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岸山村

新岸山村

新岸山村,村級經濟發展情況。經濟結構比較單一,主要是玉米、水稻,以農為主。地勢低洼,怕澇;養殖業一定規模,生豬、畜禽以家庭養殖為主;勞務輸出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每年該村在外打工人員達70%。收入的主要構成:一是勞務收入,二是糧食和經濟作物銷售收入。勞務輸出人員主要分布在廣東、上海、蘇錫常等地,主要從事保姆、縫紉、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岸山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部
  • 政府駐地:重慶市
  • 面積:3000餘畝
  • 人口:3251人
  • 產業:農業
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發展方法,規模介紹,

基本情況

(二)村級組織運轉情況。村支部和村委員會運轉基本正常,“兩委會”班子成員團結協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對村幹部作風滿意的占85%以上,黨組織活動基本正常,黨員能按時交納黨費。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較好的貫徹落實。對落實農村政策滿意的占80%,基本滿意的農戶為10%。農村人民來信和上訪現象不多,農村基本穩定。
(三)社會事業發展情況。由於是街村,沒有國小,但適齡兒童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99.9%,電話使用率達90%,近年來,該村社會治安良好,沒有大的不安定因素。大部分農戶都建起了樓房。

存在問題

(一)目標與現實相脫節。“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但農民在邁向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仍面臨著許多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全面小康,心中無譜。據初步調查,還有近五分之一的農民還沒有找到一條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他們對全面小康一沒恰當規劃,二沒自己主見,三沒足夠信心。二是發家致富,力不從心。當然,他們都希望自己早富、快富,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由於缺乏資金和沒有任何技術特長,只能是望富興嘆。
(二)小農經濟意識制約。在與部分農戶談話中,他們都對目前所處的現狀感到比較滿意,認為現在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很滿足了,至於在此基礎上有什麼更高更好的追求,對早一點過上小康生活則是茫然的和無所作為的。由於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把自己首先定位在一個較低層次的需求水平上,因此,生產上就永遠停留在滿足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上,年復一年地在這個模式中循環運行。這就從根本上不能掙脫小農經濟對他們的約束,不能使他們大膽地勇敢地衝破這個制約去搏擊市場經濟的大潮。
(三)農業生產結構單一。通過調查了解到新岸山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以水稻、玉米生產為主,在經濟收入來源上主要以餵鴨、餵豬為主。這種單一、低層次的農業生產產業結構從根本上制約了農民在經濟收入方面的增長點,使農民無法在其他經濟作物生產和經濟收入項目方面拓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經濟收入。

發展方法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通過各種培訓會、座談會、典型事例說明會等多種方式逐步引導和轉變農民改變原有的小農經濟意識觀念,儘快地樹立起市場經濟的觀念,用市場經濟的觀念指導生產和經營,擺脫橫臥在新岸山村人民經濟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二)加強培訓,提高技能。通過普及和提高農村致富實用技術,讓更多的農民能掌握致富本領。在走訪調查中,部分農民反映出一個現象就是:“想致富、無門路”、“想致富、無技術”。因此,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提高在農村尤其重要和必要。由於當前農村農民文化素質的偏低狀況從根本上決定了農民在自身方面掌握實用技術的難度很大。因此,要通過各種現場培訓會、示範會形式,讓農民能從中儘快吸收和掌握農村致富技術,把掌握的實用技術有效地運用在生產和經營方面,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利潤率,使農民能更多地得到實惠,儘快在經濟收入上有一個較大提高。
(三)調整結構,增加收入。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不斷挖掘農村經濟收入增長帶,形成多層次、多產業的產業結構布局。從現有的單一產業結構分布來看,我認為新岸山村應在立足於搞好適度規模的糧食作物生產基礎上,根據新岸山村的環境和土壤等自然資源情況,因地制宜,挖掘優勢,引進開發出一系列適宜生產的經濟作物和果樹,以此提高土地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和投入產出比率。在現有的傳統餵鴨、餵豬項目上,要進一步倡導和推行規模化科學餵鴨、餵豬,不斷擴大飼養規模,提高產出量,提高經濟效益,使每家每戶農民都能從中得到更多實惠,提高經濟收入水平。在擴大餵鴨、餵豬項目規模基礎上,還要在養雞、鵝、羊及其他畜牧業方面延伸拓展,使新岸山村的種養殖業和生產結構多樣化,經營方式規模化,收入渠道多種化。

規模介紹

新岸山村有6個村民小組,1163戶,3251人,田土3000餘畝,主要收入來源為種養植業和外出務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