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飾研究》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雲
基本介紹
- ISBN:9787112210404
- 作者:烏雲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 頁數:120
- 定價:36
- 裝幀:平裝
《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飾研究》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雲
《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飾研究》是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烏雲內容簡介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壁畫、塑像等遺存中表現有眾多的古代世俗人物形象,較為真實可信地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的衣冠服飾。本書基於新疆佛教...
《敦煌石窟中的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共分為五編,分別論述了敦煌石窟中的鮮卑、吐蕃、回鶻、党項、蒙古等五個少數民族的服飾。每一編中運用大量敦煌石窟中的形象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對該民族帝王、王妃、官吏、貴族婦女、侍從侍女、平民、兒童等社會階層人物的服裝、髮型、化妝進行全面、深入...
《新疆佛教壁畫的歷史學研究》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應逸。本書作者通過闡述古代於閡\龜茲、高呂三大佛教中心壁畫所反映的歷史問題以及畫面中人物衣冠服飾、物質文化與藝術風格,探討了這些壁畫的時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狀況,尤其是聚居在新疆的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對研究新疆史、佛教藝術史...
從面部和服飾的特徵可以看出是以古代龜茲人作為繪畫原型的。盧舍那佛右側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頂結五髻,表示五種智慧。按中原佛教的排序,他常伺立在釋迦牟尼左側,但在此處與盧舍那佛、藥師琉璃光佛並行排列,或許表明與中原佛教微細處的差異。五尊菩薩旁均有漢字榜題,如:“清信佛弟子寇庭俊敬造盧舍那佛”...
綾、羅、紗、縵、絹、印染、刺繡等大量漢唐絲織品,毯、氈、絛帶、刺繡等古代毛織品),多種文字 (漢文、回鶻文、佉盧文、吐火羅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書寫的文書、簡牘,晉唐時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紙本、絹本人物,花鳥繪畫,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徵的青銅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飾...
一支回鶻人遷移到當時稱為“西州”的古高昌國地區, 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也帶來了一種新的佛教藝術風格,具體代表為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因回鶻佛教深受唐代佛教影響,故“回鶻風”石窟與“漢風”窟有許多相同之處, 但在洞窟的建築形式、壁畫的色調及供養人面容、服飾等方面又顯示本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
李肖冰,1933年生,南京人。1951年中央戲劇學院畢業。新疆文聯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員。長期從事新疆民間圖案紋飾藝術研究。主要著作有《維吾爾戲劇審美思考》、《中國西域民族服飾研究》、《中國吐魯番民間圖案紋飾藝術》、《中國新疆古代陶器紋飾藝術》、《中國新疆佛教圖案紋飾藝術》。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內容簡介 《絲綢...
適合民族服飾以及相關領域研究者和愛好者閱讀參考。作者簡介 烏雲,女,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1.學術成就:主持完成國家課題2項、校級課題2項,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設計作品多幅。主編和參編教材2部,出版著作1部。 2.學術著作:新疆佛教石窟中的古代民族服飾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7.7。目錄...
位於新疆庫車縣境內的庫木吐喇石窟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產,是古代龜茲人民汲取東西方多種藝術精華而開創的龜茲文化的代表作,以其獨特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聞名於世,是佛教石窟藝術中難得的珍品。1961年,庫木吐喇石窟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被列入絲綢之路跨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
壁畫的內容主要是描繪釋迦牟尼無數世前供養諸佛的誓願圖和經變畫,以及眾多的千佛像和供養人像等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特別是這處石窟群中的許多洞窟都是回鶻高昌時期由當時信仰佛教的回鶻(維吾爾人的祖先)王公貴族捐資修的或者重新裝修的,壁畫不但反映了古代維吾爾人信奉佛教的盛況,也將他們的衣著服...
五、敦煌隋代的代表洞窟 圖版目錄 參考文獻 叢書信息 敦煌與絲綢之路石窟藝術叢書 (共8冊), 這套叢書還有 《川北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研究》,《文殊堂:曹元忠時代佛教文化與視覺形象個案研究》,《天水麥積山第127窟研究》,《敦煌石窟中的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敦煌莫高窟第454窟研究》 等。
佛教藝術 石窟藝術與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藝術是為當時信佛的人們服務的。因信仰佛教的各階級、各階層人物不同,他們所屬的佛教宗派也不一樣,因而在造像與壁畫的題材上,也要根據自己那一宗派的經典造像。所以石窟藝術的發展,因時間、地點的不同,發展情況也不一樣。如新疆石窟,除唐代或以後漢人所開的窟畫出...
以庫木吐喇千佛洞為代表的新疆佛教石窟壁畫是古代絲綢之路文化傳播、交流、融合、創新的見證,是中國佛教及其藝術發展史上的珍貴遺產,值得深入探索、研究。以庫木吐喇千佛洞為代表的龜茲石窟是一部古龜茲文化的百科全書,龜茲的石窟藝術既是一個時期石窟藝術的典型,又以其獨特的風格特徵,對繼之而起的石窟藝術發揮著...
