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2024年7月中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新質生產力(2024年7月中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新質生產力》是一本中譯出版社出版2024年7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賈康、蘇京春、彭若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質生產力
  • 作者賈康蘇京春、彭若飛
  • 出版時間:2027年7月
  •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320 頁
  • 字數:181千字
  • ISBN:9787500179443
  • 類別:經濟理論
  • 定價:7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到“新質生產力”。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本書立足數位化的時代背景,從創新發展、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動力轉換視角使讀者更好地認識“什麼是新質生產力”,進而將“新質生產力”概念條理化地依次分解到組織方式、產業鏈和供應鏈、綠色發展、數實融合、新型舉國體制等多個更為具體的維度,並特彆強調和展開闡述了在改革深水區攻堅克難的制度創新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龍頭作用,系統性地從新質生產力的內在構成到外部條件結合等方面綜合分析到底是哪些層面的創新及其有機結合構成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下一步推動配套改革、創新發展、生產力躍升的基本思路與多個重點要領。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新質生產力內涵與體系:以“創新”促“質變”
第一節  新質生產力的概念  004
第二節  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007
第三節  打開發展新質生產力新局面的創新體系  010
第二章 新質生產力與全要素生產率
第一節  經濟成長視角下的新質生產力  016
第二節  全要素生產率與“新質”學理內涵的第一階段  019
第三節  全要素生產率與“新質”學理內涵的第二階段  027
第四節  全要素生產率與“新質”學理內涵的第三階段  036
第五節  全要素生產率與“新質”學理內涵的數據要素觀察  042
第六節  全要素生產率變遷與新質生產力  048
第三章 新質生產力與科學技術創新
第一節  從半導體概念到“矽谷的故事”  053
第二節  “網際網路 +”創新的風起雲湧及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急起直追  057
第三節  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形成核心驅動  062
第四節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曙光:從“工業 4.0”到生成式人工智慧  068
第四章 新質生產力與組織方式創新
第一節  通過生產組織方式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073
第二節  商業模式創新  076
第三節  平台經濟的價值變遷:從經濟價值到社會價值  080
第四節  平台經濟體現新質生產力價值創造能力的飛躍  100
第五章 新質生產力與產業鏈、供應鏈最佳化
第一節  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是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底氣  111
第二節  供應鏈是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血脈  116
第三節  最佳化供應鏈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路徑  122
第六章 新質生產力與綠色發展
第一節  新質生產力和綠色生產力的關係  131
第二節  綠色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  137
第三節  推動綠色發展的政策保障  142
第四節  財稅政策提升 ESG 表現及助推經濟可持續發展  152
第七章 新質生產力與“數實融合”
第一節  理論視角對數位化企業平台的認知:從原理到功用  161
第二節  實踐視角對企業平台的認知:從傳統到數位化  166
第三節  理論抽象範式:數位化企業平台分析框架的提出  171
第四節  案例考察:從分析框架看美國數位化企業平台成功經驗  173
第五節  中國數位化企業平台可探尋路徑  178
第六節  支持數位化企業平台發展思路和要領探討  185
第七節  新時代中國在“微笑曲線”上的位移: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智造  189
第八章 新質生產力與中國式現代化
第一節  非競爭性要素、新動能與新質生產力  197
第二節  在改革深水區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是可帶來“最大紅利”的“關鍵一招”  207
第三節  創新發展作為“第一動力”的邏輯內容  212
第四節  數位技術下經濟社會的價值變遷  219
第九章 新質生產力與新發展格局和新型舉國體制
第一節  有為、有限政府與有效市場:打造內循環為主體的內外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  227
第二節  新供給經濟學對於經濟循環內生動力的解說  243
第三節  內循環內生動力的客觀來源:中國經濟社會的“成長性”——獨特的“巨國模型”及其
潛力空間  259
第四節  人才和成果轉化  272
第五節  收入分配與新質生產力激勵機制的最佳化  279
第六節  深化改革,高水平開放,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290
第十章 結語 303

作者簡介

賈康,經濟學家,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科研所所長。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1988年入選亨氏基金項目,赴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人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上海、福建、甘肅、安徽、西藏、廣西等多地人民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家高校特聘教授。
2015—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21年與劉薇合著出版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獲評“2021年度中國好書”和全國黨建精品教材。
蘇京春,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秘書長,“2016年度中國好書”作者。
彭若飛,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特邀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