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是2020年1月19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的建設指導檔案,是新農科建設的主要檔案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 屬性:新農科、新農科建設
- 發文機構:教育部
- 發文字號:教高廳函〔2020〕1號
- 發文時間:2020年1月19日
- 建設項目: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指南
第一部分 新農科建設發展理念研究與實踐
新農科建設改革與發展研究
立項要點:分析比較國內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與發展歷程,研究國內外高等農林教育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間的互動規律,探尋高等農林教育未來發展趨勢等,為新農科建設提供理論支持與經驗借鑑。
預期成果:研究報告、案例分析、政策建議等。
新農科建設政策與支撐體系研究
立項要點:強化創新導向,研究推動新農科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提出適應新農科建設尋院仔發展需要的經費投入、基地建設、評價激勵、招生培養就業等相關政策與支撐體系,從巨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提出解決制約新農科建設發展瓶頸的可行性方案,為新農科建設發展提供強有力政策保障。
預期成果:研究報告、諮詢報告、政策建議等。
基於四個面向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需求研究
立放肯項要點: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和新生態,立足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培養,圍繞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國家糧食安全、鄉村全面振興、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方面開展新農科人才需求分析,研究提出專業人才需求預測預警機制,為新農科專業結構最佳化調整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研究報告、諮詢報告、政策建議等。
新型農林人才核心能力體系研究
立項要點:基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以適應和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探討新型農林人才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提出新農科人才核心能力框架,明確各專業類人才的核心能力架構,為新農科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形成新農科人才核心堡乃敬盼能力體系,提出各專業類人才核心能力框架,提交研究報告、培養方案案例等。
基於四個面向的教學組織體系重構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和新生態,創新校院兩級教學組織管理機制,探索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培養和大類人才培養的組織架構;最佳化學院組織模式,探索麵向農林產業的新興產業化學院的建設路徑;圍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系、教研室、課程模組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及制度建設,激發基層教學組織活力。
預期成果:形成基層教學組織體系建設方案、管理模式,建設面向新農業的現代農業產業學院,形成大類人才培養教學組織模式放講兵、管理機制等。
新農科建設績效評價研究
立項要點:跟蹤分析高校新農科建設總體進展、典型做法和實施成效,研究新農科建設績效評價目標、原則、指標等,提出新農科建設績效評價體系;調研分析高校新農科建設的實施情況,總結相關經驗和謎閥殃實踐案例,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為新農科建設提供分類精確指導。
預期成果:建立新農科建設績效評價體系,形成新農科建設評價分析報告等。
第二部分 專業最佳化改革攻堅實踐
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目錄研製
立項要點:以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改革出發點,以引領新興農林產業發展為改革導向,研究制定滿足新產業新業態、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林人才新需求的引導性專業目錄,為新農科專業設定提供引導和參考。
預期成果:形成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目錄。
新興涉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鼓勵高校依據引導性目錄開展新興涉農專業的改革實踐,探索建設面向智慧型農業、農業大數據、休閒農業、森林康養、生態修復、生物安全、鄉村治理等農林產業發展前沿的新興涉農專業,為新農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形成新興涉農專業設定論證報告、建設方案等。
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改革與實踐
立項要點:瞄準農林產業發展方向、主動適應農林產業結構重大調整,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涉農專業,更新專業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探索傳統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實施路徑。
預期成果:建設一流涉農專業,構建農林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形成傳統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等。
面向新農科的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體系構建
立項要點: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在國家三級專業認證的框架下,按照組市樂照“一級保合格、二級上水平、三級追卓越”的要求,調研利益攸關方,制定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指南,構建基於專業辦學基本狀態監測的第一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第二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卓欠仔棗越的第三級認證的標準體系,健全完善認證辦法和程式,推動高校合理定位、規範辦學、特色發展、追求卓越。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標準體系,提出認證辦法和程式的建議等。
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研製
立項要點:對標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和一流專業“雙萬計畫”,研究各專業類培養目標、核心課程、主要實踐環節、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等,制訂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探索一流專業建設評價、驗收機制,指導一流專業建設。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提出一流專業評價、驗收機制的政策建議等。
第三部分 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實踐
農林人才思政教育與“大國三農”教育實踐
立項要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林教育中鑄魂育人,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動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探索實踐農林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與路徑;以強農興農為己任,開發建設“大國三農”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增進學生了解國情、農情,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育學生愛農知農為農素養。
