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眾大圩,2011年廢止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眾大圩
- 廢止年份:2011年
- 所在區域:江蘇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Xīnzhòng Dàwéi
新眾大圩,2011年廢止的地名。
新眾大圩,201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1967年新眾大隊圍墾。歷史沿革原屬新眾大隊,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2011年被吳中經濟開發區徵用。1...
新南大圩 新南大圩,201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1967年,新民大隊和新眾大隊等9個生產隊共同圍墾修建。歷史沿革 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油菜,2011年被吳中經濟開發區徵用。
十八大圩 十八大圩,民眾慣用,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以地理位置而取名。歷史沿革 1950年屬陽城區湘城鄉,1958年屬湘城人民公社2營,1961年屬湘城公社4大隊,1985年屬斜宅村(河南為平斜村),2002年與平斜村合併屬平斜村,2003年與岸山村合併屬岸山村。
張大圩岸,早年因張氏來此開發建村,故以張姓命名。地名含義 因處在南套(三汊港)、北套(侯家港)、老港(老套港)、新港(張家港)圍就的眾圩岸之中而得名。歷史沿革 道光年間由張氏遷至此處開發,同治初年由兩江總督圍田造冊,由圩保長編序命名,因而有同字圩、同字一圩至三圩之命名,屬大橋鎮,...
金字大圩 金字大圩,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位於金字圩第一個村,故得名金字大圩。歷史沿革 清同治九年(1970年)建埭,原屬段山村第七村民小組,因2004年3月行政村合併,現屬段山村19組。於2010年9月拆遷,居民遷入新南社區。
牛角大圩是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景區,占地面積達15000畝,地處北緯31度,天然呈現了亞熱帶園林風光和和湖光田園風情,未來將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環巢湖生態保護區,中國濕地垂釣勝地和田園旅遊度假區,北緯31度農業風情展示區。牛角大圩景區內擁有江南水鄉般的小橋流水、徽派建築的高壁飛檐、田園風光,以及四季...
大圩鎮位於市東北部,昔為貴縣四大鎮之一,東南鄰武鄉,東北與桂平縣白沙鄉接壤,西接附城鄉,北與中里、奇石、慶豐相鄰。屬半丘陵半平原地帶。鎮政府設在大圩,距貴港城區19公里。大圩在明代稱平碣,清代稱大圩,設團局。民國年間設大圩公所,解放後設大圩鄉,1950年5月建為第八區,1958年10月改為大圩人民...
大公圩位於當塗縣東南部,長江下游右岸,除西北角臨青山外,四面環水,北濱上姑溪河,東臨丹陽湖南、北圩及運糧河,南瀕黃池河,西隔青山河與蕪當聯圩相望,系青弋江、水陽江水系下游第一大圩,也是皖南第一大圩。大公圩堤防長78.2千米,圩區面積363平方千米、耕地2.08萬公頃,人口25萬。地處亞熱帶北部,氣候...
同大圩位於安徽省廬江縣同大鎮,地臨巢湖,屬廬江縣純圩區。同大鎮由同大圩和石大圩組成,二圩的圩田面積達10.7萬畝,圩堤總長達103公里,圩內地形西高東低。同大圩(五四型)圩堤海拔高程13~14.5米,頂寬6~8米,邊坡1:6,防洪水位13.093米;石大圩(六九型)海拔高程12~14米,頂寬5~7米,邊坡1...
西大圩,形成聚落後,民眾約定俗稱。地名含義 地處長江邊,以村落位置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石莊人民公社上游大隊第4、16生產小隊。1984年復鄉和1991年撤鄉建鎮後,為石莊鎮上游村4、16村民小租,2001年6月併入璜土鎮後,屬璜土鎮上游村第4、16村民小組。2008年屬璜土鎮花港苑上游村第4、16村民小組。2002年...
