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黑陶大口尊是新石器時期文物,1981年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黑陶大口尊
- 館藏地點:陝西歷史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晚期
- 出土地址:神木縣石峁遺址
新石器時代黑陶大口尊是新石器時期文物,1981年陝西省神木縣石峁遺址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山東龍山文化的源頭。 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
以灰陶為主,黑陶、紅褐陶較少。繩紋是最主要的裝飾紋樣。器物多有領,平底,以深腹罐居多,鬲次之。深腹盆大多束頸,平口瓮為假圈足,上配有覆缽形器蓋。其他器形有甗、甑、大口尊、豆、刻槽盆、箱狀堆紋缸、缽、尊形器等。其中,素麵的碗形豆、素麵小口瓮和尊形器等,含有岳石文化因素。石器有鏟...
同新石器時代相比,陶窯有較大的改進,個體增大,出現較厚的窯畀,上有多個圓形火孔。本期地層和遺蹟中出土器物十分.豐富,陶器中釜最流行,常見的器型有側扁足的盆形或罐形鼎、柱足罐形小鼎、籃紋高領罐、瓮、單把或雙把罐、大圈足盤、磨光黑陶高圈足豆、盂等。特別重要的是,在2件盞把的同一部位上發現...
新石器時代 1 彩陶人面魚紋盆(二) 2 紅陶尖底瓶 3 彩陶尖底罐(二) 4 彩陶獸而紋細巰壺 5 彩陶人面紋細頸瓶 6 彩陶葫蘆瓶(二) 7 貼塑壁虎紋陶罐 8 彩陶簋 9 紅陶貼塑蛇紋罐 10 紅陶船形壺 11 紅陶刻符缽(三) 12 刻符陶片(四) 13 顏料研磨器(一套) 14 灰陶獸紋尊 15 ...
黑陶碗兩件 龍山文化石器一組 小石鑿 肖形印陶塑 商至戰國之器物 陶豆 雙耳紅陶罐 骨佩鱅兩件 灰陶大口尊 褐陶罐兩件 灰陶鬲 灰陶鬲 灰陶鬲 單耳陶杯 灰陶罐 灰陶簋 灰陶釜 灰陶鼎 灰陶鼎 灰陶敦 石貝骨貝一組 青銅弩機 青銅劍一組 青銅鏃一組 青銅矛兩件 青銅戈一組 青銅鼎 西漢東漢之器物 陶...
趙家莊遺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里岔鎮趙家莊村南100米處的高台地上,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屬於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遺址。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趙家莊遺址。遺址東西長200米,南北寬200米,土質鬆軟,呈灰褐色,文化層厚度超過1米。地表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石器、獸骨等。在遺址中採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
在頂子城遺址中採集的遺物有陶器、石器、銅器等。陶器以褐陶和灰黑陶為主,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和劃紋,器形有鬲、氟、豆、瓮、大口尊、缽、筒形罐等;石器有石斧、石杵、石錛、石球等;發現銅斧1件及勺形器1件。在遺址北側山根還發現石板墓群一處,但經多年雨水沖刷,均已被毀,僅存散亂石板,...
段崗遺址,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杞縣高陽鎮段崗村北、黃崗溝南岸沙丘上,是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期的古遺址。段崗遺址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400米。段崗遺址文化層堆積豐富,疊壓關係清楚。地層關係表明,該文化層的相對年代介於河南龍山文化和二里崗文化之間。文化遺蹟有房基、窯穴、燒灶、排水溝等。段崗遺址出土古...
普寧龜山遺址位於廣東省普寧縣流沙鎮馬柵村東南龜山。1983年10月,普寧縣文物普查隊發現,從崗頂到山腳範圍約1萬平方米的地表均見到印紋陶片、石器、陶缽。遺址是一處以石奔(石旁)、戈和釉陶、大口尊、折腹豆為隨葬品組合的“浮濱類型”古文化遺存,年代約為商、周之際。簡介 普寧龜山遺址位於廣東省普寧縣...
