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沱鎮

朱沱鎮

朱沱鎮,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歷史悠久,享有重慶長江上游第一鎮的美譽。

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此設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朝,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遷來移民中朱姓眾多,又因居住地(今朱沱鎮老街至漢東村地段)有一深泓長江回水沱,此地開始被叫做朱家沱,後簡稱朱沱。

朱沱,位於重慶永川區南部長江之濱,歷為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四川省瀘縣合江縣四區(縣)交匯的商貿重鎮,長江黃金水道流經鎮內15公里,水陸交通便捷,是渝西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

至2016年,朱沱將建成區面積將達到2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平方公里)的港橋新城,城市人口達到6萬人,朱沱將打造成為永川濱江重鎮成為“秀美、富庶、幸福”江畔明珠

2014年首屆重慶最美小城鎮評選活動中,朱沱鎮獲得十大最美小城鎮之一稱號。2015年1月,重慶市商業委員會授於朱沱鎮重慶商貿強鎮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沱鎮
  • 外文名稱:Zhutuo Town
  • 別名:朱沱港橋新城;朱家沱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永川區
  • 下轄地區: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光明路62號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2191
  • 地理位置:重慶西南部
  • 面積:127.65平方公里 
  • 人口:88015人(2017年0 
  • 方言:川渝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四望山寺;漢東城遺址;二郎山登山步道
  • 車牌代碼:渝 C
  • 特產美食:朱沱氽湯肉;朱沱龍眼;長江魚鮮
  • 行政代碼:500118118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氣候和交通,地理氣候,交通,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朱沱名字由來,漢東城遺址,朱沱烈士陵園,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江津縣,置萬春縣(武德五年,更名萬壽縣)。
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撤縣,更名為漢東鄉。
明代,漢東鄉更名“思善鄉”(清初,更名為思善里)。
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思善里撤消,更名為五福鎮。宣統二年(1910年),五福鎮轄朱沱、四明、轉龍、望川、江永等七個鄉,辦事處設在朱沱。民國初年,沿用清制。
全國重點鎮、重慶市商貿強鎮全國重點鎮、重慶市商貿強鎮
1949年11月27日,江津縣解放,成立江津縣人民政府,隨即全縣原五個區改設十個區,朱沱屬四區。建國後朱沱區隨江津縣多次調整設鄉、人民公社、區而變更建制。
19794月,朱沱片區從原江津縣(現江津區)劃歸原永川縣(現永川區),朱沱原管轄區域不變。
1985年,鎮鄉合併,朱沱鎮成立,轄3個居、14個村,辦事處設在朱沱。
1992年10月撤漲谷、四明、躍龍(原轉龍)3個區(鄉),併入朱沱鎮。
2003年11月,永川進行了全面的行政區劃調整,漲谷鄉、大河鎮及原朱沱鎮合併為一個新的朱沱鎮,新朱沱鎮共轄8個居、52個村,幅員面積127.6平方公里,總人口8.24萬,場鎮人口2.1萬。至此,朱沱鎮成為了永川第一大鎮,重慶長江上游第一鎮
2006年後,朱沱鎮調整居委會和村級建制,轄2個居和18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朱沱鎮轄2個居、18個行政村(截止至2013年統計數據)
居委會(2個):港口社區;福龍橋社區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 國家級保護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 國家級保護區
行政村(18個):
長江上遊方向——圍子山村;新岸山村;石碓窩村;灘子口村;四明村;福良村;轉龍村;水渡村;漲谷村;馬道子村;九層岩村
長江下遊方向——漢東村;四望山村;筍橋村;大河村;江永村;龍寶山村;龍匯埡村

氣候和交通

地理氣候

朱沱地處東經105°51′、北緯29°01′,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7.7℃。
朱沱,東隔長江與重慶江津區相望,南臨四川省合江縣,西界四川省瀘縣,北倚永川轄區的何埂鎮松溉古鎮。朱沱距永川區約42公里,距重慶主城區109公里(水路140公里)。
行政辦公:朱沱鎮光明路62號

交通

永朱路(沿長江上游路線,簡稱:上朱沱)、五朱路(沿長江下游路線,簡稱:下朱沱)兩條國家二級公路。其中五朱路已於2011年全線改為瀝青柏油路面,朱沱鎮到永川城區由過去的2小時縮減至40分鐘。
2014年12月,重慶三環高速公路永川到江津段簡稱西三環正式通車,朱沱可通過永川長江大橋迅速到達隔江相望的重慶江津區,進入重慶主城區的交通線路有了更多的選擇,地區物流運輸得到進一步提速。

