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之士是個成語,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相關詞條
- 方外之士
方外之士是個成語,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方外之士是個成語,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1] ...
- 方外人士
僧人、道士追求“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的境界,自稱是方外人士。在《管子》、《詩經》等書中,方外是則指區域之外、中國之外,即夷狄之地。而後,方外一詞的意思...
- 戴叔倫
據說在出仕前,他就曾半隱於小天台山中,常與方外之士交往,甚至精研《易經》,很打算求仙學道。其實,戴叔倫有他自己的詩歌觀,他曾說:“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
- 陳摶
對宰相宋琪等人說:“陳摶獨善其身,不為勢態利益所干擾,才是真正的方外之士啊。陳摶在華山居住已經四十多年,估計年齡將近一百歲了。他自稱經歷五代離亂之世,慶幸...
- 韓湘子(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
所以,彼時之文人,如果不受佛教文化的薰陶,不結交幾個方外之友,不遊歷幾處寺院,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更甚至許多文人還同時接受、修習三者之文化,雖儒者因取士之...
- 龐居士語錄
丹霞後嗣法石頭,剃髮出家,龐蘊則終生不變儒形,在家而舉揚方外之風。居士與馬祖初相見時,嘗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馬祖答“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
- 劉基(中國明代政治家、文學家)
在杭州的四年當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時相往來,也和劉顯仁、鄭士亭、熊文彥、月忽難等文士詩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壽輝攻陷...
- 竺道潛
時人稱為“方外”之士。後隱居剡山,優遊講席三十餘載。晉哀帝(362—365在位)時,曾奉詔入京,於御筵開講《大品般若》。不久復歸。孫綽《道賢論》將之比...
- 晉書·阮籍傳
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
- 呂洞賓(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
帝大喜謂宰相曰:陳摶獨善其身,不乾勢利,可謂方外之高士矣。賜號希夷先生,放還。呂祖與海蟾麻衣,復往過之,教以出神法,希夷敬受焉。或問先生居溪崖,寢止...
- 釋宗渭
典出《唐詩紀事·唐球》載有”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為詩然藁為圓,納之大瓢中。後臨病,投瓢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新渠,有...
- 陳傳(歷史人物)
因語宰相宋琪等人曰:“摶獨善其身,不乾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入華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歲人,且言天下安治,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書,卿可試與...
- 申徒有涯
南宋·范成大《吳郡志》卷四六引《樹萱錄》:申徒有涯,方外之士,常攜一白磁瓶,自陽羨(今江蘇宜興)游吳中。大風雪中脫衣賃舟,沽酒斗餘。飲畢大吐,同載者...
- 嬋娟此豸
編輯 白屋之士、出頭之日、一曲之士、新硎初試、趨時附勢、浮雲蔽日、識文談字、方外之士、推轂薦士、貪財慕勢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
- 南鄉子·秋士慣疏蕭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唐球》:“ 球居蜀之味江山,方外之士也。為詩捻藳為圓,納入大瓢中。後臥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沒,得者方知吾苦心爾。’至新...
- 琴瑟文化及其操縵藝術
主講人追溯了琴瑟的產生、創製和流傳,琴瑟文化及其操縵藝術等,同時指出漢唐以後兩千多年來,古琴主要在占社會少數的文人士大夫和方外隱逸之士中傳承的現象並分析其...
- 禪說莊子3
第七講方外之士與方內之士 莊子與《金剛經》 道人相逢唯一笑 借孔夫子之口唱戲 老和尚下輩子到哪兒去 身體這個臭皮囊 看蟬是怎樣脫殼的 修行全憑一...
- 北宋士人交遊錄
宋人交遊極為廣泛,以各種社會關係而結成不同的交往圈,同年之誼,僚友之情,交承之雅,鄉曲之好,姻親之契,朋黨之舊,方外之緣,逸老之會,則是宋人交往的主要...
- 道士劉宏山院壁記
始聞先生,望風委質,先詢以簡禮,後聘以車乘,服門人之禮,約方外之游。如是未幾,路公歸朝,先生汛若不系之舟,亦厭凡境。大曆十三年,旋此舊跡。未盈數歲,...
- 劉基(明代政治家、文學家)
在杭州的四年當中,他和竹川上人、照玄上人等方外之士時相往來,也和劉顯仁、鄭士亭、熊文彥、月忽難等文士詩文相和。至正十二年(1352年)七月,徐壽輝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