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財政志(1368-1984)

新鄉市財政志(1368-1984)

《新鄉市財政志(1368-1984)》是《新鄉市財政志》編纂領導小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鄉市財政志(1368-1984)
  • 作者:《新鄉市財政志》編纂領導小組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王龍海、王世堂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新鄉市財政志》的寫作指導思想: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針,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新觀點、新體例、新方法,詳今略古、求實求嚴,以忠於史實為目的。突出我市財政特點,發揮輕紡工業優勢,以及財政工作如何在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基礎上,增加收入,保障供給,支持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各項事業,如何做列財政穩步增長,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節餘的財政管理工作的經驗教訓。

作品目錄

封面
前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機構沿革
上篇 歷史部份
第一章 明朝貢賦
第二章 清朝財政
第一節 正稅、丁銀
第二節 “永不加賦”
第三節 土地勘察
第四節 官府支出
第五節 本色與折色
第六節 工、役開支
第三章 民國時期財政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正副稅合一
第三節 加收征解費改兩為元
第四節 捐稅
第五節 屠宰稅
第六節 歲入預算
第七節 催征丁漕
第八節 雜損
第九節 收支預算及其他
第四章 淪陷(日偽)時期財政
第一節 經濟狀況
第二節 商民負擔
第三節 田徵收法
第四節 稅收規定
第五節 食糧支給
第六節 契說法規
第五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財政狀況
第一節 財政復員措施
第二節 商農財糧負擔
第三節 “暫借”地畝捐、商業捐
第四節 軍隊的強行征派
第五節 “五次被搶”公糧清銷案
第六節 歲入歲出預算
第七節 借征
第八節 國民黨土崩瓦解,縣財政日暮途窮
下篇 現代部份
第六章 財政建設
第一節 財政職能
第二節 財政任務
第三節 財政工作的作用
第四節 新鄉市的狀況和前景
第五節 財政工作的發展和成就
第六節 機關工作崗位責任制
第七章 財政收入
第一節 財政收入的構成(附圖)
第二節 財政收入發展變化
第三節 前十年市財政收入記實(1949年—1957年)
第四節 “二五”時期收入概況
第五節 三年調整時期的收入( 1963年—1965年)
第六節 文革十年財政收入的變化
第七節 新的調整時期的財政收入
第八節 圖表(一)(二)(三)
第八章 工商稅收入
第一節 工商稅
第二節 我市工商稅收前十年的回顧(1949年—1959年)
第三節 工商稅收改進辦法
第四節 稅制改革
第五節 按期徵收所得稅的規定
第六節 分時期分稅種收入統計
第九章 農業稅
第一節 新鄉市農業現狀和解放初期的回顧
第二節 1958年農業稅制改革
第三節 1959年農業稅徵收的幾項政策
第四節 1961年農業稅結算的具體規定
第五節 1963年農業稅徵收中幾項具體政策
第六節 農業稅的征解費使用範圍
第七節 國營農場、勞改農場的農業稅徵收規定
第八節 農業稅結算價格的調整
第九節 農業稅徵收管理變化
第十章 企業及其他收入
第一節 新鄉市地方工業企業的恢復和發展
第二節 工業產值統計
第三節 國營企業的基本折舊基金
笫四節 企業上繳基本折舊基金
第五節 1951年商業現狀
第六節 三十五年來商業發展變化
第七節 事業收入
第八節 其他收入
第十二章 公債與國庫券
第一節 公債券與國庫券
第三節 經濟建設公債
第四節 國庫券
第五節 禁止攜帶流通國庫券
第六節 國庫券劃轉規定
第七節 1983年國庫券推銷工作情況
第八節 1984年國庫券推銷情況
第九節 1985年國庫券推銷工作
第十章 財政支出
第一節 財政支出簡述及構成
第三節 城市建築和維護
第四節 支援農業
第五節 文教衛生科學事業
第六節 撫恤和社會救濟
第七節 行政管理費
第八節 其他各項
第九節 財政支出成果
第十三章 財政管理體制
第一節 財政體制概要
第四節 商業管理體制
第五節 行政事業管理體制
第六節 區一級財政管理體制
第十四章 財政管理與監督
第一節 工交企業財務
第二節 商業財務
第三節 農業財務
第四節 行政事業財務理管
第五節 預算管理
第六節 預算外資金管理
第七節 控構物資
第八節 財政監督
第九節 清產核資
第十節 財政收支決算表
第一節 財政預算外收入
第二節 財政預算外支出
第三節 財政預算外收支統計
第四節 預算外資金的有關規定
第十六章 末章
第一節 黨的建設
第二節 團的建設
第三節 財政會計學會
第四節 《新鄉市財政志》總結
《財政志》編纂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財政志》編輯人員名單
參加本志編輯工作的人員還有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