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畔沖村

新畔沖村

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神步村委會新畔沖村組是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神步村委會下轄的一個自然村,與老畔沖村相鄰。有農戶二十戶左右,總人口約一百二十人,其中以李姓為主,李姓有十九戶,朱姓一戶。主要以農業種植業為主,種植水稻,蔬菜,水果,養殖業為輔,養殖豬,雞,鴨等。村前有一條水泥鄉村公路通過,距離鎮區約四公里,離京珠高速通口約四公里,廣樂高速坪石北約四公里,距離坪石火車站約五公里,毗鄰湖南宜章縣。村子地形以丘陵為主,地形起伏綿延,前後為東西走向的山崗,山崗中間為峒田,村莊主要為水田,少量旱地。林地面積廣,以松林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畔沖村
  • 外文名:Xinpanchong Village,ShenbuVillage Committee,Pingshi Town,Shaoguan City
  • 所屬地區:廣東省韶關市樂昌市坪石鎮神步村委會
  • 郵政編碼:512229
  • 地理位置:坪石鎮北面
  • 人口數量:約120人【截止2019年7月】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坪石站
  • 汽車站:坪石汽車客運站
  • 車牌代碼:粵F
  • 方言粵北土話
  • 行政區類別:村民小組
  • 歷史人物:李富美,李永龍,李錦堂,李紹唐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革命記憶,家族起源,族規家訓,民風,方言,歷史人物,現狀發展,

歷史沿革

新畔沖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由李富美建立。明清時期隸屬於廣東省乳源縣武陽都(龍陽鄉),民國時期屬於乳源縣五區武陽鄉,新中國成立後屬乳源縣四區武陽區,1952年屬於樂昌五區,1958年屬樂昌縣坪石公社,1987年屬樂昌縣老坪石鎮,2003年撤銷老坪石鎮與坪石鎮合併,至此隸屬樂昌市坪石鎮管轄。

地理環境

人文景觀

村里原有古民居祖堂建築,青磚灰瓦徽式建築四合院式布局,以祖堂為中心兩側為廂房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始建於清嘉慶年間,由李富美興建,歷經數百年風雨,2014年終因年久失修,部分廂房坍毀,危及祖堂。鄉民聚族謀劃,決定重建新祖堂,2014年冬開工,2015年冬竣工,在大家齊心協力下,一座新式結構的祖堂魏然聳立。村東南有一座土地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一日雨夜,廟宇後一棵百年櫟樹遭雷擊,樹裂而枝壓塌廟,後按原址原貌重修,頗為靈驗。土地廟往東去數十米,有一口百年方井,清泉澈碧,四季長流,甘甜怡脾,冬暖夏涼。井深一米五,長兩米,寬一米二。正上方有一棵陰香樹守護著古井,相得益彰。

自然景觀

村子地處南嶺山脈,丘陵地貌溶洞暗藏,丘陵起伏綿延,山崗起伏,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村子後山有數百棵百年古松,還有古樟,毛竹,幾百年來這些古松都是禁止砍伐,除非遇到村子一些公共事務缺乏資金方可伐賣,否則不能私自砍伐,幾百年來,這些樹木保持著村子的水土,防止山體滑坡,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歷史文化

革命記憶

抗戰時期由於地處山區,且山林密布,朱德曾帶領紅軍經過附近山區,並曾在附近山區抗擊過日寇。

家族起源

村民主要為李姓,據神步《李氏族譜》記載,村民與神步村委會下轄的各李姓村莊同源,神步李氏第一代先祖本姓譚,原名譚仁群,字文叟,湖南桂陽譚家灣人,元末以藝游徙至神步,當地原居民李氏正傳公妣羅氏見其敦厚勤懇於是將其招贅李門,將其女李辰鳳嫁給仁群公,其子壽伯公更譚姓為李姓,從此子孫蕃昌,人才輩出,仁群公也更名為李氏英瓊公,原湖南譚氏字輩為“世文永添汝,仁義禮智信,德茂芳聲遠,榮華必彥昌”。遷居神步舊譜班行為“英伯仁景居,思文李惟顯,志才盛宗祖,富貴永昌隆”。李氏第十一代先祖志遷公自神步卜居於老畔沖,再到十六世先祖富美公即勝彰公自老畔沖卜居於此,開基立業,創立新圖,開百代之宏業,啟萬世之奮發。新建的富美公祖堂大門楹聯由富美公九世孫先達所作,其聯為“富貴澤濟千秋業,美德頌傳萬年青”,門樓聯為“南嶺雲沖裔孫旺,武水河畔基業昌”

族規家訓

愛祖國,孝父母,和兄弟,宜夫婦,謹名諱,慎喪祭,展祠墓,嚴家訓,擇師教,睦宗族,守律法,存忠厚,平爭訟,勤職業,戒賭博,睦鄰里,擇善友。

民風

由於地處湘粵交界地區因此風俗習慣也是湖廣兩地交融而成,民風淳樸,善良,勤勞誠懇,敢闖敢拼搏,熱情好客。

方言

村莊所講的方言為粵北土話的一種,因為只流行於神步村李姓,故俗稱“神步話”,由於地處湘粵交界地帶,所以該方言既雜糅湘南及粵北的方言,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歷史人物

