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皮亞傑學派

稱“後皮亞傑學派”,即把信息加工觀點和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結合起來而形成的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心理學流派。主要代表有:帕斯柯爾-里歐(J. Pascaul-Leon)、費雪(K.Fischer)、哈爾佛德(G. S. Halford )、凱斯 (R.Case)、德米脫爾(A. Demetrior)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皮亞傑學派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介紹,研究內容,研究意義,

介紹

新皮亞傑學派也稱“後皮亞傑學派”,即把信息加工觀點和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結合起來而形成的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的心理學流派。主要代表有:帕斯柯爾-里歐(J. Pascaul-Leon)、費雪(K.Fischer)、哈爾佛德(G. S. Halford )、凱斯 (R.Case)、德米脫爾(A. Demetrior)等。

研究內容

新皮亞傑學派直接繼承皮亞傑的三個理論假設: (1)兒童的認知發展呈階段性,有三個或四個不同的結構水平; (2)高級的組織結構包括低級的組織結構; (3)在適當的環境中,對認知結構的獲得有著年齡特徵。
新皮亞傑學派針對皮亞傑理論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三個假設來發展皮亞傑的理論: (1)認知結構中的認知形式和內容可能有相當範圍的特殊性。原來皮亞傑以很大的精力來維護邏輯結構的重要地位,但當今更多人則認為認知結構的不同領域有著它們自身獨特的結構。(2)在認知發展的不同領域,其發展的速率和模式存在著個體內部和個體之間的本質差異。在某一年齡階段上,一個兒童的言語發展或許比他的邏輯發展要高級得多;而另一個兒童或許已表現出正確的可逆模式。這是對皮亞傑理論的補充與發展。(3) 兒童的活動結構超出邏輯數學結構的構想。新皮亞傑主義者突破邏輯數學結構的驅使和約束,認為同樣的組織形式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中出現,這些領域沒有主次之分。

研究意義

新皮亞傑學派克服皮亞傑只研究兒童認知發展結構的普遍性和一般規律的局限,著重探討兒童認知發展中的非普遍性特徵或個別差異的問題。強調差別心理學的研究,對教育學和臨床心理學有著重要意義。同時日益扭轉認知發展的認識論的研究取向,進一步轉向智慧發展心理學的研究軌道。從研究“認識的主體”或“理論的主體”到“心理的主體”或“現實的主體”,無疑是皮亞傑逝世後研究工作重點的一個重要轉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