煙商一次收上幾百擔,請挑夫挑到良豐,然後上船到大圩,運往全國各地。隨著交通的發展,這個古老的圩場逐漸被邊緣化,已失去了往日的繁華。現代文明的浪潮漸漸地湧進大山,游離於古老與現代之間的馬面圩正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馬面圩老鋪子大多已沒有了舊時繁華的商業氣息,青磚瓦房漸漸被現代樓房包圍,靠近圩場的黃金老...
圩日,根據西南地區周圍約成規定,一般是三日一圩,是“一四七”圩、“二五八”圩、“三六九”圩,也有的是五天為一輪,依農曆而定,分為逢“一六”圩、“二七”圩、“三八”圩、“四九”圩和“五十”圩。兩個相鄰圩,圩期不重複,這樣就能讓買賣雙方都有較多的交易機會。釋義 圩 日 〈方〉∶集市開市的...
貴港市港北區大圩一中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級中學,創建於1982年3月,位於南梧公路北側,占地190畝,建築面積12268平方米,有校辦實驗基地5600畝,生產和實驗項目十餘個。在校學生1750人,27個教學班,是廣西素質教育和科技教育示範學校,還是肩負著培養新型農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歷史使命的廣西首批星火學校。辦學規模 ...
大圩岸 大圩岸,約定俗成,民眾慣用,歷代志書記載。地名含義 因附近有個大堤岸,故名。歷史沿革 聚落形成後,沿用至消亡。
北蔭村大圩岸 北蔭村大圩岸,聚落形成後,當地民眾約定俗成。地名含義 因地處大圩岸,故得名。歷史沿革 人民公社時期,屬德積公社十六大隊。2001年和2002年該自然村先後因建設需要而被征地拆遷。
據史載,金寶圩從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共有六次破圩的記載。大圩潰破後,內外洪水漫衍,百里濁浪滔天,此情此境下,人尚不能倖免,何況房屋建築物!但這些依稀可覓的古蹟,每一處都在向人們傾訴她近兩千年來的瑰麗神奇……美麗的金寶圩 金寶圩美得醉人。站在巍峨的水陽江大堤上,...
正山村民委員會 正山村民委員會是約定俗成,民眾慣用,歷代志書記載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行政村位於鎮山山腳而得名。歷史沿革 人民公社化時期叫南沙公社鎮山大隊,土地改革時期叫巫山鄉季家、大圩、張家村。1983年7月政社分設時改名為鎮山村委會,2004年2月29日撤銷鎮山村,併入山北村。
大潛山北有台灣巡撫劉銘傳家族的旱莊、劉老圩(圖二)、五房圩、小圩、蟠龍墩圩、鴿子籠圩;大潛山西南有福建陸路提督唐定奎家族的唐大房圩、二房圩、三房圩、五房圩(圖三)、南圩、北圩、前圩、後圩;福建道監察御史丁壽昌家族的丁家圩;大潛山南有徐州鎮總兵董鳳高家族的董大圩、董小圩;還有道員記名布政使...
龍巖洞,位於貴港市城區東25公里的大圩鎮南郊附近的龍巖山西面半山腰上,人們沿“之”字形石級登山,踏上第一百一十一級便到洞府。此洞府門高約4米,門額上鐫刻著明萬曆年間李燾的題字“龍巖洞”,洞高15米,寬2500多平方米,可容千餘人。龍巖洞內空闊明爽,奇景甚多。東邊石壁上橫臥一巨龍,長50多米,蜿蜒如...
廣西大圩——火辣辣的鄉土生活 趕圩是最具民間傳統味道的社交活動,一首《趕圩歸來啊哩哩》讓世人了解了廣西人趕圩的萬千風情。廣西民族村將打造首府南寧第一圩——廣西民族大圩。周一至周日,每天開圩,匯集了廣西各地各民族的民族工藝品、土特產品、新農產品進行展銷,打造民族特色旅遊商店,在都市再現鄉村趕圩的...