預期成果:提出構建農林人才“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政策、辦法和實現路徑,形成可推廣可示範的農林類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構建課程思政建設標準,形成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和教學案例,建設一批“大國三農”通識教育系列課程等。
新農科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對接現代農林業創新發展新要求,對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對接現代職業農民發展新要求,立足學校辦學定位,依託特色優勢學科,探索創新型、複合型、套用型農林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基於全產業鏈的農林人才培養新機制,推進適應三類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知識體系建設,開展多樣化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預期成果: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新農科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提交實踐報告、培養方案、案例分析等。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打破固有學科邊界,形成跨學科跨院系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機制,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林人才培養的院系組織模式,建設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團隊和科教實踐項目平台,研究制定多學科交叉的綜合能力達成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
預期成果: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林人才培養新模式、新方案,建設高水平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學團隊和考核評價機制,提交實踐報告、培養方案、案例分析等。
新農科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
立項要點:依據新農科人才培養要求,整體設計、整合最佳化面向新農科的課程與教材體系,完善具有農林特色的通識課程體系,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建設開發新形態教材,著力打造農林教育“金課”,提升課程高階性、突出課程創新性、增加課程挑戰度,培養學生解決農林業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預期成果:建設體現新農科特質的通識課程、核心專業課程和學科交叉的系列課程,形成課程改革與“金課”建設方案,開發新形態教材等。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踐
立項要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變革。圍繞線上開放課程與混合式教學,從“教”與“學”入手,探索智慧環境下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組織模式改革,創新課內課外師生互動機制,探索虛擬仿真等信息技術的深度套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
預期成果:形成“網際網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考核方式、教學制度改革創新的新方案和典型案例,建設農林教育信息化相配套的共享和交流機制、教學管理平台等。
面向基層的新型農林人才培養實踐
立項要點:對接基層農林人才需求,培養學生服務基層的工作能力,探索實踐面向基層就業的機制政策,鼓勵建設村官學院、農民發展學院、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基地等,開展訂單定向培養,健全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體系,為基層培養輸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農林人才。
預期成果:形成面向基層的農林人才招生培養就業有效經驗,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體系,建設面向新農民的農民發展學院、村官學院等。
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體系構建
立項要點:比較研究國內外農林實踐教育教學體系,調研分析農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與問題,構建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研究提出農林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建設功能集約、開放充分、協同聯動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平台,探索強化實習實踐管理、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的機制,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預期成果:形成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教學及評價體系,制定農林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建設若干實踐教學示範基地,形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情況調研報告等。
農林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
立項要點: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完善農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開發農林特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推進分類培養和特色化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跨學科跨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機制,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專兼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探索完善創新創業能力導向的激勵制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
預期成果: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新模式,提交創新創業教育方案、典型案例等。
農林類一流課程建設標準研究
立項要點: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研究農林類一流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團隊、教學內容、管理評價等核心要素,緊扣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農林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分類建設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社會實踐五類“金課”標準。
預期成果:形成體現專業特色的一流課程建設標準,建立對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內容與資源、課程教學設計、學習支持與學習效果等方面的評價標準等。
