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廣州玉雕)

玉雕(廣州玉雕)

玉雕(廣州玉雕),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玉雕(廣州玉雕)的歷史久遠,廣州飛鵝嶺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即有玉環存在,廣州玉雕工藝在西漢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清代道光年間,廣州玉雕已成行成市,且出現了行會組織。廣州玉雕多以粵西信宜出產的南方玉為原料,博採眾長,同時吸收廣州牙雕技藝,在品種、工藝、用料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獨具的風格。

2008年6月7日,玉雕(廣州玉雕)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Ⅶ-5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雕(廣州玉雕)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
  • 項目編號:Ⅶ-57
  • 保護單位:廣州市荔灣區高兆華玉雕藝術工作室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20世紀50年代,在廣州市龍洞飛鵝嶺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遺址時,出土的一隻直徑約9.1厘米的完整玉環,為廣州迄今發現的最早玉器。
秦代,因中原冶鐵技術傳入嶺南,鐵工具廣泛使用,促進了廣州制玉技術的發展。廣州西村石頭崗發現的秦代墓葬中,出土了大玉璧、玉印(無文字)帶鉤、玉具銅劍等器物。其中一件鑲嵌玉片的漆敦,表明秦代廣州已有精湛的玉鑲嵌工藝技術,玉雕水平開始與中原地區接近。
漢代,廣州已有官辦的玉器手工作坊。廣州市象崗山西漢南越國第二代王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就多達200餘件。其中,最大的一件大玉璧直徑達33.4厘米,雕刻精緻,紋飾古樸莊重,部分造型及紋飾富有濃郁的嶺南特色,為當時南越國宮廷工匠所制;絲縷玉衣,為全國首次發現,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件;陳設玉,如玉舞人、角形玉杯、玉盒等立體雕刻品工藝水平很高,展示出漢代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隱起和鏤空工藝的使用已經非常嫻熟,如漢代龍鳳紋重環玉佩,雕鏤精細,構圖和諧。
唐、宋時期,廣州玉器多屬珍貴工藝品,主要用於祭祀神器、宮廷裝潢、玩物珍寶配飾,如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藏的唐代白玉鳳首,以及廣州博物館所藏的宋代玉獅,均反映出當時的製作水平。此外,有歷史記載廣州的玉雕工藝始自唐代中晚期。明代,廣州內外商業往來頻繁,市場興旺,玉石雕刻業漸趨繁榮。
清初,朝廷廢除匠籍管理制度後,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經營,玉石首飾製作開始進人民間,進而發展到成行成市。道光年間(1821—1850年),廣州出現行會組織,成立成章堂、鎮寶堂、城福堂、崇禮堂、裕興堂、邕裕堂等六個堂口,各自負責不同的業務。該行會組織規定凡玉器工人都要加入行會才允許從事玉器製作。負責行會業務的人稱為值理,由行業人員推舉有聲望的長者擔任,每兩年選舉一次。
清朝中晚期,緬甸的翡翠玉石開始不斷輸人,翡翠首飾日漸盛行,翡翠文化與和田玉文化並駕齊驅。清代後期,廣東取代雲南成為翡翠貿易重要的口岸,廣州成為全國玉器生產製作的中心之一,清政府在廣州大量採辦宮廷大型陳設玉器。廣州玉雕產品基本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鐲三大類產品,常見的品種是手鐲、戒指、朝珠等。
民國時期,尤其是陳濟棠主政廣東期間,廣州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比較發達,人們對金玉裝飾的需求增加;緬甸的翡翠玉原料進口便利,工匠對翡翠玉的雕刻技藝日益精湛,促進廣“州玉雕業迅速發展。最盛時,有大小工商戶4000餘家,從業人員萬餘人,主要的玉器工商戶分布在大新路、文德路、長壽路、文昌路、帶河路一帶。尤其是位於長壽路的祥勝玉器墟、帶河路的崇德玉器墟生意最為興隆,顧客如雲,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珠寶玉器商場。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州的玉器商人和玉器大師四散避難,祥勝、崇德兩個玉器墟於1938年相繼歇業。抗日戰爭勝利後,玉器行業有所恢復,但不久因貨幣貶值,物價狂漲,生產陷入困境,不少玉雕藝人改行轉業,有的遷至香港、澳門經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廣州從事玉雕的工商戶剩下約1000戶。