經濟概況

朱沱鎮連續9年被評為重慶市試點小城鎮,GDP總量常年居重慶永川區城鎮之首。
2011年,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40萬平米,其中1萬平米的廉租房一期已投入使用,10萬平米的廉租房二期工程年前已竣工4棟,13萬平米的廉租房三期項目、16萬平米公租房項目已開工建設。
2013年,朱沱鎮全年實現企業總產值52.03億元,工業總產值35.9億元,招商引資1.45億元,實現財政收入4333萬元。
至2014年底,朱沱鎮已建成永川首個鄉鎮休閒公園——水體公園;高品質高規格遷建南華宮國小和永十二中學校;新建一座朱沱中心衛生院新門診大樓。聯檢大樓、供電客服中心等工程完工,江洲楓景、沙沱江景苑、依水新城等住宅小區陸續建成,大河街道巴渝民居風貌改造全面完成,二郎山登山步道、長江路“白改黑”相繼完工……未來預計籌建漢東城遺址歷史文化公園,進一步豐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規劃建設1-2個大型商圈,籌建四星級酒店濱江花園大酒店,以帶動港橋新城商貿、餐飲、休閒等服務業的發展。
2014年12月首屆重慶最美小城鎮評選活動中,朱沱鎮獲得十大最美小城鎮之一稱號。2015年1月,重慶市商業委員會授於朱沱鎮重慶商貿強鎮稱號。朱沱鎮已成為名符其實的重慶長江上游第一鎮。

社會事業

行政金融服務機構
行政服務:朱沱公共服務中心;永川區人民法院第三法庭;永川區港橋消防中隊;長江水利委朱沱水文站;中國海事永川救尋基地;朱沱文化服務中心;港橋社區服務中心;福龍橋社區服務中心;朱沱港橋自來水廠;國家電網朱沱門市;西南油氣田華油集團朱沱配氣站等。
金融服務:中國農業銀行朱沱支行;中國郵政儲蓄朱沱支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朱沱支行等均開展存、貸款業務。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等在朱沱有辦事處。
工業——永川(朱沱)港橋工業園
朱沱鎮擁有15公里的長江黃金主幹道江岸線,占據了重慶上游建深水港的絕佳地利。2006年4月經國家環保部等有關部委批准建設成立——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
昔日的水碼頭變成重慶市的九大物流港口之一,成為吸納輻射渝、川、黔三區的商貿物流中心,是長江上游川、渝、黔交界河段唯一可停靠千噸級船舶的港口,年吞吐能力250萬噸。
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48km2。全國輕工業造紙行業十強企業理文造紙集團,年產600萬噸的東方希望粉磨等10個項目已經投產。中小型企業,已經擁有近十個,在建近十個。熱鍍鋅帶鋼、再生資源科技創新孵化園等13個項目將在2015年建成投產。
港橋工業園已經成為朱沱鎮經濟的引擎,同時為當地及周邊百姓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到2016年,片區面積拓展到15平方公里,按照中等城市規模,形成重慶“三環”經濟帶上支撐明顯、資源集約、環境友好、人文和諧的“生態工業城、物流中心、交通樞紐”。
農業——龍眼、朱沱米、釀酒廠
重慶最大的五萬畝晚熟龍眼基地穩步推進,現已達到2.6萬畝規模;漢東無公害蔬菜基地、新窩特色海椒基地、漲谷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引人注目,朱沱釀酒廠、宏林龍眼、福六釀造、菜花香、大橋大米等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效益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產業化格局。培育林養殖大戶20戶,發展生態農家樂6戶。
農村道路交通建設在永川區首屈一指,交通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全鎮94.7公里公路實現瀝青柏油化或水泥硬化。
教育、文化藝術——南華宮國小、永十二中、金港文化藝術團
南華宮國小
南華宮國小始建於1896年,曾先後以“朱沱鎮國小”、“朱沱鎮第一中心國小”、“南華宮國小”、“奧妮國小”為校名,2012年2月再次更名南華宮國小。2012年9月,學校整體搬遷至新校區。南華宮國小新校區占地面積68畝,學校設施設備齊全,硬體設施永川一流。學校現有28個教學班,學生1600餘人,教職工69人,有區級骨幹教師7人,中學高級教師1人,永川區優秀班主任3人。
學校還成功創建了永川區體育特色學校,現正積極創建重慶市體育特色學校。
永川區第十二中學(永十二中)
重慶市永川區第十二中學校(簡稱:永十二中),直屬永川區教委,坐落於朱沱鎮,2014年底新校區建設基本完工,預計2015年寒假後的新學期將完成搬遷。
金港文化藝術團
藝術力的演員是業餘的,由朱沱鎮文體中心的文化專乾組織,經費一部分來自當地財政撥款,一部分來自企業贊助。吹拉彈唱、舞蹈小品樣樣齊全,在基層為民眾演出。
衛生——朱沱鎮中心衛生院
朱沱鎮中心衛生院建立於1952年,是朱沱鎮僅有的一所政府主辦的非營利性醫院,為國家一級甲等衛生院、重慶市示範衛生院。
朱沱鎮中心衛生院新門診大樓於2012年3月建成並正式投入使用,可開放床位200張。
該院設有內科、外科、口腔科、五官科、兒科、婦產科、痔瘺科、骨科、中醫館等醫療、保健科室。
朱沱鎮(中心)衛生院現有全院職工175名,專業技術人員102名。轄有40個標準化村衛生室,有村醫82名,服務2個居委會、18個行政村,服務人口87649名,輻射人口10萬餘人。

