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陽鎮(福建尤溪縣新陽鎮)

新陽鎮(福建尤溪縣新陽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新陽鎮為一地名,位於尤溪縣西南部,北緯25°58′~26°09′、東經117°57′~118°05′之間,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47公里,全鎮總面積265平方公里,總人口4635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陽鎮
  • 外文名稱:xinyangzhen
  • 別名:新橋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 下轄地區:新興、夏陽、高士等23個村和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新興社區
  • 電話區號:0598
  • 郵政區碼:365118、365119
  • 地理位置:尤溪縣西南部
  • 面積:266平方千米
  • 人口:46356人
  • 方言:閩南方言
  • 氣候條件: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詹榮紀念館、盧興邦故居
  • 機場三明沙縣機場
  • 火車站尤溪站
  • 車牌代碼:閩G
  • 公路:莆炎高速(規劃中)
鄉鎮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氣候物產,交通狀況,基礎設施,歷史人文,建築景觀,經濟發展,

鄉鎮概況

新陽鎮是中國百強城市三明市農業人口第一大鎮,新陽鎮位於尤溪縣西南部,距縣城48千米。北緯25°58′~26°09′、東經117°57′~118°05′之間。面積266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卜布公路過境。

行政區劃

350426104:~001新興居委會 ~201高士村 ~202中洋村 ~203夏陽村 ~204坎里村 ~205下橋村 ~206文山村 ~207池田村 ~208上井村 ~209林尾村 ~210登山村 ~211寶山村 ~212龍益村 ~213建新村 ~214溪坂村 ~215上地村 ~216龍上村 ~217南芹村 ~218葛竹村 ~219雙鯉村 ~220中心村 ~221大坋村 ~222大建村 ~223瓷廠村

歷史沿革

1959年建新橋公社,1981年更名池田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轄23個村、387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池田村。1992年建新陽鎮。1997年,面積266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池田、大坋、龍上、中心、瓷廠、上地、雙鯉、大建、南芹、葛竹、溪坂、建新、龍益、林尾、上井、文山、寶山、登山、下橋、坎里、夏陽、高士、中洋23個村委會。

氣候物產

全鎮地勢,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為主,北西部為武夷山脈,中部為玳瑁山脈,東南角依傍戴雲山脈。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由北而南形成一條狹有盆地,東有海拔1298米的棋盤頂和972米的孔北山,北有1271米的銀鳳亭,南有1095米的大帽山,西有891米的春峰峽頂。全鎮平均氣溫為17℃至18℃,平均降雨量1774毫米,無霜期280天,非常適宜亞熱帶植物的生長。森林資源豐富,全鎮擁有林地面積277514畝,其中商品林210444畝,生態公益林49232畝,毛竹13000畝,森林覆蓋率75%。
新陽鎮是尤溪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黃豆、木薯、茶葉、菸葉、甘蔗、各種瓜類等。食用菌有蘑菇、草菇、木耳、靈芝、茯苓、姬松茸等。水果主要有柑桔、金柑、紅心柚、板栗、油柰等,其中名優水果紅心柚,種植面積700畝,年產量達500噸。土特產品有天然紅菇、紅曲、粉乾、草蓆、陶瓷等,也享譽全縣。

交通狀況

鎮區距縣城48公里,鎮內交通便捷,有新-尤,新-管,新-文,新-梅公路幹線,是通往三明、閩南金三角交通要道。2007年,投資3280多萬元鋪設西城至新陽三級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基礎設施