文化特徵

造型設計
廣州玉雕工藝在繼承宋代“七巧色玉”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造了“巧色”技藝,在設計時注重利用石料的天然紋理和色彩,量料取材,避開裂紋,巧用色彩,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尤其是玉球,構思獨特,大球套小球,厚薄均勻,層層自由轉動,並雕上山水、花卉、人物、魚蟲、花鳥等精細的襯花,形象逼真生動。玉雕球有20層,形成一組球雕系統。
玉雕(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
雕工技法
玉器製作總的要求是:講究相料、使料,就色壓裂和鉈底功夫,技法有切割、磨平、起線、軋槽、鏤空、管鑽、打孔和鉤、軋、頂、撞、挖以及脫環等。
玉雕首飾一般採用浮雕工藝,紋飾多採用瓜果、花鳥、龍風、觀音、佛像和福祿壽等吉祥如意的題材內容。隨著玉雕經驗和技術的提高,當代的玉首飾多採用高浮雕與鏤空雕、脫環相結合的手法,使產品更加典雅華麗,名貴而又精緻。
座件常採用鏤空通雕技法,例如多層玉球便是採用分層鏤空技術雕琢而成。其他用鏤空技術製作的產品,是在一定形態的物體內再雕琢一件或數件內藏物。例如蟹籠,籠身鏤雕水草、石山和花卉,籠口閉合,僅憑不到一厘米寬的籠眼,伸進小工具,小心翼翼地細雕籠內的小蟹,技法十分精巧。運用這種技法製作的產品還有鯉魚、神仙魚、蝦、鴨、鴛鴦、蓮藕、蘿蔔、水果等玉雕。
玉雕(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
廣州的玉器產品也常用鏤脫活環這種難度較高的技術。雙耳瓶、爐熏和九環刀上的活環,經鏤脫後能靈活擺動,增加了玩賞趣味。產品上一環扣一環的鏈條,是鏤脫技藝的擴展運用,多用於構圖複雜的產品,如吊鏈大風熏等,它利用鏈條的延伸,增大產品的體積感,達到以小見大的效果,在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方面都得到提高。

製作工序

玉雕製品的加工工藝,通常分為選材、設計、琢磨、拋光和過蠟這五道工序,設計和雕磨工序較為複雜。
設計與選材
對於玉雕工藝品來說,選材和設計的關係很難說誰先誰後,有時可能先有玉料,而後設計玉雕方案;有時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選擇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藝,即先有玉料,後行設計。選材要講究玉料的質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紋和瑕疵。若是應具體設計而選材,更要考慮質地、顏色和特性,以便與設計的主題相和諧。設計人員不僅要懂得美術設計,更應了解各種玉石的特性,如韌性或脆性、硬度、熱敏性、化學穩定性、裂紋發育情況、瑕疵延伸情況等等。設計工作並非只在開始琢磨前進行,而往往是貫穿製作過程的始終。設計人員要根據玉料在製作中發生的變化以及製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隨時改動設計圖,逐步引導完成製作。
玉雕(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
玉雕設計一般分為粗繪和細繪兩道工序。粗繪是在開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圖樣直接繪在玉石上;細繪是在製作中把局部細緻的要求繪出來,以便於製作者領會設計意圖。在玉石上繪好設計圖後,就可以開始加工。
琢磨
琢磨是按設計要求做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操作時通常分為切割和雕磨兩道工序。
切割工序較為簡單,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若有的話)及設計輪廓以外的邊角余料,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髒點,剔除有礙設計的砂丁或雜石等等,得到一塊初具雛形的玉雕料坯。玉雕行業內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專門的名稱,如鍘、揉、扣等。鍘即切削,切去不要的部分;探是去稜角;扣就是挖去髒點或砂丁、雜石等。事實上,這些手法也用於雕磨工序。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有鍘鈍、鏨鉈、絲子鋸、開料鋸、扣活機等。
雕磨工序是出設計造型,其基本手法和步驟是沖、磨、軋、勾等。 沖,是指較大面積的磨削。用沖鈍(直徑3—4cm)或金剛石砂輪將高低不平的部分沖成玉器粗坯。 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鈍磨出大樣。即磨出設計中的主要部分的輪廓形態,如人物的頭、手和身體等等。 軋,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軋鈍軋出較細部分的立體感,如給人物頭部開臉,軋出嘴、鼻、耳等。 勾,是用勾鉈勾出細部的細微花紋,如人物的頭髮以及鳥羽龍鱗等等。細部的雕磨還有撤、掖和頂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應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門,除沖鉈、磨鉈、軋鉈、勾鉈外,還有串錘、釘子、棒挺、平口等等。
玉雕(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
玉石雕磨使用的是專門的玉雕設備。玉雕設備主要由電動機:工作頭、皮帶傳動裝置、磨頭、水槽及其他工具組成。皮帶傳動裝置在電動機的傳動下,帶動工作頭左端的磨頭轉動,通過換用不同的磨頭實現不同的琢磨目的。磨頭即是各種形狀的磨具,大多數是電鍍鑽粉磨頭。
拋光
琢磨好設計造型的玉器,還要進行拋光。拋光的具體操作過程與琢磨基本相同,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拋光劑)與琢磨時不同。
過蠟與裝潢
拋光完成之後的玉雕製品通常都需要過蠟。玉雕製品從蠟液中提出時,要仔細將多餘的蠟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縫等處擦拭乾淨,從而使玉雕工藝品熠熠生輝。對於玉雕工藝品而言,過蠟並不算結束,還需配上適當的木座和錦盒,即完成玉器的裝潢,才算真正完結。