高郵湖、邵伯湖西幾個大圩的圩堤頂高,一般超出洪水位2~2.5米,頂寬3.5~5米,迎風浪地段和險工地段均建有塊石護坡。高郵湖控制工程位於高郵湖至邵伯湖穿過8.8公里長、6.7公里寬的新民灘。灘面高程4.7~6.2米。有王港、毛塘港、新港等大小17條港汊將高郵湖與邵伯湖串通。東邊為裏運河西堤,西邊有郭集...
灘上大隊,約定俗成,民眾慣用,上級認可。地名含義 原是灘邊,後清末逐漸積漲成陸,並有人居住耕作,故名。歷史沿革 當時屬江陰縣大橋鎮。民國初期,屬大南鄉。民國34年(1945年),南部屬大南鄉,北部屬中興鄉。土地改革時期,屬中興鄉(設腰溝、大圩、安利、馬橋、尹家村)。人民公社化時期,屬中興人民公社...
灘上大隊是約定俗成,民眾慣用,上級認可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是灘邊,後清末逐漸積漲成陸,並有人居住耕作,故名。歷史沿革 當時屬江陰縣大橋鎮。民國初期,屬大南鄉。民國34年(1945年),南部屬大南鄉,北部屬中興鄉。土地改革時期,屬中興鄉(設腰溝、大圩、安利、馬橋、尹家村)。人民公社化時期,屬中興...
如今,桂工車協人的足跡踏遍桂林的每一角落:華南之巔—貓兒山、原始之旅-古東、水之韻—興安靈渠、華南第二高峰—真寶鼎、桂林的香格里拉—天湖、人間天堂—海洋之鄉、那一抹秋色—龍脊梯田、山水田園—會仙、追尋古蹟—大圩古鎮、登頂堯山、徒步灕江、千家峒、青獅潭、愚自樂園、冠岩﹑遇龍河等等。 日常活動 13-14...
岔路鎮岔路村位於岔路街道南頭,村的形狀是個“T”字形,全村共10個村民組,其中沿霍眾路有北店、老莊、西莊、窯塘4個村民組,沿岔臥路有王郢、小元、勝利、躍進、大圩、新建6個村民組。全村共410戶、1764口人,耕地面積2043畝,人均耕地面積1.16畝。村部坐落在王郢村民組。村有敬老院一所,面積1500平方米...
中里鄉,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地處貴港市北部,東與大圩鎮相鄰,南與港城鎮、根竹鄉相連,西與來賓市武宣縣通挽鎮、覃塘區東龍鎮毗鄰,北與奇石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235.07平方千米。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中里鄉常住人口40917人。 清代至民國時期,稱北山里,分...
第六章:(廣東)眾家之長集粵地,獨領風騷數千年 17、沙灣古鎮:當完美牛奶撞上嘔家聖藥 18、安鋪古鎮:“暗鋪”吉祥,炊籺飄香 第七章:(廣西)蒼蒼森八桂,茲地魚肉香 19、大圩古鎮:毛蟲,中華石龍子,火紅蛋皮讓人迷 20、布泉古村:布泉魚的無氧呼吸和失傳的“鮓”21、揚美古鎮:飲食界的混搭風 第...
共同進步,共同發展!概況 江心村位於池州市東至縣勝利鎮西部,是池州市最大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全村10個村民組,1530人,其中回民占73%。生產區位於長江沖積洲上,有大圩、引洪圩兩個圩口,總長近2萬米,圩耕面積4000餘畝,外江灘涂地1.5萬畝意楊林。生活區位於江南境內,占地200多畝,農民人均年收入7200元 ...
郊區東大圩余家墩圩堤殘存高程點為11.02米(上圩最高點),中小圩只有9米,水位達10米即破圩。建國後,為了保護圩區農田,結合河道疏浚,開始進行圩堤建設。除每年冬春有歲修任務外,多次集中力量對圩堤普遍加高培厚,險工險段進行塊石護坡。據統計,建國以後僅郊區東大圩一圩,即完成土方247.6萬立方米,石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