土質較松,包含物有陶片、獸骨等遺物。陶器有泥質陶和夾砂陶,以泥質陶為主;陶色有灰陶、紅陶、黑陶等;紋飾有繩紋、弦紋、附加堆紋、籃紋、素麵等;可辨器形有陶罐、盆、鬲、豆、瓮、大口尊等遺物。蘆村河遺址內涵豐富,文化堆積比較厚,歷史與考古價值比較重要,對於夏代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第3層:新石時代文化第1層。厚25-30厘米,為白色亞沙土,內含較多蠶豆大的褐色硬塊。出土陶器中,有代表性的器形為薄胎黑陶、灰陶碗,紅胎(灰胎)黑皮和泥質紅陶高領平底罐,扁平足鼎,缸,大口尊和陶環等。第4層:新石器時代文化第2層。厚5~50厘米,為褐色黏土,土質板結,內含較多大塊紅燒土。此層文化...
陵陽河遺址於1957年洪水暴發後,陵陽鄉文書趙明錄同志採集到一些石器、陶器。1962年夏天,山東省博物館王思禮、張學海與莒縣文化館蘇兆慶共同進行實地考察,確認其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存,距今4800年左右。1963年秋,山東省博物館王思禮、唐士和會同莒縣文化館盧省三等首次進行試掘,清理墓葬10座,出土文物150餘件...
南沙遺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瓜坡鎮南沙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至商朝時期的古遺址。1958年、1983年~1984,西安半坡博物館考古隊先後兩次在南沙遺址發倔,清理出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遺址。是陝西境內面積較大、堆積比較豐富的商文化遺址之一。清理出房址、灶坑、墓葬、陶窯、灰坑等遺蹟。...
商代早期的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代為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大口尊、圈足盤、簋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
下王崗遺址,位於河南省淅川縣城南的下王崗村丹江南岸。面積約4000多平方米。1971~1974年河南省博物館發掘。該遺址對新石器文化研究很有價值。出土文物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從下到上初步分為5期。早一期仰韶文化層,石器分打制和磨製兩種,陶器多紅色素麵,器形以鼎、罐、缽、壺為主,具有仰韶文化早期特徵。有一些...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我國黃河下游和江淮地區的一種原始文化,屬新石器時代,因1959年發掘的山東省泰安縣大汶口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泰山周圍地區,東達黃海之濱,北抵渤海南岸,西到魯西平原東部邊緣,南及江蘇省淮北一帶,安徽和河南省也有零星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距今六、七千年,到公元...
出土的磨光黑陶片上多施方格紋、繩紋等;器形有鼎、鬲、盆等,為龍山文化時期遺物。出土的黑胎、灰胎陶片上多施繩紋;器形有大口尊等,為二里頭文化類型遺物。另外還發現有早商文化時期的灰胎夾砂陶片。1963年6月,公布為河南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指南 景區分類: 考古遺蹟 開放時間: 7:00—17:00...
其中,陶器以長頸大口尊,敞口深折腹,喇叭形圈足豆,大口高領折肩壺或罐,施醬色薄釉尊、豆最具特色。陶器花紋裝飾以條紋最多,方格紋、梯格紋也多見。從浮濱文化出土的錛、斧、鑿等石器生產工具和石璋等可判斷浮濱文化已進入使用磨製石器的新石器時代,而青銅器的出現,則可成為浮濱文化作為“南方地區中受到...
新砦期文化遺物可辨器形有鼎、罐、盆、缽、碗、豆、器蓋、澄濾器、鬹、觚等,多為泥質灰陶,次之為夾灰陶和泥質黑衣陶,石器有斧、鏟、刀等。二里頭文化和商文化遺物可辨器形有鼎、罐、鬲、甑等,以砂質灰陶為主。歷史文化 文化內涵 人和寨遺址是多時代內涵豐富的古聚落和古城址,起自龍山文化時期,止於...
