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豐川,原名秦沅。內蒙古豐鎮縣人,山西省立第三師範12班畢業,與趙革非(馬仲、馬革非,中共早期革命活動家,曾任晉綏邊區行政公署總會計師,中共晉綏分局國軍工作部部長、1947年冬犧牲)、劉子威(劉鉞,山西大學經濟系主任、教授,著名書法家)、鄧紹(鄧慕湯,20世紀30年代曾任張家口女師校長,安徽省教育廳督學)白體乾、傅作義等人同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畢業。1925年3月1日,董顯光在天津創辦《庸報》,秦豐川曾在報社為編輯。1936年3月2日,旅德抗日救國聯合會在柏林成立。由當時的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會柏林分會、中華救亡會、中國出路社、崛起社等聯合組成,並由這些社團派代表組成執行委員會共理會務。張炎、黃琪翔、趙一肩、王深林、秦豐川等為主要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豐川
- 別名:秦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豐鎮縣
人物簡介,人物著作,傳遞密信,教育工作,
人物簡介
1937年10月29日,旅歐抗聯等團體代表秦豐川、章文晉、陳柱天、李星可、陸宗華、劉文華、張鐵生等人隨楊虎城將軍一起乘法輪“哲利波”號起航回國。
回國曾任山西省行政人員訓練所教育長、陝壩國民黨第八戰區副長官部參事、張家口市市長等職。任傅作義隨員時,參加了“北平和平起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任綏遠省人代會代表、政府委員會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內蒙古教育廳副廳長、顧問,後接替榮祥出任內蒙古自治區文史館第二任館長。他是內蒙古政協一、二、三屆政協委員,四屆駐會常委。
人物著作
著有《社會主義的蘇聯》、《日本侵華史》、《旅德華僑抗日救國運動》等。
傳遞密信
1948年春,我人民解放軍在各個戰場上都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國民黨仍在進行最後垂死掙扎,在統治區更進一步加強了白色恐怖,對進步人士的迫害不斷升級。李淵庭(民盟成員,梁漱溟的學生和秘書)接到好友、民盟領導人之一張雲川來信,叫他“速來北平”。張雲川在約定地點見到了淵庭後說:“中共方面希望你設法將李濟深寫給傅作義的信交給傅作義本人。”李淵庭冒險到傅作義親信秦豐川家中找到秦豐川,利用同是綏遠人,秦豐川的大女兒秦裕齡在重慶捍衛中學國中讀書時是其妻子閻秉華的學生,過去見過面這一層很薄關係,對秦曉以大義,勸其識時務,讓秦豐川親自將李濟深的策反信交傅作義本人。秦豐川提出要與張雲川見面。李淵庭於是又帶上張雲川第二次到秦家中見秦,在李淵庭、張雲川兩人勸說下秦終於答應轉信。
教育工作
1950年,西北女“武訓”、私立英士國小校長劉英士帶著女兒郅貞如到歸綏向省政府匯報工作,尋求支持和幫助。時任綏遠省教育廳廳長的秦豐川等聽取了她的匯報,馬上向綏遠省政府副主席楊植霖作了匯報,並由教育廳拔給英士國小糜米1萬斤,並派給教師,學校更名為安北縣第五完全國小,劉英士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