研究方向 重點研究新疆出土毛織物和新疆佛教文化。學術成果 先後發表了20多萬字的毛紡織文章,其中編著的《新疆地毯史略》(合著)獲自治區1986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撰寫了70萬字的有關新疆石窟壁畫的文章,其中《伯孜克里克石窟初探》一文,獲1990年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編輯了《新疆石窟...
位於峽谷中段,開鑿於兩晉十六國時代,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是1957年自治區首批公布的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南北朝時期,吐峪溝石窟是高昌王國最高統治集團全力經營的佛教重地之一。到了唐代,吐峪溝大峽谷兩岸的佛教洞窟有了進一步發展,凝聚在每個洞窟中的佛教壁畫藝術,也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據...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裝飾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古代絲綢之路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中心,獨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徵,使它在中國石窟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別是回鶻高昌時期創造的佛教文化,是研究回鶻佛教藝術的產生、形成、特點深遠影響以及與現代新疆藝術的關係,有著重要意義。保護措施 1978年,吐魯番地區...
5.《鄯善縣文物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主編。6.《中國新疆的土地和人民》,譯著,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主編。7.《吐峪溝石窟壁畫與禪觀》,譯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出版,主編。8.《吐魯番學研究——第三屆吐魯番學暨歐亞遊牧民族的起源與遷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湧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
建築考古學、古史學範圍的新疆古代民族史和古代民族文化史等方面,宗教學範疇的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襖教等方面,藝術史範疇的雕塑、繪畫、音樂和舞蹈等方面,以及地理學、敦煌吐魯番學、古代社會學、絲綢之路史、東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史、古代國際關係史、古代服飾史和有關農業、手工業、商業與軍事等諸多領域的研究...
《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三種》是2003年9月由甘肅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敦煌研究院。內容介紹 本文集分為四卷:《歷史文化卷》上冊收錄論文17篇,下冊收錄論文35篇;《石窟考古卷》收錄論文23篇;《石窟藝術卷》收錄論文16篇。作品目錄 【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題目】藝術·考古 吐蕃佛教圖像與...
唐墓壁畫有別於寺廟、石窟宗教壁畫。因為其內容大都真實再現了唐代的典章制度。宮庭內外的禮 儀活動和內宮人物們的生活場景等內容。從壁畫中可以看到對各種不同人物的刻畫,以及其服飾和所處環境的表現均生動地展現在壁畫之上。如此眾多數量的壁畫不僅是研究唐代繪畫藝術珍貴的圖像資料,同時,也彌補了文字史料上的缺憾...
雲岡石窟中有平面馬蹄形草廬頂形制的早期大像窟,“支提”窟變為窟內中央鑿成多檐式塔窟。毗訶羅式窟在這裡已不見了。早期的曇曜五窟較明顯地反映了外來造像的風格,面形圓潤、高肉髻、深目高鼻、兩肩平闊的造型以及身著偏袒右肩、通肩大衣服飾的佛像均受犍陀羅和笈多式的影響。窟內高達10米以上的本尊造像及...
于闐自2世紀末佛教傳入後,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晉至隋唐,于闐國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闐人民喜愛音樂、戲劇,在繪畫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風格,畫家尉遲乙僧於唐初至長安,繪有許多壁畫,與唐人吳道子、閻立本齊名。【于闐(梵Ku-stana,藏Li-yul,漢yú-tián)】西域古王國名,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
建築考古學、古史學範圍的新疆古代民族史和古代民族文化史等方面,宗教學範疇的佛教、摩尼教、景教和襖教等方面,藝術史範疇的雕塑、繪畫、音樂和舞蹈等方面,以及地理學、敦煌吐魯番學、古代社會學、絲綢之路史、東西方經濟文化藝術交流史、古代國際關係史、古代服飾史和有關農業、手工業、商業與軍事等諸多領域的研究...
10. 《洛陽所出東漢佉盧文井闌題記——兼論東漢洛陽的僧團與佛教》,《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第13-14期合刊,頁240-249。11. 《于闐元錢考》,《中國錢幣》1989年第3期,頁3-7。12. 《新疆佉盧文書釋地》,《西北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頁72-80。13. 《新疆佉盧文書的語言》,《新疆文物...
麻扎村屬於火焰山以南氣候區,是一座融合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佛教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歷史文化古村,已有2600多年歷史,是反映新疆東部伊斯蘭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態的典型代表,展現出“古村、古民居、古巷、古樹”的維吾爾族傳統風貌。麻扎村北部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吐峪溝石窟,西部為霍加木麻扎,村中保存了大量生土...
宗教雕塑主要保存於寺廟和石窟寺之內,由於寺廟毀損嚴重,石窟寺雕塑便成為宗教雕塑遺存的主要代表。石窟寺是開鑿于山崖之上的宗教寺廟。以佛教為主,也有少量...商代婦好墓出土的865件玉石雕刻中,玉人、玉人頭雕刻共有15件,是研究商代社會生活、服飾等問題的珍貴資料。而各種禽、獸、蟲、魚的圓雕與浮雕則十分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