文化層和灰坑中發現的水稻皮殼痕跡,在山東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為首次發現,也是已知當時水稻分布範圍最北端。遺址中出土的殘銅器,表明龍山文化時期生產力水平較大汶口文化時期已有長足進步,也豐富了龍山文化時期已進入銅石並用時期的實物證據。1977年12月23日,楊家圈遺址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度市馬戈莊鎮...
虎方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樊城堆文化中的陶器組合方式就表現為以鼎、豆為中心的重食組合,與同時期中原地區龍山文化中的尊、@⑨、@⑩為中心的重酒組合方式不同,也就是說,虎方地區青銅容器的重食組合早已孕育在本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有深厚而悠久的文化淵源。造型與紋飾。造型藝術和裝飾花紋受到文化傳承、風俗...
小客遺址,位於正定縣城西北12公里處的小客村東250米處,地跨小客、北早現兩村。 1981年秋,北早現中學學生經常從小客村東的一塊地里揀到石斧、石鏟等,正定文保所立即派人前往調查,在遺址斷崖處發現灰坑和紅燒土數處,並採集到一些磨光黑陶、灰陶、紅陶、夾砂紅陶片,另外還有石器和骨、蚌器等。從這些遺物中...
陶號角全長32厘米,呈彎牛角形,號體中空,角尖一端最細,中央為圓形吹孔,角身逐漸粗闊,粗端呈喇叭狀,口徑8.5厘米。號身外表刻有三組凸旋線,旋線之間為兩組斜線。此角乃依照牛角號製作,屬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遺物。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唇振氣鳴樂器。文物價值 大朱家村遺址的文化內涵和發掘...
文化層及灰坑內出土的遺物十分豐富,龍山時代文化遺存被商代文化層疊壓,其中以陶器最多,還有少量的石器、骨器和青銅器。陶器以泥制灰陶,夾砂粗灰陶為主,細泥黑陶較少,紋飾以細繩紋為主,約占57%,籃紋次之,約占9%,還有少量的方格紋、弦紋、席紋和附加堆紋。主要有鼎、罐、盆、甑、澄濾器、缽,豆瓮,...
所出陶器中夾砂陶明顯多於泥質陶,陶色以灰陶為多、黑陶次之,並有一定數量的褐陶;紋飾以繩紋居多,另見附加堆紋、弦紋、壓窩紋、雞冠耳、花邊口、刻槽等裝飾。以鼎、夾砂深腹罐、大口尊、小圓腹罐、花邊口沿、刻槽小罐、豆、爵、盆、瓮、缸等構成典型器物群,這些文化特徵表明遺址時代屬二里頭文化三期...
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較夏代為多,有少量紅陶、棕陶和白陶,而黑陶、黑衣陶已很少見。主要器形有:炊器類的鼎、罐、甑、鬲。鬲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飲器類的觚、爵,食器類的豆、簋、三足盤,盛器類的瓮、盆、大口尊缸,等等。大口尊、圈足盤、簋 是新出現器形。這時期陶器紋飾以印痕較深的繩...
新石器時代的重要遺蹟主要有灶、立石、建築基址,以及大面積的紅燒土面等。出土陶器以夾砂陶為主,主要器類包括釜、碗、支腳和器座;泥質陶多為白陶和彩陶,還有少量的磨光黑陶,器類有罐、杯、盤、豆、缽等。石器則有錛、拍、砧、石餅、礪石等。商時期的陶器也以夾砂陶為主,器類主要是折沿或盤口釜等...
蔣莊遺址,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張郭鎮蔣莊村東約500米的泰東河西岸。蔣莊遺址屬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類型,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已經探明的遺址核心區域規模2萬多平方米,呈中部高、四周漸低的台形,良渚文化堆積平均厚度2米左右,遺蹟現象豐富。良渚墓地豐富多樣的葬制葬俗、保存完好的人骨與葬具、高規格的隨葬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