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體系

新教育體系

《新教育體系》一書,1944年春由重慶時代印刷出版社出版1948年秋,由生活教育社在上海再版;198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又將之收入《程今吾教育文集》出版,共132頁。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教育體系
  • 作者:程今吾
  • 頁數:132頁
  • 出版社:重慶時代印刷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44年
  • 裝幀:平裝
簡介,作者簡介,主要內容,評價,

簡介

《新教育體系》是程今吾去延安前在重慶寫的,正如他在1944年底在延安寫給陶行知的一封信(原信現存南京曉莊陶行知紀念館)中所說,是“用辯證唯物論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教育各方面,把十數年來自己乾小教、中教、師教、普教、人材教育、抗戰的民眾宣傳教育的經驗作一有系統的整理。”全書共分十章,第一章“教育的本質”回答了“什麼是教育”這一教育的基本問題。第二章“教育的社會根源”提出了“教育決不能超然於社會之外,而必須依存於一定的社會生活而存在,與一定的社會實踐相一致”的觀點。第三章“教育與哲學”論述了哲學對於教育的指導作用。第四章“兒童的發展與教養”(1—4節)認為兒童是在社會影響下助以教育引導的發展過程,兒童時期在教育上占重要的地位,教育對於兒童也分外能發揮其效能;並且由此引申關於兒童發展的一串問題——遺傳與環境問題、本能問題、智慧與個性差異問題、知識感情意志問題、身體養育與精神陶冶等問題。第五章“設備與環境”(1—3節)批駁了觀念論漠視設備的主觀主義教育和那種過分強調設備、把學校造成特殊控制環境、消極的避開現實社會的教育方法,主張配合教育需要,或購買、或自製、或捐募、或借用的方式合理建置學校的圖書設備。第六童(1—4節)論述了課程在教育上的地位、新課程體系問題和教材組織問題等,揭露了當時國小課程的弊端,提出了改革國小課程的措施。第七─九章“教育方法”(上、中、下)介紹了注入式的主觀教育法、自由主義客觀教育法和實踐教育法;著重研究了實踐教育法的發生與成長,運用實踐法的前提條件以及實踐教育法的實施要點和教學過程,在分析過去考試制度的弊害的同時提出了建立合理的成績考查的辦法。第十章(1─4節)論證了教師的地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的條件,指出了過去師資培養的缺陷,闡述了建立新型師範學校的構想及教師進修的方式、方法等問題。

作者簡介

程今吾(1909—1970),中國著名的教育工作者。生長在山村小鎮,早年受教於陶行知主辦的南京曉莊師範。自青年時代起就投身於進步的教育工作,1933年夏由陶行知推薦到廣東大埔百侯,參與復辦百侯中學的工作,倡導生活教育。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奮起參加抗日救國活動,1938年1月參加革命,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根據黨的指示,在武漢、湘西、桂林、重慶等地以教育工作者的公開身份,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方針、政策,引導進步青年走向革命。1944年任延安八路軍抗屬子弟學校校長。1962年先任北京師範大學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1965年任黨委第一書記,副校長。1964年作為中國教育界的代表,出席了國際性的“北京科學討論會”。他對我國新民主主義教育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程今吾的主要著作有:《新教育體系》(1944年)、《延安──學校》(1947年)、《工農讀寫教學的實際經驗》(1949年)、《青年修養》(1949年)等。他十分注意工作經驗的總結,每當工作一個階段、完成一項任務之後,總是盡力把在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心得條理化、系統化,整理成文,他的著作大都是這樣寫成的。

