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竹米粉
- 主要原料:米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副作用:無
特產簡介,特產分類,歷史沿革,起源,發展,製作程式,烹製方法,材料,做法,
特產簡介
特產分類
在分類上,新竹米粉又可區分為“水粉”和“炊粉”兩種。其中被稱為水粉、形狀粗短的粗米粉才是米粉的原型,最常見到的作法是與肉類熬煮成米粉湯。而今日比較廣為人知的是稱為炊粉的細米粉,是先壓製成細絲之後以蒸籠蒸熟,再經過風乾以便利保存。新竹地區在稻作收穫季節過後的10月到12月間盛吹東北季風,由於此時期降雨量少、風勢強適合曬米粉,也是出產的米粉品質最好的季節。在台灣常見的炊粉食用方式,除了煮成類似湯麵般的料理(例如貢丸米粉湯),先將米粉炒熟之後再澆淋醬油肉汁食用的米粉炒也是常見的台式菜色。
歷史沿革
起源
據傳五胡亂華時,北人南遷,因思念故鄉口味,有人嘗試以稻米取代麵粉製作成麵條,再經不斷的演進、改良而成為今日所見的「米粉」。新竹米粉業者主要集中於現延平路與客雅溪之間的「大南勢」一帶,而大南勢米粉業者,以「郭」姓最多,其次是「曾」姓及「陳」姓。許多米粉業耆老一致表示,其先祖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惠安縣,並且在大陸就以做米粉為業。
發展
(1)發展「炊粉」 清代由福建引進之米粉,都是水粉(粗米粉),一直到1961年,新竹業者開始發展製作炊粉(細米粉)的技術,技術純熟後,炊粉逐漸風行台灣,甚至轉往發展國外市場。 註:國外市場之所以風行新竹米粉,原因在於國民政府自由經濟開放政策,使經商、移民、求學人民,大量前往(美國)等先進國家,新竹米粉也跟著經商、移民、求學等需求販賣到含(美國)在內的先進國家,由於受到先進國家質量要求,新竹米粉技術質量提升符合國際規定,新竹米粉讓全世界了解到新竹的美食。
(2)米粉業集中客雅溪大南勢 日治時期,除大南勢地區靠近客雅溪埔的「間仔尾」,原本就聚集許多郭姓為主的米粉廠外,現延平路與中和路之間、經國路兩側的「隙仔(客雅)」地區,也有不少曾姓為主的米粉廠,同時天公壇附近也是米粉集散中心。後來因日本政府要建海軍宿舍(位於現所謂的「三廠」地區),迫使這些業者搬遷到同屬大南勢溪埔地的「土窟啦」, 於是形成了大南勢地區的米粉業大聚落,2007年獲『新竹米粉故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