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容量

旅遊地容量

從概念屬性分析,旅遊容量是一個行業概念,是旅遊產業承載力的問題;旅遊地容量則是一個空間概念,是旅遊地的承載力的問題。兩者雖有聯繫,但在研究對象上有著根本的不同。旅遊容量是從整體旅遊產業的角度出發來研究旅遊綜合接待能力,它既包括了旅遊地容量,也包括了通往旅遊地的各種交通容量以及服務容量,是一個全行業的概念;而旅遊地容量則是從一個具體的旅遊目的地出發,來研究這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和地面設施組成的接待能力,是一個地區概念。

旅遊地容量是在不破壞和不改變旅遊地生態環境,不明顯降低旅遊者旅遊質量和當地居民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旅遊地所能容納旅遊者的最大數量。按照這個定義,旅遊地容量用接納旅遊者人數來表示,它與旅遊地的開發強度具有一定的關係,是以環境為中心來展開研究的,因此,這種解釋可以說是從環境容量的角度來認識旅遊地容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地容量
  • 外文名:Tourist destination capacity
影響因素,體系,

影響因素

(1)旅遊地容量與旅遊目的地的類型及其所開展的旅遊活動類型有一定關係
旅遊者來說,他們對觀光型旅遊地與度假型旅遊地容量的認同標準是不一樣的,相對於觀光型旅遊地,度假型旅遊地的遊客密度小,度假者才能獲得較高的旅遊效用,因此,當兩個旅遊地面積相等時,度假旅遊地容量要小於觀光旅遊地容量;即使在兩個面積相當的觀光旅遊地中,不同觀光類型的旅遊地對容量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對於具有自然景觀性質的觀光地,其旅遊地容量要小於具有人文景觀性質的觀光地。可見,人們對旅遊地容量的認識往往是從其旅遊地的性質和特點出發的。
(2)旅遊地容量也與旅遊者需求特徵相聯繫
旅遊者需求特徵主要包括旅遊者社會經濟特徵和旅遊行為特徵兩個方面。社會經濟特徵主要有旅遊者的年齡、性別、收入水平、職業等各種社會經濟變數;旅遊行為特徵主要包括旅遊者的出遊動機、旅遊類型、停留時間、旅遊期望等行為變數。具有不同社會經濟特徵和旅遊行為特徵的旅遊者對旅遊地容量的認識是不同的。對於那些以娛樂為出遊目的的旅遊者來說,他們對旅遊地擁擠狀況的容忍程度要遠遠大於以休養放鬆為目的的旅遊者,而那些在旅遊地停留時間較長的旅遊者則要求旅遊地有較小容量。
(3)旅遊地容量也與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有重要的關係
旅遊地通常具有滿足旅遊者旅遊需要和滿足當地居民生產與生活需要的雙重功能。如果旅遊地是一個具有多種功能的城市,那么,它所依賴的自然環境和旅遊資源,不僅要滿足外來旅遊者的旅遊需要,也要滿足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如果旅遊地具有目的地和客源地雙重空間經濟特徵,那么,它既要滿足外來旅遊者的旅遊需要,還要滿足當地居民的旅遊需要,因此其旅遊地容量一般要小於具有單項經濟特徵的旅遊地容量。
(4)旅遊地容量還與旅遊地的空間結構具有某種聯繫
空間結構主要表現為旅遊地的極化和擴散,旅遊地容量大小決定於旅遊地的極化狀態和擴散狀態。所謂極化,是旅遊地的外圍向中心移動的現象,旅遊地的旅遊活動如果向區內某旅遊中心形成了向心極化,並且越來越集中在某一空間點時,旅遊地的總體容量必然會縮小。所謂擴散,是旅遊地由極化中心向外圍移動的現象,這時,旅遊區內的旅遊活動不僅僅集中在區內一個特定的中心點上,而且由極化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多個旅遊中心,主要表現在區內旅遊中心向近郊或遠鄰地區擴散,從一個景點景區向多個景點景區擴散。由於旅遊活動不是相對集中在一個特定的活動點上,而是擴散到更大的範圍內,旅遊地容量也必然會增大。

體系

旅遊地容量的簡單構成體系應該包括生態容量、經濟容量、物質容量、心理容量和社會容量(基於旅遊者的社會容量和基於當地社區居民的社會容量)。其中生態容量和經濟容量是基於供給角度的容量度量,而物質容量和心理容量則主要是基於需要角度的容量度量。
1.生態容量
生態容量是從自然生態環境出發來考察旅遊活動的影響的,是從生態環境淨化和吸收能力的角度來認識旅遊地容量的。
2.經濟容量
經濟容量是從特定區域內的經濟環境的約束條件以及旅遊活動對當地經濟影響的角度為出發點來研究旅遊地的容量的。
3.物質容量
物質容量一般又稱旅遊設施容量。該容量的量度主要根據每個遊人的空間要求(平均)與特定資源或旅遊設施之間的比值關係。假如要計算某海灘的物質容量,則可以用該海灘的總可用面積除以遊客人均的適度平均空間量值可得。
4.心理容量與社會容量
心理容量與社會容量無非是從旅遊者出發或者是從當地居民利益出發來研究旅遊地容量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