中能稍微給俄軍挽回些顏面的戰役。
斯特塞爾在1903年擔任旅順
要塞司令,他與庫羅帕特金在1866年同時畢業於同一軍事學院,與擔任遠東最高司令的同學相比,斯特塞爾沒名聲,庫羅帕特金已經是指揮數十萬的上將,斯特塞爾只是中將指揮約五萬陸海軍防禦旅順,但是從兩人的戰爭經歷看,斯特塞爾比他的同學強。庫羅帕特金不僅在日俄戰爭中大敗,在後來的一戰中依然戰敗,他是俄軍腐朽無能的標誌。在戰後兩人的結局也可以看出俄軍當時的腐朽,斯特塞爾沉重打擊了敵人戰鬥到最後絕望投降,卻被俄國判死刑,同樣遭受失敗的庫羅帕特金卻依然受重用指揮軍隊。而對手日本人的態度最耐人尋味,這些崇尚
武士道的軍人最尊敬壯士,他們在斯特塞爾去世後對他的態度,更能體現在戰爭中雙方的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