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 509 戶通自來水,有521戶通電,有 334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437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9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333 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集貿市場 7.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56 輛,拖拉機 42 輛,機車 22 輛,耕整機等農機具3台。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680.00 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1,180.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60 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197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7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4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57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人文地理
白族在歷史上是一個文化水平較高,又能吸收多種文化的少數民族,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民族,同時她又是一個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的民族。
勤勞善良的白族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建設著美麗的家園。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509戶,共鄉村人口 2196人,其中男性 1099人,女性 1097人。其中農業人口 2143人,勞動力 1521人。該村以白族為主,白族 2066 人, 彝族 105人。
到2008年底,享受低保 11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4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7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2 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663.00 平方米,擁有教師 8 人,在校學生 148 人,距離 鎮中學7.00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0人,其中小學生148 人,中學生72 人。
全村建有籃球場1個、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 1 個,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3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0.00萬元,畜牧業收入633.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81頭,肉牛983頭,肉羊711頭); 林業收入39.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978.00萬元, 工資性收入34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25.00元,農民收入以二三產業、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9人 ,在省內務工83人,到省外務工5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0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全國其他有“新生村”的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新生村 北京市朝陽區新生村
上海市崇明縣
上海市閔行區
重慶市黔江區
重慶市渝北區
重慶市長壽區
重慶市涪陵區
重慶市銅梁縣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重慶市武隆縣
重慶市大足縣
重慶市城口縣
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重慶市雲陽縣
重慶市潼南縣
重慶市忠縣
重慶市開縣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
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
江蘇省南通市
江蘇省南京市
江蘇省鹽城市
江蘇省鎮江市
江蘇省淮安市
江蘇省蘇州市
江蘇省揚州市
江蘇省常州市
江蘇省泰州市
四川省德陽市
四川省廣元市
四川省成都市
四川省宜賓市
四川省自貢市
四川省達州市
四川省樂山市
四川省南充市
四川省廣安市
四川省內江市
四川省攀枝花市
四川省資陽市
四川省瀘州市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黑龍江省綏化市
黑龍江省鶴崗市
黑龍江省黑河市
黑龍江省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