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堂

祖堂

祖堂也可以稱為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 祖堂有多種用途,主要用於祭祀祖先,此外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值得注意的是族親們有時為了商議族內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祖堂進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祖堂
  • 拼音:zǔ táng
  • 注音:ㄗㄨˇ ㄊㄤˊ
  • 釋義:祭祀祖先的廳堂
簡介,建築特點,廢棄與保存,

簡介

浙江景寧沙灣宗祠
在中國古代儒家倫理里中,家族觀念相當深刻,往往一個村落就生活著一個姓地一個家族或者幾個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廟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經常出現,這種家廟一般稱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許民間皆聯宗立廟”,後來倒是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稱“家廟”,其餘稱宗祠。

建築特點

祠堂除了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還具有多種用處。祠堂也是族長行使族權的地方,凡族人違反族規,則在這裡被教育和受到處理,直至驅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說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為家族的社交場所;有的宗祠附設學校,族人子弟就在這裡上學。正因為這樣,祠堂建築一般都比民宅規模大、質量好,越有權勢和財勢的家族,他們的祠堂往往越講究,高大的廳堂、精緻的雕飾、上等的用材,成為這個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種象徵了。祠堂多數都有堂號,堂號由族人或外姓書法高手所書,製成金字匾高掛於正廳,旁邊另掛有姓氏淵源、族人榮耀、婦女貞潔等匾額,講究的還配有聯對。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篤牌匾”。祠堂內的匾額之規格和數量都是族人顯耀的資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桿石,表明族人得過功名。一般來說,祠堂一姓一祠,舊時族規甚嚴,別說是外姓,就是族內婦女或未成年兒童,平時也不許擅自入內,否則要受重罰。

廢棄與保存

解放後特別是60年代的運動,北方地區的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爛或改造成了辦公場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於其中的家譜等皆被焚燒破壞,如今北方已難見祠堂,不知祠堂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而南方浙江、江西、安徽、廣東、福建等較為重視傳統的地區則有了較多的祠堂得以保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