歷史文化

朱沱名字由來

有正史記載,朱沱的歷史已有近1400年。
據《元和郡縣誌》記載: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江津縣,置萬春縣,縣衙所在地即今漢東城遺址。武德五年,更名萬壽縣
隨唐而興的萬壽縣,於北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撤萬壽縣,並回江津縣,原縣衙及周邊地區成為江津縣的一個鄉——漢東鄉。
明代,漢東鄉更名“思善鄉”(清初,更名為思善里)。
清朝,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外遷移民入籍思善。因遷來移民中朱姓眾多,僅場鎮附近就有五個朱氏祠堂,又因居住地(今朱沱鎮老街至漢東村地段)江流回漩,有一深泓長江回水沱,此地開始被叫做朱家沱,後簡稱朱沱。

漢東城遺址

漢東城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漢東城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漢東城遺址,位於重慶市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地處長江西岸二級階地。遺址分布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存保存較好區域面積為6.45萬平方米,核心區面積約2萬平方米。
在1981年開始的第二次中國文物普查時,在鎮上的漢東村發現了漢東城遺址。原重慶市永川縣人民政府將"朱沱漢東古邑遺址"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10月——2015年1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對漢東城遺址進行了(第一階段)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城牆、房址、墓葬、灰坑、水溝、道路、陶窯等各類遺蹟101處,僅試發掘了不足1000平方米的遺址面積,就已出土器物小件800餘件,器物標本4500餘件,包含生活用器的方方面面。
遺址內出士的文物涵蓋了新石器時代、商周、漢代、唐宋元及明清等各個時期,專家認定其為通史式古城遺址
漢東城遺址局部漢東城遺址局部
漢東城遺址類型豐富、保存較好、時代延續性較好,進一步凸顯了其歷史區域核心地位。漢東城遺址是重慶考古的重大發現,對研究渝西地區和長江上游人類生產生活和城市建設史具有重大價值。
未來規劃——調整現有的朱沱港橋新城規劃,將建全國首例區縣級遺址公園。按照規劃構想,在漢東城遺址2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將建成遺址公園,公園內將恢復部分唐宋時期的建築、城市格局,並展示出土的器物。

朱沱烈士陵園

朱沱烈士陵園(烈士墓)位於朱沱漢東村(原漢東村天河5社)的王坪(地名),建築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是重慶永川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掃墓紀念革命烈士掃墓紀念革命烈士
1950年土匪暴亂,從上午9時到夜裡12時,土匪到處作惡,人民軍隊為了保衛朱沱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經過奮戰最後將土匪剷除。這次土匪暴亂戰鬥,共犧牲8名同志。
烈士陵園內矗立著六邊形高碑,正面鐫刻著“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碑後長眠著解放初期歷次剿匪戰鬥中犧牲的19位烈士。

