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大閻家鎮下轄村)

新生村(山東省煙臺市海陽大閻家鎮下轄村)

洪武十年(1377年),包五從安徽省合肥縣上黨村遷此建村。因建村處南臨黃海,港汊縈迴,漲潮時,村落三面環水,故名潮里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生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煙臺市
  • 人口:924人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洪武十年(1377年),包五從安徽省合肥縣上黨村遷此建村。因建村處南臨黃海,港汊縈迴,漲潮時,村落三面環水,故名潮里村。後有李姓和姜姓從外地遷來。1947年7月,潮里村分為生產、建設、民主、團結4個管理區。1961年,改為4個行政村,即生產、建設、民主和團結村,本村為生產村。1984年又改為新生、新建、新民和新平村,本村為新生村。 新生村位於海陽市南部,地處東經121°05′,北緯36°38′。東與莊上村相鄰,南與西部臨海,北與潮外村相連,隸屬大閻家鎮,距鎮政府駐地6.5千米,距市政府駐地20千米。 全村轄區面積約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64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沙參等。 2002年,全村336戶,924人。有包、李、張、姜等4姓,均為漢族,其中包姓人口較多。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61年,潮里成立完全國小。後教學設施逐步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至2002年,有教職工10人,學生200餘人;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8人。村重視科技教育,多次派人外出學習考察,村民中有4人獲得技術員職稱。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的生活是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4年,全村人均糧食12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300公斤。200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3200元,有機車120輛,電話180部,彩電200台,電冰櫃130台,洗衣機5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平方米。1992年,村統一規劃,整修街道,將街道加寬,使村中的面貌發生了變化。1998年,村統一硬化新房區街道360平方米。2002年,硬化新房區街道5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2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1947年,包明上任黨支部書記。1947年7月,潮里村分為生產、建設、民主、團結4個管理區,黨組織設總支,下設4個分支。至1949年,包明上任黨總支書記;包作山任生產村分支書記。1949-1952年,包明俊任黨總支書記。1952-1961年,包作生任黨總支書記。1961年1月,潮里分為生產、民主、建設和團結4個行政村。設4個黨支部。 1949年,本村黨員身份公開,有黨員22名。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29名,先後由包作生、包蘭芬、包銅善、包順勝、包進德、包騰道、包明林、包進德、包慶勝任黨支部書記。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先後有包騰都、包順勝、包騰義、包學禮、包騰道、包九德、包騰善、包自學、包慶勝、包作強、包明生、包欣善擔任村行政負責人。1999年4月,包明生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主任。2002年4月,包欣善當選村委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