第四部分 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現狀與問題,結合國家戰略和農林產業發展新需求,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推進新農科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相對接,建立農林高校教師與企業人員雙向掛職辦法,探索高校與農林企業合作育人新模式,建設農林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預期成果:形成產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建設若干農林產教融合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一省一校一所科教協同育人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科教協同育人現狀與問題,創新科教協同育人理念,研究農林高校與科研院所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探索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本省農(林)科院開展戰略合作新模式,建設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基地;創新農林高校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台合作育人方式,建設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推動育人要素與創新資源共享互動。
預期成果:形成一省一校一所協同育人模式、農科教合作育人模式,建設若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範基地、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校校協同育人改革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校校協同育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現狀與問題,探索校校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創建校際學分互換互認等新機制,創新優質課程、實踐平台、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
預期成果:形成校校協同育人新模式,建設若干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式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現狀與問題,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和鄉村振興研究院建設,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新校地協同育人、科技成果協同推廣、農業科技園區共建等服務鄉村振興體制機制。
預期成果:建設面向新鄉村的鄉村振興研究院、面向新生態的生態文明建設學院,形成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提交基於案例、數據的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等。
高等農林教育國際化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基於人才培養國際化需要,擴大與世界高水平大學及科研機構開展農林人才聯合培養新途徑,建立農林學生海外訪學機制;基於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需要,加強與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等組織合作,探索實踐現代農業援外培訓途徑,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的全面合作,為我國“農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人才與科技支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人才國際化聯合培養新途徑新模式新機制,培養認同中國文化、熟悉中國標準的農科留學生,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農林科技人才,建設若干國際化農林教育研究中心,打造農林教育國際化共同體,提交農林教育國際化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等。
第五部分 質量文化建設綜合改革實踐
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立項要點:開展富有農林院校特色、體現“以本為本”和“四個回歸”的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建立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激勵教師投入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學分制、彈性學制,探索書院制等改革,全面提高農林人才培養能力。
預期成果:建立教師投入、學風建設、基本條件等與新農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相適應的新制度新機制,提交學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政策建議等。
高校內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立項要點:研究面向培養目標達成的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建立校院兩級質量保障機制,完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教學反饋和評估機制,健全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師教學、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農林教育質量文化。
預期成果:形成高校內部全方位的教育質量保障、評估、反饋和改進機制,建立新農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辦法,提交研究報告、制度檔案、實踐案例等。
教師評價激勵機制改革
立項要點:研究制定強化師德師風、育人能力和教學業績的考核辦法,推動完善分類管理、分類評價相結合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完善教師投入教學的激勵制度,健全教師教學榮譽體系,構建符合農林教育特點的教師評價激勵制度體系。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教師分類管理、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提交研究報告、制度檔案、案例分析等。
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建設
立項要點:分析農林教師教學發展需求,調研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現狀與問題,完善農林教師教學發展機制,研究制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規範與評價機制,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推進教師培訓、教學諮詢、教師職業規劃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促進教師教學與職業的協同發展。
預期成果:形成可推廣示範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成若干農林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提供培訓資源和案例等。
預期成果:形成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目錄。
新興涉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鼓勵高校依據引導性目錄開展新興涉農專業的改革實踐,探索建設面向智慧型農業、農業大數據、休閒農業、森林康養、生態修復、生物安全、鄉村治理等農林產業發展前沿的新興涉農專業,為新農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提供依據。
預期成果:形成新興涉農專業設定論證報告、建設方案等。
傳統涉農專業改造提升改革與實踐
立項要點:瞄準農林產業發展方向、主動適應農林產業結構重大調整,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涉農專業,更新專業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探索傳統涉農專業改造升級的實施路徑。
預期成果:建設一流涉農專業,構建農林特色優勢專業集群,形成傳統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方案等。
面向新農科的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體系構建
