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施岑
- 字號:太玉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沛郡
- 出生時間:不詳
- 性別:男
簡介,淨明道,派別,教義,倫理,
簡介
淨明道
派別
許遜於西晉太康(280~289)年間曾任旌陽縣令,故人稱許旌陽。後棄官返歸鄉里,以南昌西山為中心傳道。其主要弟子有吳猛、時荷、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鐘離嘉。世稱許遜及其十一弟子為十二真君。
許遜死後,其後代在西山許宅立游帷祠,後改為觀,繼續傳道。隋煬帝時,“焚修中輟,觀亦尋廢”。①至唐永淳(682~683)年間,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歷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政和二年(1112)誥封許遜為“神功妙濟真君”,吳猛等十一人為“真人”,加贈玉隆宮為玉隆萬壽宮。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採,免除玉隆宮租賦徭役。黃庭堅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繼擔任玉隆萬壽宮提點、提舉、管局、主管等職。
教義
淨明道的“淨明”二字的解釋,據《玉真劉先生語錄》內集稱:“何謂淨?不染物;何謂明?不觸物,不染不觸,忠孝自得。”劉玉認為:“淨明只是正心誠意,忠孝只是扶植綱常”,“本心以淨明為要,行制貴在忠孝”。《太上靈寶淨明法序》亦稱:“淨明者,無幽不燭,纖塵不染,愚智皆仰之為開度之門,升真之路。以孝悌為之準式,修煉為之方術,行持為之必要。”淨明二字還取佛教常言心性本淨本明之義。淨明道認為修煉首先要達到內心一塵不染、不觸之思想境界,忠孝則是日常行為活動的準則,二者缺一不可。倡言淨明,旨在教人清心寡欲,使心念和行為符合封建倫理規範,做忠臣孝子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