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施吳村
- 別名:施吳
- 行政區類別:村
- 人口:3825人
簡介,行政區劃,經濟建設,歷史沿革,經濟建設,施吳村種植大戶,施吳村格線化管理,施吳村“六加四減”評議法,方鋪新村美好鄉村建設點情況簡介,施吳村圖片集,
簡介
施吳村地處郎溪縣十字鎮北端,東與國有高井廟林場接壤,南與水鳴村相鄰,西接飛里鄉,北依南豐鎮;距G50高速4公里,214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全村總面積18.4平方千米,水田面積5063畝,山場面積約5500畝。總人口3825人。轄30個村民組,22個自然村;全村共有黨員60名,其中女黨員9名。施吳村主要生產水稻,小麥,油菜,花生,山芋,西瓜,茶葉等農產品。
行政區劃
施吳村,隸屬於安徽省郎溪縣十字鎮。
東與主井廟林場接壤;南與水鳴村相鄰;西面是飛里鄉,北與南豐鎮交界。
經濟建設
施吳村主要生產:
水稻,小麥,油菜,花生,山芋,西瓜,茶葉,藥材等農產品。
工業企業有:
辰鑫工藝品廠、快樂製衣廠、湖霧荼廠,文杰製衣廠等。
歷史沿革
施吳村歷史久遠,在明洪武8年(1375年)前,建平縣設立了14個驛鋪中,方家鋪便是其中之一,古驛道也路經此地,商貿相對較為發達,民國30年(1941年)稱為施吳一保、施吳二保,隸屬水鳴鄉管轄,民國34年(1945年)水鳴鄉改為高井鄉後,改稱為精忠保,1950年解放後改為施吳村,1957年改稱施吳高級社,後區劃調整為兩村即戴橋和方家鋪,1959年建立戴橋和方家鋪生產大隊,1983年公社改鄉制後同時改為戴橋和方家鋪兩個村委會,2004年區劃調整後,將戴橋和方家鋪兩合併恢復原施吳村村名至今。施吳村的由來:在解放前後,在此一帶施姓家族和吳姓家族比較興旺,家族勢力很強,在本地極具影響力和號召力,後就依兩家的姓氏而定村名,施吳村由此而來。
該村東與高井廟林場相鄰,西與飛里鄉相鄰,南與水鳴村相鄰,北與南豐鎮相鄰,是郎溪與十字之間的中心點,該村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盛產水稻、山芋、花生、西瓜、吊瓜等。曾經是皖南地區較大的西瓜交易市場,方鋪西瓜在附近大中城市較為有名。
施吳村有眾多的遺留古蹟,如鎮兵山,位於該村的最北端,現有37戶164人,在南宋時期,因為這裡的地勢較險,抗金名將岳飛曾在這裡駐紮部隊、訓練士兵,駐紮部分的地方後人就稱之為“鎮兵山”,訓練軍隊的地方就稱之為“跑馬崗”。大西潘位於施吳村西北邊,依潘氏大姓而得名,現存有吳應龍墓地遺址,吳應龍當時是宋朝重臣,家居二品,後因奸臣所害,被皇上誤然,後給予平反昭雪,葬於施吳村大西潘,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破壞。方鋪村位於施吳村的中部,屬於中心地帶,原名方家鋪,後簡化為方鋪,在清末民國初期,這裡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小集鎮,駐有官兵的兵站,傳遞政令等,店鋪、驛館雲集,在當時影響很大,商貿極為繁榮。
經濟建設
施吳村方鋪新村位於214省道與建平大道之間,是2013年省批的全縣10個美好鄉村建設點之一,在明洪武8年(1375年)前建平縣設立的14個驛鋪中,方家鋪是郎溪到宣城的首站,商貿較為發達。方鋪新村緊鄰省級森林公園—高井廟林場,生態資源優越,同時又處於十字鎮和郎溪縣城之間的中介區域,也是十字鎮南北向發展主軸線的重要北部節點。一期108套安置已經即將接近尾聲,另外74套也即將啟動。
方鋪新村作為美好鄉村示範點的理由是:1、區位優越。方鋪新村是十字鎮和郎溪縣城之間的重要中介區域,也是十字鎮南北向發展主軸線的重要北部節點。2、生態良好。方鋪新村緊鄰省級森林公園—高井廟林場,發展農家樂等休閒旅遊業的潛力較大。3、土地資源豐富。施吳村共有5500畝水田,5063畝山林,目前已經發展菸葉760畝,苗木1600多畝,為方鋪新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產業支撐。4、民眾意願強烈。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特別是一些偏遠的村莊,交通、供電等設施不到位,農民生產生活、子女入學入托極不方便,民眾有強烈的願望向中心村搬遷。