立項要點: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在國家三級專業認證的框架下,按照“一級保合格、二級上水平、三級追卓越”的要求,調研利益攸關方,制定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指南,構建基於專業辦學基本狀態監測的第一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第二級認證、基於專業教學質量卓越的第三級認證的標準體系,健全完善認證辦法和程式,推動高校合理定位、規範辦學、特色發展、追求卓越。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類專業三級認證標準體系,提出認證辦法和程式的建議等。
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研製
立項要點:對標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和一流專業“雙萬計畫”,研究各專業類培養目標、核心課程、主要實踐環節、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要求等,制訂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探索一流專業建設評價、驗收機制,指導一流專業建設。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類一流專業建設標準,提出一流專業評價、驗收機制的政策建議等。
第三部分 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實踐
農林人才思政教育與“大國三農”教育實踐
立項要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農林教育中鑄魂育人,加快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動形成“三全育人”格局;深入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探索實踐農林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模式與路徑;以強農興農為己任,開發建設“大國三農”通識教育系列課程,增進學生了解國情、農情,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育學生愛農知農為農素養。
預期成果:提出構建農林人才“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政策、辦法和實現路徑,形成可推廣可示範的農林類課程思政建設模式,構建課程思政建設標準,形成課程思政育人方案和教學案例,建設一批“大國三農”通識教育系列課程等。
新農科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對接現代農林業創新發展新要求,對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對接現代職業農民發展新要求,立足學校辦學定位,依託特色優勢學科,探索創新型、複合型、套用型農林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基於全產業鏈的農林人才培養新機制,推進適應三類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知識體系建設,開展多樣化培養模式改革實踐。
預期成果: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新農科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提交實踐報告、培養方案、案例分析等。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機制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打破固有學科邊界,形成跨學科跨院系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機制,探索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林人才培養的院系組織模式,建設跨學科跨專業教學團隊和科教實踐項目平台,研究制定多學科交叉的綜合能力達成的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
預期成果:形成多學科交叉融合農林人才培養新模式、新方案,建設高水平跨學科跨專業的教學團隊和考核評價機制,提交實踐報告、培養方案、案例分析等。
新農科課程體系與教材建設
立項要點:依據新農科人才培養要求,整體設計、整合最佳化面向新農科的課程與教材體系,完善具有農林特色的通識課程體系,注重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建設開發新形態教材,著力打造農林教育“金課”,提升課程高階性、突出課程創新性、增加課程挑戰度,培養學生解決農林業複雜問題的綜合能力。
預期成果:建設體現新農科特質的通識課程、核心專業課程和學科交叉的系列課程,形成課程改革與“金課”建設方案,開發新形態教材等。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踐
立項要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變革。圍繞線上開放課程與混合式教學,從“教”與“學”入手,探索智慧環境下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組織模式改革,創新課內課外師生互動機制,探索虛擬仿真等信息技術的深度套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
預期成果:形成“網際網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習方式、考核方式、教學制度改革創新的新方案和典型案例,建設農林教育信息化相配套的共享和交流機制、教學管理平台等。
面向基層的新型農林人才培養實踐
立項要點:對接基層農林人才需求,培養學生服務基層的工作能力,探索實踐面向基層就業的機制政策,鼓勵建設村官學院、農民發展學院、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基地等,開展訂單定向培養,健全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體系,為基層培養輸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農林人才。
預期成果:形成面向基層的農林人才招生培養就業有效經驗,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體系,建設面向新農民的農民發展學院、村官學院等。
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體系構建
立項要點:比較研究國內外農林實踐教育教學體系,調研分析農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與問題,構建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研究提出農林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建設功能集約、開放充分、協同聯動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平台,探索強化實習實踐管理、提高實踐教學比重的機制,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預期成果:形成面向新農科的實踐教育教學及評價體系,制定農林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建設若干實踐教學示範基地,形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情況調研報告等。
農林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
立項要點: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完善農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開發農林特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推進分類培養和特色化培養模式改革;探索跨學科跨專業校企合作的培養機制,建設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專兼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探索完善創新創業能力導向的激勵制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
預期成果:形成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新模式,提交創新創業教育方案、典型案例等。
農林類一流課程建設標準研究
