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野——《資本論》哲學新探

新視野——《資本論》哲學新探

《新視野——《資本論》哲學新探》是現代馮景源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新視野——《資本論》哲學新探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者:馮景源
  • 類別:哲學
內容簡介,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作為《資本論》中哲學思想的探索,不僅側重於《資本論,的總體,而且注重它與現時代的聯繫。該書在一些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力圖以新的視角,探討新問題。作者認為,對《資本論》哲學的研究需要開拓新的視野,一方面根據《資本論》的基奉理論結合國內外理論和實踐提出的問題,對馬克思的某一理論或觀點作出新的理解和闡發;另一方面,要突破以往那種僵化的哲學框架,而從新的視角去探索。對於前者,理論的探討在於使馬克思的某一理論在現代科學文化進展的條件下得到發展,或與其它學科交叉匯合使其內容得到豐富;對於後者,理論的探討在於向馬克思哲學思想深層進行發掘,以確定其理論的科學性和現實意義。全書共五篇十五章,第一篇“《資本論》哲學的藝術整體,”首先揭示《資本論》哲學的層次性,即它的巨觀結構與微觀結構;其次,對《資本論》哲學的“合理核心”,即主體理論進行了研究和歷史的考察;最後,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對《資本論》的重要哲學理論——唯物史觀進行廠主體結構的分析。第二篇《資本論》哲學方法論的現代思考,作者重點分析了《資本論》的“從後思索”的方法。這一方法可以說是《資本論》方法論的精華,但長期以來被人們所忽視。作者在把它同西方現代各種科學理論,如控制論、系統論、資訊理論以及耗散結構等理論進行比較時,發現了這一方法的獨特地方,並且也發現,許多現代科學的新思想可以被汲取到“從後思索,,的方法中來‘第三篇經典的商品理論與勞動主客體理論的再認識‘作者提出馬克思主體理論的形成有一個歷史和邏輯的發展過程,這個理論在經濟學理論特別是生產力理論中得到創造性運用。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包含兩個因素: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每個因素又都有自已的發展序列。在人類歷史上,特別是在科學日益滲透到生產力的過程中,主體因素在生產力主客體辯證過程中日益顯示出重要的地位。第四篇《資本論》社會發展理論與當代社會運行,作者提出馬克思關於現代社會發展理論的研究,不是採用某種實證方法,而是採用抽象法,即從“世界歷史”的高度抽象出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這種普遍規律常常是在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表現的。這種常規性、重複性,除了在少數甚至個別國家中能夠得到較為典型的表現外,幾乎在每個國家中都未必是充分的。因此,僅從實證的方法去理解這種普遍規律是困難的。第五篇《資本論》的入學理論及其現代意義,著重探討了“人”的問題,作者遵循《資本論》關於商品二重性的分析方法,從人性二重性的分析進入到馬克思哲學的深層結構。這一深層結構就是由主體理論、價值理論和異化理論構成的有機整體。
該書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意迭出,時代氣息濃厚,立論視野開闊,對於從事馬克思的歷史哲學研究的同志具有相當分量的參考價值。

出版信息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出版,31萬字,責任編輯林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