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烈(北魏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於烈(437年―501年),本姓萬忸于氏,代郡(今山西代縣)人。北魏大臣,鎮南將軍於栗磾之孫,尚書令於洛拔長子。

擅長騎射,沉默寡言,初任羽林中郎將太和初年(477年),署理秦雍二州刺史、司衛監、左衛將軍,殿中尚書,封昌國縣開國子。深受孝文帝的器重,享有“有罪不死”的特權,歷任散騎常侍、前將軍、鎮南將軍、光祿寺卿、金紫光祿大夫等。

景明二年(501年),病逝,時年六十五,追贈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鉅鹿郡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於烈
  • 國籍:北魏
  • 民族:鮮卑族
  • 出生日期:437年
  • 逝世日期:501年
  • 職業:官員
  • 籍貫:代郡
  • 官職: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等
  • 封爵:洛陽侯
  • 追贈:侍中、太尉公、大將軍等
  • 追封:鉅鹿郡開國公
人物生平,加官賜爵,孝文器重,參掌機密,因病去世,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族成員,父祖,弟弟,兒子,

人物生平

加官賜爵

於烈是鎮南將軍於栗磾之孫,尚書令於洛拔的長子,善於射箭,寡言少語,有種不可侵犯的神色。年輕時擔任羽林中郎,後升任羽林中郎將延興初年(471年),奉命負責寧光宮宿衛之事。後升任屯田給納。
太和初年(477年),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元目辰,長安鎮將陳提等人,貪婪殘暴不守法紀,於烈受孝文帝元宏詔令對他們立案追究,查獲全部贓物,尉洛侯、元目辰等都被處以極刑,陳提因罪被貶謫到邊地。於烈以本官代理秦、雍二州刺史。後升任司衛監,總督宮禁軍隊。於烈跟隨孝文帝到中山,孝文帝回朝時臨時駐紮在肆州,司空苟頹上表奏明僧人法秀蠱惑百姓,圖謀不軌,孝文帝命於烈和吏部尚書驛道馳往征討。剛好法秀已被平定,於烈改任左衛將軍,賜封爵位為昌國子。後升任殿中尚書,賜給帛三千匹。

孝文器重

當時孝文帝年幼,由其祖母馮太后臨朝聽政,於烈和元歪、陸叡李沖等人都被賜予金策,享有“有罪不死”的特權。加任散騎常侍,升任前將軍,進封洛陽侯。不久改任衛尉卿。跟隨孝文帝南征,擔任鎮南將軍。
孝文帝遷都洛陽時,人人都依戀舊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多有不同意的議論,孝文帝詢問於烈的意見。於烈回答說:“陛下聖明,深謀遠慮,這不是我所能窺測的。如果要我說心裡的話,樂意遷都與留戀舊都,我心中各占一半。”孝文帝說:“你既然不明說不同意,那就是同意,我深深感到不說出來的好處。你最好是暫且回到舊都,以鎮守代邑。”孝文帝敕令舊都的所有政務,一切都委託於烈處理。孝文帝來到平城,握著於烈的手說:“朝廷宗廟至關重要,保護和守衛它的責任並不輕,你應當好好敬奉先帝靈駕,到時候遷往洛陽。我把此事託付給你,此事並非不重要。”於烈和高陽王元雍一道奉遷先帝神主到洛陽,孝文帝嘉獎他的功勳和忠誠,授任他為光祿卿
太和十九年(495年),朝廷大選文武百官,於烈的兒子於登按照慣例請求升官。於烈給孝文帝上表說:“我對於陛下來說也許是一個近臣,對下決不輕易引薦一個人,不使所受恩寵超出分外,以求承受不應得的榮祿。當今處在聖明之朝,按理應當謙讓,但我的兒子於登托人要求進取,這是為臣平素對他沒有好好教訓所致,請求陛下對我進行處罰。”孝文帝說:“這是有見識的人所說的話,不想於烈能夠這樣做。”於是就引見於登,下令說:“我現在要在新的都城創立禮制,明確地昭示天下,你的父親卻進上表示謙讓的表章,有正直之士的風範,所以晉升你為太子翊軍校尉。”又授任於烈散騎常侍之職,封為聊城縣開國子,食邑二百戶。
穆泰、陸叡在平城謀反時,孝文帝親臨代都,穆泰等人伏法。孝文帝賜給於烈和李沖以璽書,表述金策之意。這些叛逆之人,是代地的舊族,共同作惡的人很多,只有於烈的宗族沒有參與。孝文帝讚賞他忠誠的節操,對他越發器重。孝文帝嘆惜說:“元儼能夠在關鍵時刻決斷威恩,自己不與叛逆之人同流,然而作為朝臣為君盡忠而剛猛果斷,他不如於烈。那時如果於烈在代都,必定會當即斬下逆賊三五個首級。於烈的節操氣概,不亞於金日磾。”
孝文帝授任於烈領軍將軍之職。於烈以領軍將軍的身份跟隨孝文帝征討荊、沔,並被賜予鼓吹一部。孝文帝對彭城王元勰說:“於烈是先朝元老,智勇雙全,軍中的大計,應當讓他參與共同議決。”宛、鄧已經平定,孝文帝回到洛陽,論功行賞授任於烈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南朝齊皇帝蕭寶卷派遣太尉陳顯達侵犯北魏的馬圈,孝文帝帶病親往征討,他抓著於烈的手說:“京都空虛,應當嚴加保衛。你可以鎮守二宮,以收籠遠近各地的人心。”陳顯達兵敗撤軍,孝文帝在行宮駕崩,彭城王元勰總領六軍,秘密地返回京城,聲稱孝文帝下詔召皇太子元恪與他在魯陽會合。因為於烈身負留守京師的重任,元勰就秘密告訴他孝文帝駕崩的惡訊。於烈處置各種事務,毫不動神色。