文教衛生事業日趨完善。鎮文化活動中心活動面積600多平方米,活動器材配套齊全。鎮新建全市第一個鄉鎮室內體育館1座,地擲球場1個,門球場8個,政府花園、河濱公園綠地安置14件健身器材,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被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育協會授予第七批“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鎮有完中、國中各一所,完小16所。2007年投資660萬元新建新陽寄宿制中心國小,投資250萬元新建尤二中的學生公寓樓,全鎮適齡學生完全實現了就近就讀。全鎮醫療保健機構43個,中心衛生院建成一級甲等醫院,基本做到就近就地治療,保障了人民看病方便。
鎮主要河流有新橋溪,源於銀鳳山、大帽山,由北向南流至夏陽小溪尾;高士溪源於大田縣文江鄉,兩溪在夏陽辛口坂匯合,流至中洋德州自然村,經大田縣梅山鄉的滄州、卜溪轉坂面鄉境內匯入尤溪。境內小支流縱橫密布,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全鎮現有大、中、小型發電站19座,裝機容量5085千瓦。郵電通訊、廣電設施完善,全鎮程控電話裝機5000多部,小靈通500多部,寬頻信號接入洋面11個行政村,移動、聯通有效網路覆蓋每個行政村,閉路電視覆蓋率達98%。全鎮23個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飲水工程日趨完善,集鎮自來水廠日供水可達500噸。富繞的物產,便捷的通訊,充足的電力以及優質的服務,營造了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

歷史人文

新陽歷史悠久,早在唐開元二十九年尤溪建縣伊始,它就是一個“十里龍燈徹夜明”的繁華鄉里。明正統年間,此地曾造一座石墩木架結構,上建有雨蓋的木大橋(命名乘駟橋),橋型新穎,民眾俗稱新橋。歷史素有新橋“農貿市場”之稱,每逢農曆“三、八”開墟,附近幾個縣的民眾聚集在此進行土特產交流,是閩北久負盛名的農村圩市。解放初設縣第六區,1955年改為新橋區,1958年撤區成立萬能公社,1959年更名為新橋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新橋工委,1962年撤銷後,稱新橋人民公社。1981年因與泰寧縣的新橋公社同名,以公社駐地村為社名,改稱池田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鄉,沿用池田鄉。1992年7月撤鄉建鎮,經省民政廳批准命名新陽鎮。新陽鎮人傑地靈、英才輩出,自北宋慶曆年間至清朝共有進士13名,舉人4名,貢生52名,廩生16名,秀才225名。北宋慶曆六年丙戊(公元1046年)林積登進士弟,為自尤溪置縣,上京登科弟之始。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公元1546年)進士詹榮官至兵部左侍郎(代行尚書職權)。清末名醫楊英材、近代名人盧興邦等傑出人物名聞遐邇、至今傳頌。解放後,全鎮高考錄取全國重點大學有清華、北大、復旦、廈大等重點院校,截止2007年,考入大中專深造的有4000人以上。現任副處級或副高級職稱以上人員102人,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

建築景觀

新陽鎮古建築眾多,夏陽文峰寺、金盤寺、郭氏三堂厝、雙鯉銅盤庵、盧公廟、公館峽民居(盧興邦故居)、上井夫人宮廟、龍益陳氏五角樓、高士詹榮紀念館等聞名全縣。1992年11月,雙鯉村見龍橋和公館峽民居被列入尤溪縣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見龍橋木構單孔廊屋橋見龍橋始建於明正統元年,建築精美,保持良好;民國公館峽民居,雕樑畫棟,宏偉壯觀,布局和諧,風格古樸。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末以後,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2007年全鎮工業總產值25060萬元;農業總產值34963萬元,規模企業產值完成2315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45元,村財收入787萬元。
工企業快速發展。全鎮現有企業31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洋益紡織服裝有限公司、金益紡織有限公司,其它私營股份制企業和個私企業29家。1987年創辦的洋益紡織服裝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壯大,已擁有紡紗、織布、染整、服裝四條生產線,成為全縣紡織企業的龍頭。2007年實現產值17283萬元,年創稅利284萬元,吸納勞動力就業470人。全鎮已形成了紡織、服裝、木竹加工廠、鉛鋅礦、精製茶廠、陶瓷、活性炭廠等一條龍產業鏈。一個農業強鎮、工業重鎮、科技興鎮、山區重鎮的格局正在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