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是人巨細胞病毒(HCMV)引起的一種全身性感染綜合徵。因受染細胞的典型改變是細胞變大,核內和胞漿內出現包涵體,故本病又名巨細胞包涵體病(CID),也是引起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本介紹

  • 又稱:巨細胞包涵體病
  • 英文別稱: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CID
  • 常見病因:產前及出生後的早期感染,產後感染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人群對於HCMV普遍易感,而且可以重複感染。
1.產前及出生後的早期感染
病毒存在於宿主咽部、唾液腺、子宮頸、陰道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及血液中,可造成先天性感染、圍生期感染以及出生後早期感染。圍生期母嬰傳播最常見,包括經胎盤感染經宮頸逆行感染、經產道感染。
2.產後感染
主要指產後水平感染,經哺乳而感染嬰兒。由於病嬰從口腔、呼吸道及尿液中可排放病毒,因此,嬰兒中間可發生水平方式的傳播,造成本病在嬰兒間的感染。

臨床表現

本病的臨床表現依患者的感染方式、年齡、免疫狀態以及合併症不同而各異。
1.先天性感染
受感染的胎兒除流產、死產外,活嬰中約有5%表現為典型全身CID,即多系統、多臟器受累。另有5%表現為非典型的臨床表現,其餘90%均呈亞臨床型。新生兒CID的特徵是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受侵犯,如小於胎齡兒、小頭畸形、黃疸、肝脾腫大、皮膚淤斑、腦積水、腦組織鈣化等。有研究發現孕早期HCMV原發感染對胎兒神經系統的損害較孕中期和孕晚期再發性感染及繼發性感染者重。
2.圍生期感染
主要通過分娩時的產道感染或經宮頸逆行感染及產後餵乳感染等,出生時多無感染症狀,2~4個月後發病,多為亞臨床型,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系統症狀為主,如刺激樣咳嗽(呈百日咳樣)、氣促、發紺、間質性肺炎表現,黃疸、肝脾腫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本病的病死率可達30%,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為主要的直接死因。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具有下列任何1項即可診斷。
(1)分離出HCMV  從尿液、血液、唾液、乳汁等組織中分離出HCMV。
(2)檢出巨細胞病毒  除外其他病毒感染時,在受檢組織細胞中見到典型的巨細胞病毒。
(3)血清特異抗體檢測  ①血清抗CMVIgG從陰性轉為陽性表明原發性感染。②血清抗CMV IgM:陽性結果表明HCMV感染;如同時有抗體CMV-IgG陰性,表明原發性感染;但新生兒產生IgM能力差,因此即使感染了HCMV仍可出現假陰性。
(4)特異的單克隆抗體檢測  用特異的單克隆抗體從受檢組織或細胞中檢測到CMV抗原,表示HCMV活動,從周圍血細胞中查得CMV抗原又稱為CMV抗原血症。
(5)分子雜交或聚合酶鏈反應法  用分子雜交或聚合酶鏈反應法從受檢材料中檢出CMV-DNA特異片段表明CMV感染,可為潛伏感染或活動性感染。
2.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肺部呈間質性肺炎表現。
(2)B超  有肝脾腫大等改變。
(3)腦電圖  異常波形。

診斷

1.臨床診斷依據
能證實宿主體內有HCMV侵入,無論有無症狀或病變均稱為CMV感染。
(1)根據獲得感染的方式分類:①先天性感染:由H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於出生14天內(含14天)證實有HCMV感染,為宮內感染所致。②圍生期感染:由H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於出生14天內沒有HCMV感染,而於生後第3~12周內證實有HCMV感染,為嬰兒於出生過程或吸吮母乳感染。③生後感染或獲得性感染:由產後水平感染,主要是經哺乳而感染和由患嬰造成的水平傳播感染。在新生兒中以前2種方式為最重要。
(2)根據臨床徵象分類:①症狀性感染:出現HCMV感染相關的症狀、體徵,損害宿主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或系統時,稱全身性感染,多見於先天性感染;主要集中於宿主的某一器官或系統,如肝臟或肺部時,則稱為CMV肝炎或CMV肺炎。②亞臨床型感染:無任何臨床症狀與體徵,在新生兒中為非主要類型。 
2.診斷標準
本病的診斷標準(試行,1994年10月,武漢)包括臨床與實驗室兩個方面的依據。

鑑別診斷

應與TORCH綜合徵(風疹、單純皰疹和弓形蟲病等)中的其他疾病相鑑別。此外尚需與梅毒、李斯特菌或其他細菌性和感染性腦病,如敗血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結結核等鑑別。主要依靠病原學和免疫學檢查確診。
1.先天性弓形蟲感染
CMV表現及預後與先天性弓形蟲感染相似,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鑑別診斷。
2.嬰兒肝炎
CMV感染肝臟病理改變可見肝細胞水腫和類似慢性肝炎樣改變,又可引起重型肝炎改變,包涵體累及肝內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膽管炎、膽汁淤積和黃疸。鑑別要點為CMV臨床表現為多系統、多臟器的損害和實驗室證實宿主體內有HCMV的侵入,即可診斷為CMV感染。
3.其他
與其他病因的病理性黃疸和其他感染性腦病、腦膜腦炎鑑別,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結果鑑別。

併發症

本病常為多系統多臟器受累,併發症較多,如神經系統損害至小頭畸形、腦積水、腦組織鈣化、驚厥和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常發生間質性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後遺症常見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視神經萎縮)、聽力障礙(神經性耳聾)等。

治療

對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以對症處理、支持治療為主。
1.抗病毒藥物
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以及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等對HCMV均能起到短暫的抑制作用使症狀緩解,但不能清除感染。
2.干擾素
對HCMV的抑制作用效果欠佳,並可能導致抗藥性。
3.阿昔洛韋衍生物
更昔洛韋(丙氧鳥苷)效果較好,不良反應有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肝功能異常,但停藥後可迅速恢復正常,偶可致不可逆性無精症。

預後

本病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兒除流產、死產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後,嚴重者在生後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倖存者90%留有後遺症,如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視神經萎縮)、聽力障礙(神經性耳聾)等。

預防

治療即使有效,也難免留下後遺症,所以預防特別重要,鑒於傳染源廣泛,而且多為隱性,傳播途徑複雜而不易控制,加之易感性普遍存在,預防措施的重點在於開發疫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