題材作品

吳公炎的通雕座件蓮花、帆船造型,薄得可以在水上漂浮;黎富榮、何真祥的組合鑲嵌岫玉《賜福龍舫》,集龍船畫舫和亭台樓宇建築藝術於一體,被評為國家級珍品;鏤雕多層玉球是把玉石鏤成大球套小球的多層圓球,且厚薄均勻,層層可自由轉動,已能雕至20層,堪稱絕技絕活,其代表作18層“百花精雕玉球”早於1978年已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4層“佛塔精雕玉球”於1984年被列為國家珍藏品,由藍君基主持設計創作的《新世紀的春天》,2006年獲全國第二屆工藝“百花獎”金獎,用重達18噸、徑為85厘米的整塊南玉雕刻而成,球內套疊了8個球層,還有四面4個子球,均可自由轉動,為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子母球。

傳承保護

傳承狀況

20世紀80年代,受玉器市場商業形勢的影響,傳統玉雕工藝漸趨衰落,從業人員銳減,行業內出現人才斷層現象,急需加強保護。
在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沒有玉雕專業人才的學歷教育。大部分地方仍然沿襲著“師帶徒”“父帶子”的“心授”傳統方式。有些為了所渭的“獨家絕技”,只傳授自家子女,無子女的雕刻大師使得絕技失傳,制約了從業人員的技藝切磋交流和水平的提高。

傳承人物

高兆華,男,1949年4月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劉鉅華,男,1955年3月出生,廣州市從事三種雕刻的高級雕刻技師,玉雕(廣州玉雕)項目傳承人。
尹志強,男,1956年生,代表作有《涅槃》《大閘蟹》《娃娃魚》《龜蛇印泥盒》《樂融融》等。曾獲全國工商聯授予“中華玉雕藝術大師”、廣州市政府授予“廣州市突出貢獻技術能手”“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廣東省玉石雕刻大師”等榮譽稱號。

保護措施

1998年,劉鉅華建立玉瑩軒工藝美術工作室並授徒傳藝,為廣州玉雕的傳承作出重要貢獻。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廣州市荔灣區高兆華玉雕藝術工作室獲得“玉雕(廣州玉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玉雕(廣州玉雕)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廣州市荔灣區廣州玉雕協會。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78年,玉雕工藝廠的大型鑲嵌玉雕《鑒真佛塔》在廣州工藝美術展覽會上獲得優秀獎。
1989年,《無量佛子母球》被評為廣州市工藝美術創作一等獎、市二輕系統科技進步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