主要內容

(一)研究教育必須從歷史的、全面的、多種多樣和千變萬化的教育發展形態中去把握教育的基本形態,從錯綜複雜的教育形象中去概括出教育的本質。程今吾認為,生產勞動是教育的基礎、教育的歸宿,文化生活是教育的內容。
(二)教育哲學是哲學的一般法則在教育上的具體運用,在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指導下,建立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指導教育實際工作的進行。
(三)遺傳與環境對於兒童發展缺一不可,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制約。遺傳給兒童發展以主觀基礎,遺傳性的優劣規定發展的可能和限度;環境是兒童發展的客觀條件,是兒童知識、感情的泉源,環境不同,兒童發展的可能性轉為現實性的程度與質量也就不同。知情意是一種事情的三方面,三者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在教育活動中應以一方面為主導的目的,以另兩方面為非主導的手段,實行知情意合一的教育;知情意自然的有機的統一必須以實踐為中心。身體是精神的基礎,只有身體健康、生機旺盛,才能有充足的活力、活潑的精神;身體健康不是最後的目的,還要使兒童養成豐富的知識、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成為健全的公民
(四)設備與環境是教育的客觀條件;教育執行者在運用設備與環境時有計畫地作用於教育對象,教育對象能動的在教育條件影響之下發生行為變革。學校設備的添置必須要考慮教育的需要與學校經濟的承受能力,採用多種方式來補充。
(五)教育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一定的政治指導下,提出教育的具體要求,確立教育的目標;在一定的教育目標指導下,形成與之相一致的課程。所謂新教育,是為民族謀解放為人類謀福利的教育,是以實踐為中心,理論與實踐統一的實踐性教育;新課程則是與實踐相一致,理論與實踐統一的實踐課程。鑒於以前國小課程割裂的、繁雜的、沒有實踐基礎的缺陷,認為國小實踐課要以實踐的社會科和實踐的自然科作為全部課程的基礎,加強各科課程的聯繫,增加兒童自動作業的時間。在課程的編制實施上,實踐的活動、為了實踐的活動、教師指導為主的課程活動、兒童自動為主的課程活動、嚴肅緊張的課程活動、輕鬆愉快的課程活動交錯調配;在一定的具體情況下,以某一方面為主導姿態出現。靈活機動地支配實踐課程時間。以社會實踐的具體事物作為教材。
(六)實踐教育法是教師在實踐中教,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把教學統一在實踐上的教育法,它不僅指導學生認識世界、說明世界,更主要的則在於改造世界。實施實踐教育法,(1)要掌握理論、精通技術;(2)正確的把握實踐運用實踐;(3)注意教學活動的發展關聯;(4)適合兒童能力,參加環境改造;(5)注意工具的使用與管理;(6)抓住活動中心,展開全面學習;(7)注意兒童的組織與訓練;(8)發揮兒童的力量;(9)要有具體的要求、周密的計畫。
實踐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三個大階段:
第一階段,從活動的開始發動走向高度的發展,它又分五個步驟:(1)教學活動的具體提出;(2)發動工作;(3)議定教學活動計畫;(4)建立工作組織;(5)準備工作條件,包括工具、知識技能的準備。
第二階段,在有了充分準備之後緊張熱烈的開始工作,教師指導學生用有組織的集體力量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並在實踐中印證已有的知識、技能,接受經驗教訓,發現新的事理、新的問題。這一階段有六個步驟:(1)調查聯絡;(2)宣傳動員;(3)具體分工;(4)提出工作守則,出發工作;(5)努力進行工作;(6)完成工作。
第三階段,工作告一段落,著手收拾、擴大在實踐中的教學效果,總體的檢討工作整理成績。它也可分為下面幾個步驟:(1)集體的檢討和整理;(2)個人的檢查和整理;(3)擴大實踐效果,發動各科活動。
(七)建立合理的考試制度,有九點要求:(1)要使教師學生了解成績考查的本意,而且在學習上保持這種本意。(2)合理改造命題考試及各種測驗。(3)看重平時的作業,隨時記載成績。(4)看重具體的活動成績。(5)將學生行動生活成績考查作為一種嚴密的工作檢查。(6)要時時把過去成績與現在相比較以便看出學習歷程和進步快慢。(7)不必重視分數等第,而應看重具體的結果,提出切實的批評和改進辦法。(8)成績考查的總結應當用特徵的具體記載代替空洞的文憑。(9)舉行成績展覽會。
(八)教師在教育上處於執行和指導的地位,教師本身健全與否,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因此教師必須有特殊修養和具備相當的條件,才能負起教師應負的責任。

評價

《新教育體系》是程今吾的早期著作,又是在國民黨統治區有種種限制的情況下寫的。可是,他能毅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根據自己從事進步教育工作的體會,揭露了舊教育的流弊;論述了教育的本質及其社會根源,以實踐教育為重點,闡明了新教育的前景,並且提出了新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在當時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他探討了實踐教育法,特彆強調實踐在教育中的作用,反對脫離實際社會生活的觀念教育,這是對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他揚棄了注入式教育法和自由主義教育法,將兩者合理的成分有機地結合,統一在進步教育方法里,具有很大的創新性。但是本書對教育的社會根源和教育與哲學的關係論述得還不夠深入;對實踐教育法的分析,更多地是從作者自己的教育經驗出發的,其實驗沒有在其它地方驗證,理論性略顯遜色。但儘管如此,程今吾對自己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的較系統的總結,對於我們研究近現代教育史,特別是中國小教育來說,都是有借鑑作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