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行政區劃,地理經濟,歷史文化,
行政區劃
大坋村系尤溪縣新陽鎮行政村之一,位於新陽鎮東部,距尤溪縣城25公里,離新陽鎮區26公里,東鄰西城鎮,北鄰管前鎮,南鄰雙鯉村,西鄰大建村。海拔759米,在解放前劃歸“六都”(明洪武年間建制,含後隔、七尺、溪坪、濯水、白泉、漆樹、大坋、雙橋、公館峽等)範圍。由祖厝洋、烤坑洋、岩下洋、下林坪、翁林後、後厝洋、岩頭洋等自然村落組成,有5個村民小組,193戶845人。
2015年列入閩首批省級傳統村落。
地理經濟
全村土地總面積8.24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10765畝,耕地面積1050畝。屬丘陵地帶,地處高海拔山區,森林資源豐富,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占林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漫山遍野的林木圍繞著整個村莊,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穿林走過有碧綠透徹之感,優美清潺的小溪流水哺育著大坋人民。主要有杉、松、竹及珍貴樹種,特色產業有油茶、毛竹等。錯落有序,整潔乾淨的木質結構民居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古村落民居保存較好的村莊之一。農業生產分布跨越三鎮五村地界,耕地分散,農田貧瘠,具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岩潭石龜
![岩潭石龜 岩潭石龜](/img/7/3d2/nBnauEjZiRGZ2M2MlVWO1cTOxIjN0MDOzQTZ1MWZwEmZ4ETOzAzNmBDZzY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大坋村2000年以來,相繼新建了村部辦公樓,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拓寬至東上村公路4.2公里,修建農用機耕路約8公里,建骨灰樓1座,改建水泥路3.4公里,完成電網改造和電信、聯通、移動廣播電視等通信設施進村建設。全村有裝機容量250千瓦大坋水電站1座(1984年建成),小規模工藝廠、紡織廠、毛竹加工廠各1家,食用菌生產基地1個。有連片豐產金柑450畝。去年新植120畝油茶被列入縣級示範片,今年新植50畝。2009年初創辦了全省首家油茶合作社——益康山油茶專業合作社。全村現有農用機動車2部,機耕農具6台。
歷史文化
大坋村村落形成於明代,建築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東北、西南兩面坡一級或二級地上,傳統建築集中(分為四大片集中連片),有清代以前古建築10餘座,民國及近現代建築,大都保留傳統木結構建築風貌達50餘處,占全村的90%以上,申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古城堡、古官道)。
大坋村解放前有精湛的木雕刻藝術,曾遠近聞名,但由於沒有適時保護,現已失傳。
陳氏宗祠崇福堂
![陳氏宗祠崇福堂 陳氏宗祠崇福堂](/img/9/f25/nBnauUWO3gjMhFDZ3ImMiJDOlVjZ0Y2NhlzMzQGZ3kzMyETO3Q2YwgzM0Y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