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衰竭是新生兒常見急症之一。常由於直接或間接原因導致呼吸功能異常,新生兒肺臟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氣體交換需要,造成動脈血氧下降和 (或)二氧化碳瀦留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小兒內科
- 常見病因:因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引起。
- 常見症狀: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多汗、煩躁不安等。
- 傳染性:無
病因
新生兒肺炎和全身感染、常見的感染病原微生物為革蘭陽性菌或革蘭陰性菌、病毒、支原體、卡氏肺囊蟲、黴菌等。
2.非感染性
新生兒先心病、肺動脈高壓、肺血管疾病、先天性遺傳代謝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肺間質損傷、藥物中毒及腫瘤等。
3.其他疾病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肺出血等。
臨床表現
新生兒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呼吸節律不整、發紺,腦功能障礙。患兒煩躁不安、記憶力差,嚴重時可昏迷。
2.高碳酸血症的主要表現
新生兒出現多汗、煩躁不安、哭鬧。還可出現肌肉震顫、肢體內旋。患兒肢體轉溫、口唇變紅、眼瞼和結膜水腫。
檢查
2.血氣分析
單純低氧血症,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酸鹼平衡紊亂。
3.胸部X線片檢查。
診斷
2.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和青紫。
3.根據血氣結果進行診斷。
(1)氧分壓(PaO2)小於7.99kPa(60mm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大於5.99kPa(45mmHg),氧飽和度(SaO2)小於90%,為呼吸功能不全。
(2)氧分壓(PaO2)小於或等於6.67kPa(50mm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大於或等於6.67kPa(50mmHg),氧飽和度(SaO2)小於85%,為呼吸衰竭。
Ⅰ型呼吸衰竭為氧分壓(PaO2)小於6.67KPa(50毫米汞柱)。
Ⅱ型呼吸衰竭為氧分壓(PaO2)小於6.67KPa(50毫米汞柱),同時有二氧化碳分壓(PaCO2)大於6.67KPa(50毫米汞柱)。
治療
將新生兒置於頭後仰位,伸展頭頸,適度抬高上半身體位。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濕化痰液。定時翻身拍背體位引流,套用藥物解除支氣管痙攣。
2.氧療
鼻導管給氧,每分鐘氧流量1~2升;口罩、頭罩給氧,每分鐘氧流量5~8升。
3.呼吸興奮劑
如存在呼吸淺慢,可給予枸櫞酸咖啡因或氨茶鹼,興奮呼吸中樞。
4.病因治療
控制感染,可靜脈滴注敏感的大劑量抗生素。根據血培養、氣管分泌物培養等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並確定使用療程。
5.人工輔助呼吸
根據病情需要,可給予持續氣道正壓給氧或氣管插管呼吸機正壓通氣。
6.治療併發症
糾正酸鹼和電解質紊亂、肺出血、腦水腫、心力衰竭的治療。
7.激素療法
靜脈給予地塞米松或氫化可的松可增加新生兒的應激能力,減少滲出,緩解支氣管痙攣,減輕腦水腫及抗過敏的作用。
8.其他呼吸支持療法
根據原發病,酌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一氧化氮吸入等。肺表面活性物質套用後6小時及24小時可顯著提高血氧合狀態,早期套用可降低氣漏的發生,改善氧合,縮短套用機械通氣的時間。
9.支持療法
加強護理、隔離新生兒、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適度、必要時可輸成分血,靜脈輸入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