著名人物

文涵遂遠,人傑地靈,翰墨丹青,群星璀璨,琴棋書畫,輩出新人,朱沱先後走出不少的王侯將相、名人志士。著名的有唐代勇南王(李公將軍)存孝,清代教育家賴文海和武術家羅希樵,近代地理學家徐近之經濟學家樊弘書法家李德益,舞蹈家郭明達
勇南王 李存孝
李公廟(今朱沱四望山寺)李公廟(今朱沱四望山寺)
據傳,初唐時,農舍少女生下一子,取名安敬思。安敬思從小機敏好動,小小年紀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平時放羊走遍了60里黃瓜山。大唐武將李克用見安靜思威儀堂堂,臂力過人,頓生愛才之心,將其收為養子,更名為李存孝
時年唐昭宗執政,大同軍亂,群臣推李克用為留守。於是李克用率養子李存孝,以沙沱(有人考證即今朱沱)兵一萬七千及雁門兵四萬平亂。全軍皆著黑衣,叛軍見之,憚曰:“亞鳥軍至也。”兩軍交戰,李存孝常身披重鎧,獨舞鐵撾入陣,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克用父子一日三戰告捷,復長安,功第一,唐主封賞,李克用爵為晉王
寺內大殿寺內大殿
晉王按功行賞,李存孝功不可沒,欲厚賞。晉王養子李存性,妒存孝之功,設詭計,使李存孝成為階下囚,行五牛分屍之刑。
朱沱人含淚把李存孝將軍屍骨收斂入棺,在江邊桌子角(地名)建一座白塔,並在山上修廟塑像,把李存孝將軍生日——農曆正月十二定為勇南會,紀念這位勇士。
鄉人追念十三太保李公存孝將軍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又是漢東本土生人,於是便在朱沱四望山建李公廟(即今朱沱鎮四望山寺)供奉李氏父子。每年正月十二逢李公生日,廟祀舉辦勇南大會更是熱鬧非凡,整個場鎮乃至上四望山的大路和廟內外人流絡繹不絕。
李克用父子像李克用父子像
李存孝之子,舊封漢東(今朱沱境內)侯,在前唐滅亡後屯田於四望山中。因恐後朝的皇帝要斬草除根,追殺前朝遺孤,所以李存孝的後人不敢大張旗鼓地出現,過著隱居生活。
武術家 羅希樵
羅希樵,生於明末,長於清初,家住朱沱深耕子。生時鄉里有反清復明之士,相率習武,保家抗滿。
羅希樵有七子,皆武藝高強,精通技擊,尤以羅七的拳腳為勝,飛騰縱跳,一切技能,無不出於六兄之上。羅七打敗四川峨眉派能手方教師後,深耕子羅氏武術盛名傳遍川河。
教育家 賴文海
賴文海,清末(具體生卒年不詳)年朱沱人。清末廢考興學,先生創辦新學,時人稱為洋學堂,即中心校(現朱沱鎮南華宮國小前身),其校址就在原朱沱鎮高石坎居四組。先生有志傾覆帝制,剪短髮,為一鄉先導。先生潔身自持,曾兩次出任高小校長。及衰老,始輟教席,卒因饑寒交迫。
經濟學家 樊弘
樊弘(1900~1988),號止平,永川市(現永川區)朱沱鎮人,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教育家。先後任湖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在開國大典上,與毛澤東、周恩來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顯赫人物中,就有著名的經濟學家樊弘。
經濟家、教育家  樊弘經濟家、教育家 樊弘
著作有《勞動立法原理》《工資理論之發展》《現代貨幣學說》《凱恩斯的整個就業理論的崩潰》等。
地理學家 徐近之
徐近之(1908~1982),原名念莊,字希朗,朱沱鎮渡牛村人,中國近代地質學家,研究風格注重歷史中的氣候變遷,並找尋遺址,是中國歷史氣候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地理學家  徐近之地理學家 徐近之
著作有《關於青、藏、康主要西文文獻介紹》、《南極洲地理概要》、《長江流域河湖結冰年表》、《我國歷史氣候學概述》等。
書法家 李德益
李德益(1914~1978),名澤沛,生於重慶市江津(現為永川)朱沱鄉,重慶博物館美工,是重慶書法界的館閣體書法大家。
重慶書法大家   李德益重慶書法大家 李德益
1960-70年代,重慶主城街頭語錄標語牌,市博物館所有展板上的每一個字,老重慶地標如嘉陵江大橋、重慶火車站、重慶市動物園、鵝嶺公園、沙坪公園、北溫泉、冠生園、紅星亭的題字,都是他一筆一划寫出來的。1978年出版他書寫的《簡繁體對照字帖》。
舞蹈教育家 郭明達
郭明達(1916~2014),舞蹈教育家,重慶江津人(現永川朱沱)。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舞協常務理事,兒童歌舞學會會長,九三學社社員。
舞蹈教育家 郭明達舞蹈教育家 郭明達
曾留學美國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舞蹈研究生,系統學習了歐美的現代舞、民間舞和社交舞。曾在全國舞蹈界率先開辦了“動作藝術班”,他編寫有《新兒童舞蹈理論與實踐》,整理翻譯資料200萬字,形成10本著述、140萬字,已出版6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