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消費

新聞是信息傳播主體的一部分,它既是媒體的重頭戲,也是現代人了解世界的重要視窗。然而,我們發現現如今的青年人對新聞的關注度遠不如他們的父輩們。本篇文章將基於我們的調研結果,從青年人的新聞消費和目的、透視新年人新聞需求、青年人的自我權益意識等方面來探討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試圖通過我們的研究,能找到以下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如:新聞消費對青年人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舉止有何影響?新聞消費與新聞素養時間存在何種關係?新聞從業人員所新聞素養對擴大青年客群群、提高青年人的新聞興趣能否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聞消費
  • 介紹:是媒體的重頭戲
  • 特點:新聞是信息傳播主體的一部分
  • 基於:我們的調研結果
簡介,分析,問題,調查數據,相關介紹,

簡介

人們習慣用“信息爆炸”一詞來描述我們今天的社會,所謂“信息爆炸”一方面指信息結構的無序狀態,另一方面意指信息數量的無限增長。在信息海洋中,“新聞”信息是媒體和客群都十分看中的信息類型,為了能在全球新聞信息傳播的大拼盤上占有一席之地,各國媒體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角逐。
對於信息的消費者(客群),信息的消費過程是一個選擇、解碼過程,這一過程並非被動過程,它與客群本身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判斷能力、社會背景也不無關係。這些能力實質上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那就是“新聞素養”。基於多年對媒介素養和新聞信息傳播的研究認為,健康的新聞信息傳播系統與傳者和受者的新聞素養必然存在著某種密切的聯繫和互動相關。
客群的資訊消費、世界認知以及生活方式也與新聞信息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聯。以中國青少年客群為例,當問之對新聞的興趣和關注度時,他們中大多數人會表現出淡漠和不太關心的樣子,認為新聞離他們的興趣和生活太遠。然而,當近距離和他們相處時,就不難發現其實新聞信息是他們建立社會關係活動中常用的話題,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罷了。

分析

眾所周知,信息傳播的意義生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關鍵環節,即:信息生產和信息消費媒體信息生產者亦或傳者)在整個大眾傳播過程中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充當信息“把關人”的角色。新聞傳播理論說,新聞事業具有引導輿論的作用。因此,新聞事業中出現的意見、看法很可能成為人們注目和議論的中心。
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那就是輿論“把關人”頭腦中的固有的認知結構會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工作,比如在新聞重構現實的“三部曲”中(新聞事件的選擇,報導重點的選擇,報導方式的選擇),面對紛繁雜亂的原生態事件,記者、編輯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新聞事件的選擇,爾後就是報導角度和重點的選擇,最後是報導方式的選擇,這一系列的選擇與他們的生活閱歷、教育背景、意識形態、價值取向有著直接的關係。

問題

新聞消費的主群體是青年客群群,因為青年人本身具有其特殊性。他們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也是信息消費的主要群體,是媒體追逐的目標客群。可是新聞並非他們的主打媒介消費產品,那么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新聞的消費對青年人價值觀、生活方式、行為舉止有何影響?新聞消費興趣和新聞素養之間存在何種關係?新聞從業人員的新聞素養對擴大青年客群群、提高青年人的新聞興趣能否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青年人的新聞意識和新聞需求與其肩上的職責和自我權益意識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調查數據

調查數據顯示,通過電視渠道獲得新聞信息人數占總人數的44.1%,廣播和報紙分別是2% 和12.5%。處於強勁勢頭,大有後來者居上的網路媒體所占份額為34%,其流行程度僅此於電視,越居第二。這一結果表明,在多元媒介信息社會里,青年客群最常接觸的媒介仍是電視,其次是網路。以前所認為的“廣播、電視、報紙”三足鼎立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就接觸和使用電視和網路媒介的目的,45.7%受調查人(近半數)表示“為了獲取信息”,23%的人是為了娛樂和消遣,30.3%的人是毫無目的地隨便換換頻道或瀏覽網頁。電視仍然是人們獲取新聞尤其是國際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60%的受訪者表示是通過電視新聞來了解國際動態,這一數據遠遠超過網路的19.2%。因此認為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有三個,其一、眼下網路還沒有電視普及;其二、電視新聞節目檔期相對固定,且播出時間大多在黃金時段;最後,根據人們的傳統的觀念,電視新聞的可信度和嚴肅性要高於網路。

相關介紹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都實現了從工業化初期到工業化社會的轉變,進入了買方市場。為了出售產品,獲取利潤,資產階級利用各種現代傳播媒體極力倡導消費,鼓吹消費,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掀起了一股消費思潮。它不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消費目的,而是追求炫耀性、奢侈、時尚性,追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以此作為生活目標和人生價值,這種消費思潮被部分人稱為“消費主義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