我們的建設思路是:一是以規劃為引領,打造特色鮮明的“十字北部第一村”。委託湖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甲級)高標準編制方鋪新村建設規劃,整體效果圖已經出台。二是抓住關鍵節點。方鋪新村的規劃結構為“一軸、四點、八片區”,“一軸”指214省道功能發展軸,“四點”指入口節點、公共服務節點和兩大公共活動節點,“八片區”指居住、產業功能、商業服務、公共服務、大棚生產基地、生態水塘休閒、菸草種植和茶葉種植片區。我們將按照這個結構重點抓好東西兩個門樓、幼稚園、健身廣場、村委會及道路、照明、管網配套建設。三是突出產業支撐。利用方鋪新村的區位優勢,扶持做好以休閒垂釣、瓜果採摘、花卉苗木為內容的生態農家樂旅遊,打造別具風格、宜居宜業宜游的美好鄉村。
我們將採取以下措施大力推進:一是發揮政策合力。綜合土地整治、美好鄉村建設、“一村一品”、項目扶持等政策,加快美好鄉村建設進度。通過土地整治讓農民有能力建設新房,通過項目扶持完善公共配套設施,通過“一村一品”促進土地流轉,改善農村產業結構,讓老年農民變成家庭農場工人,讓青壯年農民變成開發區產業工人。方鋪新村目前已經容納了梅塘沖、戴村、鎮兵山等三個村民組,下一步還有東坡、葉家莊、桃園沖等5個村民組370戶村民搬遷進入,人口規模將達到2000人左右。二是創新建設模式。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美好鄉村建設,如幼稚園、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改革農民房屋建設模式,採取3-5戶一棟的小戶型設計,由農民自行組合,自行委託施工隊建設,政府履行監督職能,避免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現象。三是發揮民眾主體作用。成立村民理事會,將有威望、有幹勁的老幹部、老黨員吸收進來,具體協調解決美好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內部事務,最大程度地調動村民參與美好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力爭通過一年的努力,將方鋪新村打造成融居住、商業、農家休閒於一體的十字北部門戶示範村,讓村民切實享受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設施完善的美好鄉村成果;讓觀者感知徽文化背景下江南水鄉的特色風韻。
施吳村種植大戶
1、漁業養殖蔣正平
2、葡萄種植王正剛
3、白茶種植韓傳強
4、冬粉加工余世全
5、菸草種植閤大新
施吳村格線化管理
施吳村格線化管理軟體是由下派幹部郎溪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十字鎮施吳村黨總支第一書記王斌(原市國稅局信息中心主任)親自開發,採用J2EE+SSH完成,適合農村工作現狀,對提升鄉村管理有著促進作用。版本為1.2版,主要解決了鎮村兩級互動問題,在一定區域內解決了鎮村兩級的數據缺失和媒體缺失難題。
一、根據格線化管理要求,重新梳理管理隊伍。在原有村級綜治工作領導小組、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領導組、治保會、調委會、義務治安巡邏隊、綜治信息員、交通安全員基礎上我們將全村區域劃分成7個格線,每個格線設有志願者、黨員、村民組長、互助組長等隊伍;格線化團隊的組建,在原有的村民組長和黨員外,將治安巡邏隊、禁毒小組成員、10戶聯防戶、綜治調解員、民生工程受益群體全部納入了志願者隊伍,極大的豐富了綜治信息的來源渠道,拓展了調解隊伍。
二、根據重點人群,進行數據細分,實行動態管理。格線化團隊的建立擴大了信息的來源渠道,信息系統的建立,最佳化了村級信息數據的存儲方式。根據格線化管理責任劃分,格線長對本區域的重點人群進行標註、對其聯繫方式等內容進行動態維護,做到日常巡查心中有數。通過對數據的細化做到了對人群的細化,從社會的每個細胞入手,進行平安創建。
