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抗日救國聯合會

德國華僑抗日救國團體。簡稱抗聯會。

一九三六年春,中國共產黨通過外圍抗日團體“反帝大同盟”等組織的出版物《動員》和《救亡》的提議,各愛國進步民主人士和抗日團體成立“旅德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簡稱“抗聯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德抗日救國聯合會
  • 簡稱:抗聯會
  • 時間:一九三六年春
  • 影響:留德華僑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
所屬區域,主要職責,

所屬區域

德國

主要職責

進一步公開搞抗日活動,把留德華僑抗日救亡運動推向高潮。
1936年3月2日,抗聯會在柏林成立。由當時的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柏林分會、中華救亡會、中國出路社、崛起社等聯合組成,並由這些社團派代表組成執行委員會共理會務。
抗聯會出版了《抗聯會刊》。從此旅德華僑的抗日救亡運動,進入一個公開活動的階段。不久以後,會員由學生逐步發展到僑商,組織由柏林逐步發展到外城。
主要負責人有:張炎黃琪翔、趙一肩、王深林秦豐川等。
“抗聯會”成立時會員才二十餘人,該會公推黃琪翔對外負總責,朱江戶、秦豐川負責宣傳、組織,喬冠華搞刊物。
“抗聯會”的會員有團體、個人兩種,它包括了主張抗日的各黨各派的成員,也包括了愛國的無黨派民主人士。開始成立時,以“反帝大同盟”關係參加的人,有江隆基張鐵生、朱江戶、喬冠華、許德瑗等;以“華北救亡會”關係參加的人,有溫朋久、張德馨、劉文華、羨書剡、孫繼中、秦豐川等;以“蹶起社”關係參加的人,有溫康蘭、趙一肩、張炎、梁節曾等;第三黨方面的有黃琪翔、連瑞琦、王深林等;國民黨反蔣派方面的有王南羲、萬璨之等;無黨無派方面的有王季陶、朱木美、郭兆麟等。到j936年冬天,“抗聯會”的會員,便發展到100多人。“抗聯會”採取委員制,對外由黃琪翔負總責,委員會下設宣傳、組織兩個部,由朱江戶、秦豐川分別負責。會員按團體或地區編組,經常進行活動。《抗聯會刊》按月出版,贈送會員和有關方面,有時還出專刊,討論專門問題。記得出過一本《擊亡國的準備論》專刊,從國際形勢、國內形勢、軍事、經濟各方面,駁斥了國民黨反動派當時提出的“準備論”,在全歐華僑中起了很大的影響。
1936年9月,在巴黎召開了“全歐華僑抗日救亡大會”,旅德華僑代表團出席了大會,主要成員有黃琪翔夫婦、趙一肩夫婦、秦豐川夫婦、江隆基、朱江戶、王深林等。
大會閉幕之後,旅德華僑代表團的成員就分成兩組活動:一組人趕回德國,及時向“抗聯會”會員傳達大會精神;一組人留在巴黎.向各方面學習工作經驗。
1937年九十月間,在巴黎召開了第二次“全歐華僑抗日救國大會”。這時國內抗戰已經開展,楊虎城將軍正準備回國,因此旅德華僑代表團中有一部分人願意提前回國,參加抗戰。隨“旅歐華僑抗日團體回國代表團”,和楊虎城將軍同船回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