立項要點:堅持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研究農林類一流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團隊、教學內容、管理評價等核心要素,緊扣課程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體現多學科思維融合、農林產業技術與學科理論融合、跨專業能力融合、多學科項目實踐融合,分類建設線上、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社會實踐五類“金課”標準。
預期成果:形成體現專業特色的一流課程建設標準,建立對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內容與資源、課程教學設計、學習支持與學習效果等方面的評價標準等。
第四部分 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現狀與問題,結合國家戰略和農林產業發展新需求,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推進新農科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相對接,建立農林高校教師與企業人員雙向掛職辦法,探索高校與農林企業合作育人新模式,建設農林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
預期成果:形成產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建設若干農林產教融合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一省一校一所科教協同育人探索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科教協同育人現狀與問題,創新科教協同育人理念,研究農林高校與科研院所協同育人體制機制,探索一省一所農林高校與本省農(林)科院開展戰略合作新模式,建設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基地;創新農林高校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台合作育人方式,建設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推動育人要素與創新資源共享互動。
預期成果:形成一省一校一所協同育人模式、農科教合作育人模式,建設若干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範基地、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校校協同育人改革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校校協同育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現狀與問題,探索校校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創建校際學分互換互認等新機制,創新優質課程、實踐平台、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運行管理體制機制,建設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
預期成果:形成校校協同育人新模式,建設若干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示範基地,提交研究報告、建設方案、典型案例等。
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式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調研分析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現狀與問題,加強鄉村振興戰略研究智庫和鄉村振興研究院建設,圍繞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創新校地協同育人、科技成果協同推廣、農業科技園區共建等服務鄉村振興體制機制。
預期成果:建設面向新鄉村的鄉村振興研究院、面向新生態的生態文明建設學院,形成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新理念、新模式、新機制,提交基於案例、數據的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等。
高等農林教育國際化研究與實踐
立項要點:基於人才培養國際化需要,擴大與世界高水平大學及科研機構開展農林人才聯合培養新途徑,建立農林學生海外訪學機制;基於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需要,加強與國際教育科技文化等組織合作,探索實踐現代農業援外培訓途徑,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學之間的全面合作,為我國“農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人才與科技支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人才國際化聯合培養新途徑新模式新機制,培養認同中國文化、熟悉中國標準的農科留學生,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農林科技人才,建設若干國際化農林教育研究中心,打造農林教育國際化共同體,提交農林教育國際化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等。
第五部分 質量文化建設綜合改革實踐
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管理體制機制建設
立項要點:開展富有農林院校特色、體現“以本為本”和“四個回歸”的管理體制機制研究,建立以提升教育質量為核心、以激勵教師投入人才培養為重點的管理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學分制、彈性學制,探索書院制等改革,全面提高農林人才培養能力。
預期成果:建立教師投入、學風建設、基本條件等與新農科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相適應的新制度新機制,提交學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方案、政策建議等。
高校內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立項要點:研究面向培養目標達成的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建立校院兩級質量保障機制,完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教學反饋和評估機制,健全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構建教師教學、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三位一體”的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農林教育質量文化。
預期成果:形成高校內部全方位的教育質量保障、評估、反饋和改進機制,建立新農科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辦法,提交研究報告、制度檔案、實踐案例等。
教師評價激勵機制改革
立項要點:研究制定強化師德師風、育人能力和教學業績的考核辦法,推動完善分類管理、分類評價相結合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完善教師投入教學的激勵制度,健全教師教學榮譽體系,構建符合農林教育特點的教師評價激勵制度體系。
預期成果:形成農林教師分類管理、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提交研究報告、制度檔案、案例分析等。
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建設
立項要點:分析農林教師教學發展需求,調研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現狀與問題,完善農林教師教學發展機制,研究制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規範與評價機制,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推進教師培訓、教學諮詢、教師職業規劃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促進教師教學與職業的協同發展。
預期成果:形成可推廣示範的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建成若干農林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提供培訓資源和案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