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經濟全球化
- 產生背景:全球化
- 範圍:全球
- 主導:已開發國家
簡介,推動因素,傳統全球化,新經濟全球化,
簡介
這些新的資本輸出國和美歐等對商品出口市場的重新依賴,打破了過去美、歐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主導地位,改變了資本—商品—資本的單向流動路徑,也正在改變舊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和開發中國家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推動因素
金融危機使傳統的經濟全球化模式中孕育的矛盾和風險充分地暴露,將促使經濟全球化的模式發生新的變化。
一是金融資本輸出國增加
除傳統美、歐、日等國家外,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隨著外匯儲備和國內金融資產的不斷膨脹,也加入到資本輸出國的行列,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盈利空間。
二是美、歐等消費品輸入國的消費需求下降
全球救市
第三,全球性生產能力過剩
除中國、東南亞等國強大的生產加工能力外,美、歐等國的加工製造產業也在恢復,商品急切地需要找到新的消費市場。 環境、新能源、生物等新技術將推動全球產業新變局。
傳統全球化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憑藉經濟實力、政治實力和軍事實力支撐其美元、歐元和日元資本,向全球輸出,一部分流向中東、南美等資源類國家,一部分流向了“金磚四國”、東南亞等出口導向型國家,最後再由這些國家生產各種商品並出口到美、歐等終端消費市場,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通過出口賺取的巨額外匯儲備再通過購買國債、公司債等方式流回三大經濟體,從而完成了全球經濟的再生產循環。
新經濟全球化
擺脫對美、歐消費市場的過度依賴
建立亞、非、拉新興消費市場。今年以來,隨著美、歐外需市場的萎縮,我國對主要已開發國家的進出口大幅下降。4月,中國與歐盟、美國、日本的雙邊貿易總值同比分別下降24.1%、17.1%、23.8%。而與此同時,對亞、非、拉新興市場的進出口卻保持相對穩定,4月中國對巴西的進出口同比僅下降7.1%,環比大幅增長51.1%。
啟動亞非拉市場需要運用多種金融資本手段
我國應從基礎做起,推動這幾個巨大市場消費能力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