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玉環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玉器作品,現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玉環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玉器
- 規格:外徑9.6cm,厚0.4cm
新石器時代玉環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玉器作品,現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玉環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玉器作品,現館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玉為淡綠色,有黃褐色沁斑。器斷為三截,粘接而成,為不太規則的圓形。扁圓環狀,邊緣呈刃狀,通體光素無紋飾。玉環在新石器墓葬遺址中有很多發現,有的還打磨得非常...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文物。佩飾品。圓環形,截面、外壁平直,內壁微弧凸,邊棱規正。現藏於紹興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文物。佩飾品。圓環形,截面、外壁平直,內壁微弧凸,邊棱規正。玉環整體素麵,玉料呈雞骨白色,有褐色沁斑,磨製精細、光滑。也是一種禮器。現藏...
玉環因沁蝕成牙色,外沿薄,近孔處較厚,剖面近於三角形。此環造型規矩,素麵無紋,磨製光潤。 含山文化出土環形器多件,唯此器最精美。玉環在新石器時代諸文化中曾有多處出土,數量較多,但剖面呈三角形的非常罕見,它對後世特別是戰國時期玉環的影響頗大。 此玉環為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新石器時代玉環的基本造型為扁平的圓環狀,多用白玉、黃玉製作。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對鑽有小圓孔,孔壁斜直。玉環中心稍厚,邊緣較薄,通體磨光,製作精緻。戰國玉環種類很多,有絲束環、雲紋環、谷紋環、三龍外蟠環、重環及瑪瑙環。漢代時玉環多用於成組佩玉的中部,直徑較小,環表面飾典型的...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環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環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市博物館。文物特徵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玉器。厚1.5—0.8厘米,直徑11.8厘米,環徑6.3厘米。青色玉質,受土浸。對鑽孔及環面打磨光滑,環面留有幾處凹槽,緣薄身厚,光素無紋。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玉玦是新石器時代的玉玦。文物鑑賞 新石器時代玉玦屬新石器時代北陰陽營文化。透閃石。圓形,環體上側有缺口。磨製光滑精緻。出土時多置於人骨架的耳際,且缺口向上,成對出現,應是耳環一類的裝飾品。玉有缺則為玦,玦是我國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為環形形狀,有一缺口。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飾和佩飾...
當前,已有人根據考古中的玉器遺存,認為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的“銅石並用時代”,玉器已徹底脫離石器,不僅是當時人們財富與權力的象徵,而且還是人們製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禮器的主要材料品種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時代”的命題。歷史傳承 玉簪、玉環、玉璜、玉塊一類是裝飾用玉,為人所共知;而玉龍、...
漢代伏人玉環,該器物由白雞骨玉雕琢而成。外側有四人伏抱其上。伏人腦後飾垂髮髻,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抱環,雙腿呈魚尾形。背景資料 玉環作為一種生活配飾,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爾雅·釋器》:“肉好一若一謂之環。”玉環在漢代使用仍較為普遍,或為配飾,或為手鐲,形制多樣。這件伏人玉環所用雞...
當前,已有人根據考古中的玉器遺存,認為距今約四千至五千年的“銅石並用時代”,玉器已徹底脫離石器,不僅是當時人們財富與權力的象徵,而且還是人們製造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禮器的主要材料品種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時代”的命題。當時的玉簪、玉環、玉璜、玉塊一類是裝飾用玉,為人所共知;而玉龍、...
中國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最早於1959年在山東省寧陽縣大汶口遺址發現,出土了鏟、臂環、指環、笄、管等玉器。此後,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曲阜市西夏侯、膠州市三里河等大汶口文化墓葬中也均有各種玉器發現,多為生產工具和裝飾品。墓葬玉器狀態 大汶口遺址晚期10號墓出土的玉環佩在死者右臂上,...
玉瑗是我國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臂飾,扁圓而有大孔,即扁圓環形。簡介 [ yù yuàn ]戰國玉瑗形狀與新石器時代的瑗的區別,是戰國玉瑗紋飾漸多,有些作紐絲紋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兩邊變薄,剖面如棗核形。紋飾以縠紋和雲雷紋為多。也有變化成一條首尾相接的龍形或變化成筒形的。在河南洛陽中州...
新石器時代 嵌綠松石三璜連綴玉璧 1 新石器時代 玉琮 2 新石器時代 玉環 3 新石器時代 雙璜連綴玉璧 4 新石器時代 玉牙璧 5 新石器時代 三聯璜玉璧 6 新石器時代 二聯璜玉璧 7 新石器時代 梳形玉器 8 新石器時代 六邊形玉臂飾 9 新石器時代 玉環 10 新石器時代 玉琮 11 新石器時代 玉神面 12 商 ...
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是玉組佩組成部分,由不同種類玉飾穿綴而成結構和形式複雜,在不同時期和地域玉組佩更是演變出了不同的款式。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它經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
新石器時代玉璇璣,現收藏於開封市博物館。中孔直徑長6.7厘米,外徑長13.3厘米,厚度為0.5厘米。該璇璣保存完好,甚為少見。文物特徵 這件玉璇璣中孔直徑6.7 厘米,外徑13.3厘米,厚0.5厘米。外緣有三組環齒,其它處素麵無紋。玉質較純,呈青色,局部有黃色沁斑,該璇璣保存完好,甚為少見。玉璇璣為環形...