參掌機密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元恪即位,是為宣武帝。宣武帝即位後,於烈受到的寵愛信任一如既往。鹹陽王元禧為宰輔,權重一時,他曾派一名家奴向於烈傳話說:“我須配備舊羽林勇士執儀仗隨我出入,領軍應給我派遣。”於烈說:“天子正在居喪,朝中一切事情都歸你宰輔處置,我當領軍只知道掌管宮中宿衛,皇帝有詔不敢違反,而從道理上說不能私下裡派給。”家奴惘然而返,把於烈的話傳報給元禧。元禧又派人對於烈說:“我原是天子的兒子,當今天子的叔父,我的命令與皇帝詔令有什麼不同?”於烈臉色嚴肅的回答說:“我一向就不曾說鹹陽王不是天子的兒子、叔叔。假若是皇帝詔令,就應派遣官家的人前來,為什麼派私家奴僕前來索要官家的羽林軍,我於烈的頭顱你可以拿去,但羽林你是得不到的!”元禧厭惡於烈的剛直,就計畫要貶謫他,於是授任於烈為使持節、散騎常侍、征北將軍、恆州刺史。於烈不願接受地方官的職務,頻頻上表請求辭職,宣武帝都寬厚地予以拒絕。於烈就對彭城王元勰說:“難道殿下忘記先帝在南陽時的詔命嗎?竟然逼迫老夫到這種地步。”於是就借有病而堅決請求辭職。
宣武帝因為元禧等人專制擅權,暗中謀劃要廢黜他。適逢景明二年(501年)正月春祭宗廟,三公都在廟中齋戒,宣武帝在夜晚召來於烈的兒子於忠,對他說:“你父親忠誠公允,堅貞剛正,是社稷之臣。要他明天早上入宮,我有事情要處置。”於忠奉詔而出。第二天清晨,於烈來到,宣武帝對他下令說:“各位叔父輕侮怠慢,逐漸覺得不可信任,現在想要你用兵召他們前來,你能辦到嗎?”於烈回答說:“老臣身仕兩朝,因為幹練勇猛頗得皇帝賞識。今日此事,我當然不敢推辭。”於是帶領宮禁宿衛六十多人,宣讀宣武帝的旨意召元禧、元勰和北海王元詳,護衛送到宣武帝跟前。諸王公都向宣武帝跪拜聽命。宣武帝授任於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進封爵位為侯爵,增賜食邑三百戶,連同原先所賜共五百戶。從此之後,於烈長期在宮禁中任事,朝廷的機密大事,他都有參與。

因病去世

元禧陰謀反叛朝廷時,武興王楊集始騎馬飛馳到北邙報告宣武帝。當時宣武帝正在野外捕獵飛禽,左右的人分散在各處,身邊值勤保衛的人沒有幾個,倉猝之際,他感到無計可施。就命於烈之子於忠前往探聽元禧的虛實。於烈當時留守宮中,已經有所安排和防備,讓於忠代替他啟奏宣武帝說:“臣雖然老朽年邁,但心力還可以,這般人如此猖狂,也不足為慮。願陛下車駕徐緩還京,以安定天下之心。”宣武帝聽後,十分欣慰喜悅。到宣武帝回到宮中時,元禧已經遁逃。宣武帝詔令於烈派直閣叔孫侯帶領虎賁衛士三千人追趕,擒獲元禧。
於烈弟弟於勁的女兒宣武順皇后于氏是宣武帝的皇后。宣武順皇后成為皇后之後,於烈以伯父之尊,更加受到優待。景明二年(501年)八月,於烈突然患病去世,時年六十五歲。宣武帝在朝堂上哀悼,賜給貴族享用的最好的棺材,朝服一套,衣一套;賜錢二百萬,布五百匹;追贈他為使持節、侍中、大將軍、太尉公、雍州刺史;追封鉅鹿郡開國公,增加食邑五百戶,加上以前的食邑共一千戶。

歷史評價

元宏:①“於烈先朝舊德,智勇兼有,軍之大計,宜共參決。”;②:“元儼決斷威恩,深自不惡,然而為臣盡忠猛決,不如於烈也。爾日烈在代都,必即斬其五三元首耳。於烈之節概,不謝金日磾也。”
元恪:“忠允貞固,社稷之臣。”
魏收魏書》、李延壽北史》:“烈氣概沉遠,受任艱危之際,有柱石之質,殆禦侮之臣。”

史籍記載

《魏書·卷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北史·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一》

家族成員

父祖

祖父:於栗磾,官至鎮南將軍、枋頭都將。
父親:於洛拔,官至侍中、尚書令。

弟弟

於敦,官至征虜將軍、恆州刺史。
於果,官至朔華並恆四州刺史。
於勁,官至太尉,其女宣武順皇后于氏,是宣武帝的皇后。
於須,官至鎮南將軍、肆州刺史。
於文仁,官至太中大夫。
於天恩,官至遼西太守。

兒子

於祚,官至振威將軍、沃野鎮將。
於忠,官至尚書右僕射、侍中。
於景,官至征虜將軍、懷荒鎮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