李富美,乳名藍開,字勝彰,新畔沖村始祖,生於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六月二十一日,歿於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九月二十三日 ,公早年家無積蓄,嘗遍艱辛,篳路藍縷,沐雨櫛風,壯年下廣州挑鹽謀生,某日公於客棧休息,有一人將其一擔鹽挑走,而留下一擔銀子,公待數日未有人認領,遂禱神而念此為天之助,歸家開基立業,創立新圖。勝彰公遺留組訓:"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告誡子孫當以讀書為重,耕讀相傳,奮發圖強,以光門第,振家聲,報國家。
李永龍,乳名壽德,字雲升,富美之孫,捐納五品頂戴,生於道光九年己丑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時,歿於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二月十六日。五品銜,公昔年為一介草夫之時,某年清明節至神步參加清明會,腹生飢感,遂往廚房觀驗胙肉熟否,遂以肉叉挑看,忽有神步族人持刀向來,且惡言鄙之,然公非官非貴,一介農夫,又怎能相恃乎?以致公備受其辱,忍氣而歸,歸來見兩子,遂與其等言其於神步所遭,教之子言:“你等當奮發苦讀,切莫再遭爾父今日之恥”。數年之奮發,其二子果不負公之厚期,光緒九年,一文一武,雙龍並出,長子昌夏,武官千總,次子昌商,乳源縣試第三,中秀才,未幾將其父捐納五品,自此神步族人見永龍皆敬之上席。永龍一門文武全之故事流傳百年,亦啟發後代奮發苦讀,以期一躍“農門”教子有方,有“一門文武全”之稱,兩子一文一武,可欽可佩。
李昌夏,乳名春生,官名錦堂,字春山,號蔭階,永龍長子,富美曾孫,生於道光二十九年戊申四月初三日寅時歿於光緒戊申年五月初七日戌時。據神步《李氏族譜》記載,光緒九年西洋蕃賊侵犯越南,天朝提兵剿,亦願為國出力,即投效廣武軍楊爵爺印玉科帳下總理糧台,不避艱險,屢蒙保奏,皆奉上諭,凡在案官階至千戎府,因家務糾纏則未仕。清末中法戰爭時期,於光緒九年(1883年)赴越南抗擊法國殖民者,官至千總
李昌商,乳名明生,榜名紹唐,號良臣,別字宗堯,永龍次子,生於鹹豐十年庚申四月十六日卯時,歿於光緒辛丑年十一月十四日戌時。據神步《李氏族譜》記載,昌商於光緒九年癸未歲考蒙學政大人葉取入縣學第三名。即庠生,光緒九年(1883年)乳源縣試第三名。

現狀發展

村莊仍然以傳統農業為主,生產力低下,農業生產值低,村中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老齡化,空村化嚴重,目前日常常住人口不足總每人口四分之一,約二十人左右,留村人口大多以種植水稻,種植蔬菜主,養殖豬為輔,日常靠每日起早貪黑去地里摘菜再去鎮裡賣,換取生活費用。由於地處南嶺余脈,丘陵起伏,村中的田地大多被山嶺劃分,零散,且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農業運輸仍然需要藉助馬及人工,限制農業生產。隨著國家的不斷對農村發展的重視目前也少有改善,目前已修好一處水渠,硬化了一段田間道路,後續仍還有許多地方繼續建設與完善。勝彰公留下的祖訓與永龍公一門文武全的典故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一個家庭的建設,一個家族的興旺發達,以及一個國家的強大,離不開的就是讀書和教育,只有知識和文化才能夠改變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的眼界,改變一個人的胸懷,從而才能讓一個人的道路更加寬廣,更能讓一個人走向成功,這樣一個人成功了,一個家庭也隨之而榮,一個家族在一個這樣的引領人的帶動下也隨之發展,因此每一個青年都需要奮發讀書改變自己,改變家庭,改變一個家族,我們也才有能力回報和建設我們的家鄉。除了知識和教育我們還要有寬廣的胸懷崇高的理想,高遠的眼界。農村的發展長期以來受到狹隘的思想限制,導致許多農民都存在自私自利的情況,缺乏為大我的思想,因此在許多公共事務上缺乏自主性和積極性,一個村莊的發展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協調合作才能夠發展起來,並不是靠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需要積極起來,去維護,去回報我們的根,而不是去一味索取和破壞我們的家鄉,更不是向不好的行為及風氣去跟風,而是以善為榮,行善積德,做積極有意義的事,這樣才能夠建設跟美好的家鄉。與此同時,發揮帶頭模範作用,先成功的人帶動還在發展的人,還沒有發展的人應虛心向人學習借鑑。相信在每一個新畔沖村人的奮鬥與合作下我們的家鄉會更加美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