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地理環境,新農村建設,黨建情況,經濟狀況,
歷史沿革
元、明、清時期屬於宿遷縣順德鄉一部分。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蔡統宣興集建市,屬於蔡集。
清乾隆三年(1738年)隸屬於五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設蔡集鄉,隸屬楊集區。
1956年屬耿車區。
1957年撤區,由蔡集鄉、楊集鄉組建蔡集鄉。
1958年改為蔡集人民公社,轄東風、火箭、勞動、永聯、民主、上游、紅光等7個大隊。
2004年2月隸屬宿遷市宿豫區。
2013年6月劃入宿城區。
施圩村以解放前地主施仲伍修的土圩堤而得名,原與楊集村為一個行政單位,1960年從楊集分割出來,成為獨立行政單位——施圩大隊。
1964年改為施圩村。
2017年7月為進一步規範蔡集鎮各村(居)名稱,經鎮政府研究同意名稱命名為施圩村民委員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屬蔡集鄉,隸屬楊集區。
1956年屬耿車區。
1957年撤區,屬由蔡集鄉、楊集鄉組建的蔡集鄉。
1958年改為蔡集人民公社,施圩村屬勞動。
1961年勞動分楊集、施圩村;
1996年隸屬於宿豫縣。
2004年2月隸屬宿遷市宿豫區。
2013年6月劃入宿城區。
施圩村以解放前地主施仲伍修的土圩堤而得名,原與楊集村為一個行政單位,1960年從楊集分割出來,成為獨立行政單位——施圩大隊。
1964年改為施圩村。
2017年7月為進一步規範蔡集鎮各村(居)名稱,經鎮政府研究同意名稱命名為施圩村民委員會。
截止2017年施圩村民委員會轄:景莊、孫圩、楊莊、王莊、李莊、丁莊、張圩,分別十一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施圩村位於宿城區蔡集鎮境內,該村地處蔡集東南角3.5公里處總面積1.72平方公里,東臨蘇宿工業園區、南與宿城區耿車鎮接壤,轄區十一個村民小組,人口2429人,耕地面積1590畝。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蔡集鎮地理
新農村建設
施圩村從2009年底開始規劃建設,占地50餘畝,現在已完成庭院式別墅100餘戶,基礎配套設施正在施工,目前,臨時用電和用水,有30餘戶居民入住,村民對這項工作的開展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和認可,隨著蘇宿工業園區拆遷征地,已經建成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正在加緊建設規劃的部分,村民對此項工程很滿意,慢慢接受,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實效。農業結構調整。深入貫徹市委1號檔案精神,以“支書領頭調結構”活動和2000畝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為抓手,全力推進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構建“一帶一路一園兩片”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打造施圩片區千畝休閒觀光園。江蘇盛世休閒觀光園落戶施圩,並啟動了一期建設。
黨建情況
施圩村兩委班子共5人,老中青幹部,都極富農村工作經驗,近年來,村民對幹部的反映很好。11名村民小組組長。今年新選聘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一名。施圩村黨支部下屬10各黨小組,共有黨員76名,其中女黨員8名,年老黨員占到70%以上,近年來村支部逐步從種養殖戶、回鄉大學生中發展黨員,黨員年齡結構得到改善。每年黨員參加紀念七一黨員大會和冬訓班兩次重點黨員活動。
施圩村黨群服務中心2010年建設在農民集中居住區,設定綜合服務大廳,黨員活動中心等,辦公條件大大改善,為農服務能力也顯著增強。
經濟狀況
施圩村著眼打造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積極做好規劃設計,在嚴格遵守相關規範要求的基礎上,充分保護鄉村景觀和鄉土文化,提高村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設施配套水平,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積極培育特色旅遊、休閒觀光和農家樂等鄉村適宜產業發展,強化產業支撐,促進農民增收致富。並結合新一輪村莊布局調整,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並舉,紮實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工作,讓美麗鄉村成為民眾的幸福家園。
利用現有資源,挖掘自身潛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並鎮區工業園區集體廠房的出租不斷擴大集體經濟收入。多舉措籌集資金並利用上級脫貧攻堅的扶持資金,建設年出欄肉雞20萬羽以上的規模養殖廠,以此帶動部分家庭從事養殖項目,提高他們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