第三層為新石器時代,出土石器有犁、錛、鋮、斧、鑿、刀、鏃、鋤等,陶器有紡輪、網墜等。遺址延續期長達1800年,為研究我國東南沿海島嶼史前文化提供了豐富資料。從當地村民挖沙的深坑斷面看,距地表1.5米深處發現一層20至50厘米似灰非燼的黑層帶。距地表2米深處黑層帶以下,出土大量的春秋戰國時期幾何印紋...
山東、河南、陝西、河北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其中,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玉器較多,種類有玉錛、玉鏟、玉、玉鉞、璣和玉環等,玉器顏色有墨綠色、褐色等,玉錛上的饕餮紋,為商代銅器饕餮紋的祖型。河南龍山文化出土數量較少,玉器種類有玉璧、玉璜、玉環、玉飾等。陝西龍山文化發現的玉器不甚豐富,...
紅山文化玉器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玉器。紅山文化玉器最早發現於遼寧省凌源市與建平縣交匯處的牛河梁遺址,1942年考古工作者曾在那裡見到一件勾雲紋玉佩。以後,在紅山文化諸遺址中多有玉器發現,以凌源市牛河梁、三官甸子、喀左縣東山嘴等遺址出土較多,內蒙古翁中特旗三星他拉、敖漢旗大窪、遼寧省阜新縣...
六、新石器時期諸文化的玉器及仿製的新石器時代玉器 (一)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玉及品種 (二)仿製的新石器時代玉器 七、夏商玉器及仿夏商代玉器 (一)夏及商代早期玉器 (二)商代中、晚期玉器 (三)商代的禮器與兵器類玉器 (四)商代佩玉及一般小玉件 (五)商代玉器的紋飾與加工特徵 (六)仿商代玉器 八、...
玉雕(廣州玉雕),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玉雕(廣州玉雕)的歷史久遠,廣州飛鵝嶺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即有玉環存在,廣州玉雕工藝在西漢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清代道光年間,廣州玉雕已成行成市,且出現了行會組織。廣州玉雕多以粵西信宜出產的南方玉為原料,博採眾長,同時吸收廣州牙雕...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300年,因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遺址而得名,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的環太湖流域,南到錢塘江,北達江蘇省中部地區。1936年被首次發現於良渚,1959年被證實命名。良渚文化與馬家浜文化和崧澤文化一脈相承,代表了環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的最高峰,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為主要特徵,尤其是...
在中國種類繁多的古代玉器中,有些玉器形式並沒有延續,它們或因缺乏實用性與時代脫了節,漸漸被邊緣直至消失。帝王們的喜好程度往往決定了一種玉器的存在與否。但在漫長的中國五千多年歷史中,有一種玉器從新石器時代出現,從未消失過。玉器愛好者們依然喜歡它,玉器的製作者也仍在製作,喜歡古玉器收藏的玩家藏家們...
主要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隨著青銅冶鑄業的繁榮和鐵器的出現,以玉材琢成的生產工具逐步消失。玉工具有斧、 、箭、鏃、斤、鑿、刀等,與青銅工具的形制沒有什麼差異。在殷墟婦好墓、三星堆祭祀坑、江西新乾大墓等處都出土有大量的玉制工具。生活用具類 即玉制器皿。最早見於商代,哪玉簋。戰國秦漢時,玉角...
玉刀 新石器時代 玉鶚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勾雲形玉佩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勾雲形玉習佩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獸面形玉佩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獸面紋玉習佩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豬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豬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豬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豬龍首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獸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於距今約5、6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紋飾的玉璧出現。玉璧的套用範圍也極為廣泛,既是權力等級的標誌,也可用於佩戴,亦能作為隨葬品,同時又是社會交往中的饋贈品或信物。紋飾 商代玉璧大多是弦紋,春秋到戰國時期主要有雲紋、谷紋、蒲紋,有的還有蟠螭紋;到了...
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出土 玉灰白色。器長變形。浮雕。長方臉,頭戴圓冠,冠飾方格紋,冠上有一尖頂,頂上飾小圓紐飾,冠後面至經部是橫線垂簾。濃眉大眼,雙眼皮,寬鼻頭,兩大而下部各飾一孔眼,大嘴微閉,上唇飾八字鬍須。兩臂彎曲,五指張開置於胸前,比上各飾8個玉環。腰間飾有五...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簡介 玉斧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早在近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發現並開始使用玉石了。其中包括具有實用性的玉斧、玉鏟、玉刀、玉戈等生產工具和武器,以及用作裝飾品的玉...
佩玉是玉文化伊始的萌芽和靈感之源,新石器時代玉器中就有很成熟的佩玉方式,已具審美特徵。禮器用玉就是在此基礎上主觀規範、兼收並蓄多種文化基因的結果,佩玉也由一種簡單的裝飾物提升到了文化品德、精神象徵的高度。佩玉有兩個關鍵期,春秋戰國兩漢的禮器盛行期和唐宋明清的大眾時尚期。在佩玉中,出現過由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