三、 摸清聯繫方式,提供心連心服務。全村人員聯繫方式的完善,方便了村兩委與服務對象的簡訊互動,簡訊互動的開展,填補了村級媒體平台的缺失。村級自媒體的建設讓百姓隨時知道村里在做什麼,也讓村里了解了百姓在想什麼。通過心連心、柔性化的服務代替原有的行政管控,百姓更容易接受,工作更容易開展。
四、“六五普法”、注重宣傳。藉助兩委會、民眾代表會、黨員大會、綜治會議等平台推動“六五普法”宣傳和學習工作;同時結合農村所出現的土地糾紛、養老糾紛、財產糾紛等現場普法、現場宣傳;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單項任務做好宣傳工作。比如暑期防溺水、冬春季森林防火等以個案為依託加強宣傳。寓矛盾糾紛排查、安置幫教、維穩防邪禁毒、治保巡邏等到宣傳工作中,既是工作隊也是宣傳隊。
施吳村“六加四減”評議法
施吳村從2012年開始,在四議兩公開基礎上推出“六加四減”評議法,解決民生工程的公平公正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方鋪新村美好鄉村建設點情況簡介
方鋪新村位於214省道與建平大道之間,是施吳村的中心村,素有“學士故里,方鋪驛站”之稱。緊鄰省級森林公園—高井廟林場,生態資源優越,同時又處於十字鎮和郎溪縣城之間的中介區域,也是十字鎮南北向發展主軸線的重要北部節點。方鋪新村是我縣2013年度5個省級美好鄉村建設點之一,是結合土地整治拆遷安置新建的中心村,建成後將達到400戶,2000餘人。
一、注重科學規劃,突出自然特色。委託湖州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甲級)高標準編制方鋪新村建設規劃,總體規劃結構為“一軸、四點、八片區”。
二、注重宣傳發動,突出良好氛圍。一是召開村民會議,面對面地宣傳美好鄉村建設的意義、特點和好處;二是通過廣播、宣傳欄、標語、文化牆等各種形式宣傳,美化周邊環境,營造共建氛圍;三是組織骨幹分子外出參觀學習,充分發揮黨員、退伍軍人、村民代表、組長的作用,積極參與美好鄉村建設。
三、注重真抓實幹,突出農民主體。將土地整治安置房納入中心村建設,目前已經安置拆遷戶近174戶。按照容納400戶的規模實施供水、供電、管網、道路以及太陽能微動力污水處理站等配套設施建設。改革房屋建設模式,由拆遷村民自行組合,自行委託施工隊建設。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美好鄉村建設,如引導有實力的社會人士投資建設幼稚園,提高中心村的公共配套水平。
四、注重機制創新,突出最佳化服務。施吳村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活動中,依託在該村發源的村級信息格線化平台,啟動“智慧鄉村”試點建設,結合縣鎮村三級行政服務體系,開展村級便民服務試點,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社會養老保險參保、農村宅基地審批等26項政務服務事項和代收水電通訊費用、助農取款等12項便民服務事項,打造民眾“辦事不出村”的新格局,有效解決為民服務“最後一公里”的問題。
通過美好鄉村建設,方鋪新村初步實現了五大結構轉變。一是轉變了農村居住結構,村民逐步從偏遠的鄉村遷到設施齊全的中心村居住;二是轉變了農村就業結構,通過土地流轉、技能培訓,去年以來共推薦128人進入開發區企業就業;三是轉變了農村產業結構,通過引進大戶、基地帶動等形式,發動村民種植優質菸葉;四是轉變了農村管理結構,推行格線化管理,為村民提供社區化服務,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五是轉變了農村文化結構,引導村民組建4個舞蹈隊,不定期組織開展讀書活動、培訓活動,將村民從麻將桌、棋牌室拉回來,著力營造文明、和諧、幸福的生活環境。
施吳村圖片集
2014年選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