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尾半島

老虎尾半島

老虎尾半島俗稱老虎尾,是大連旅順港入口處天然形成的半島,因形似老虎尾巴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虎尾半島
  • 地理位置:旅順港西側
  • 占地面積:4.8平方公里
  • 別稱:“旅順口老虎尾”
簡介,形成原因,戰爭遺蹟,

簡介

老虎尾半島老虎尾半島
老虎尾半島位於旅順港西側,原為清軍炮台集中區域,曾先後被沙俄、日本所占據,半島上有清代、沙俄至蘇軍各時期炮台、閉塞紀念碑殘駭,清軍練兵場舊址、南天門、老虎尾燈塔、拉脖子浴場、沙灘等。

形成原因

“旅順口老虎尾”是民間的通俗叫法,它的學名叫“老虎尾沙嘴”。老虎尾沙嘴位於旅順口軍港西南口處,一端與陸地相連,尾部深入海中,呈狹長的反“S”形彎曲堤壩狀地貌,因此被形象地叫做老虎尾。老虎尾沙嘴的形成是海狼長期侵蝕、搬運和堆積的結果。海浪通過沖刷、淹沒和溶蝕,不斷侵蝕附近的海岸,對岩石產生強烈的破壞,從而攜帶了大量被侵蝕下來的泥沙,當海浪進入港灣時,受到港灣前面西雞冠山的阻擋,致使波浪破碎、失去能量,從而導致流速下降,於是海浪攜帶的泥沙就在這裡堆積下來。由於粗大的泥沙會先沉積,因此沙嘴越靠近尾部越細。
因為潮汐帶來的浪擊面以下的泥沙少而細,老虎尾沙嘴的規模和比較粗大的泥沙顆粒都說明,老虎尾的泥沙主要是海浪不斷侵蝕附近海岸的結果,而不是潮汐帶來的。
至於老虎尾沙嘴為什麼會呈反“S”形狀呢?這與這裡常年的主要風向有直接關係。這裡的風以東南風為主,當從東南方來的海浪被港灣西南口前面的西雞冠山阻擋,就使泥沙順著波浪進來形成的水流方向自然堆積下來。如果海浪不是從東南方向來的,而是正對港口,那么,就會在兩側形成兩條近於直線的沙嘴。
沙嘴堆積的速度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和海浪攜帶的泥沙多少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攜帶的泥沙越多,堆積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老虎尾沙嘴不在黃海而在渤海,那么由於渤海的泥沙多,其堆積的速度就會比快。此外,它的形成速度還與季節變化所造成的風向變化有關。冬季,以從陸地吹向海洋的西北風為主,所以堆積的速度就會減慢;夏季,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東南風則會加快堆積的速度。
老虎尾沙嘴從大約8000年前開始形成,以後,這種作用還會繼續延續,當達到一定程度時,沙嘴和陸地連線,呈現封閉狀態,就會形成瀉湖。老虎尾沙嘴形成的規模用了8000年的時間,所以要形成瀉湖的過程應該也是非常漫長的。

戰爭遺蹟

“老虎尾”是大連旅順口港的天然屏障,一百多年來,這條“老虎尾巴”和旅順口一起,見證了中日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等諸多歷史事件。現存城頭山炮台、西雞冠山炮台、西雞冠山附屬炮台、蠻子營炮台、清代練兵場、蘇軍以及我人民海軍現代炮台、發電機所、防空洞、交通壕等諸多遺蹟,50-70年代軍民多次進行炮擊、防空演練,海灣戰爭後,海岸炮台全部撤防,海岸炮、防空炮均被拆毀,原陣地廢棄。
該區域為軍事管理區,至今未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