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寨鎮(甘肅渭源縣新寨鎮)

新寨鎮(甘肅渭源縣新寨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寨鎮位於渭源縣北部,總面積160.39平方千米。全鎮共19個村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827人(2017)。新寨鎮位於甘肅渭源縣北部,距縣城32公里,渭定公路從中穿過,這裡交通便捷,文化發達、東臨北寨鎮、南連清源鎮、西臨慶坪、北接秦祁鄉。全鎮已實現村村通電、通郵、通公路,有三個村通自來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寨鎮
  • 別名:中國黨參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甘肅省渭源縣
  • 下轄地區:西馬村、石碑上村、小河沿村
  • 電話區號:0932
  • 郵政區碼:748200
  • 地理位置:甘肅渭源縣北部
  • 面積:160.39平方千米 
  • 人口:19827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蘭州中川國際機場
  • 火車站:渭源站
  • 車牌代碼:甘·J
社會事業,特色產業,白條黨參,洋芋,經濟概況,歷史文化,皮影戲,河州大閃,行銷協會,

社會事業

全鎮有學校25所,其中獨立國中2所,五年制國小21所,三年制國小2所。共有教職工150人,其中代課教師51人,專任教師99人。在校小學生3114人,學前兒童123人。全鎮校舍占地面積65904平方米,建築面積10308平方米。
新寨鎮新寨鎮
全鎮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衛生院2個,有醫生8名,醫護人員18名,病床15張,肩負著全鎮民眾的醫療衛生保健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工作。

特色產業

白條黨參

新寨鎮是“中國黨參之鄉”、“白條黨參”原產地。當年新寨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產業富民”戰略要求,大力發展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建成了沿朱韓路一線,涉及8個村51個社的萬畝白條黨參精品種植帶。 馬鈴薯:新寨鎮光熱資源豐富,特別適宜馬鈴薯等經濟作物的種植。為了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提高這一特色優勢產業的競爭力,2007年,新寨鎮黨委、鎮政府在大坪村陰山、吊坡、喜子崖等三社投資6萬多元(其中扶貧貸款1.5萬元),調撥隴薯三號一級良種40噸,建立了涉及農戶132戶,面積1010畝的新寨鎮馬鈴薯精品種植示範點。

洋芋

新寨鎮位於海拔在2400——2600米之間,地形山大溝深,乾旱少雨,。全鎮土地大部分典型黃綿土,土層疏鬆深厚。是種植洋芋的理想之地,所產洋芋個頭圓大,色澤亮黃,澱粉含量高。多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十分重視這一特色產業開發,通過積極引導廣大民眾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壓夏擴秋,使全鎮的洋芋產業迅速崛起,並呈現出迅猛發展的勢頭。2006年全鎮洋芋種植總面積在22500畝以上,人均種植在占1畝以上,占耕地總面積42%,總產量4.5萬噸,人均純收入600元以上。  全鎮在各村建立200畝以上集中種植示範點,同時在大坪村黃家山大坪山,中寨村陽山等三社建立千畝示範種植點,大坪示範點面積1030畝,涉及農戶126戶889人,共投資14.6萬元,鎮上發放扶貧貸款2.6萬元。全鎮機播機收洋芋7000畝,大坪示範點機播560畝,脫毒無公害網棚種植2畝,評比試驗4項。

經濟概況

多年來,全鎮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在鎮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實現了由傳統單一型農業生產模式向多樣型農業生產模式,由以糧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兩個轉變。
按照“壓夏擴秋,穩糧增經”的總體要求,全鎮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年均落實洋芋種植面積2.2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2.1萬畝,並由新寨鎮洋芋藥材行銷協會與隴西青吉公司簽訂洋芋收購訂單1萬畝,農戶與新寨鎮洋芋藥材行銷協會簽訂收購訂單1萬畝。在示範點建設上,鎮上積極籌措資金,調撥“隴薯三號”良種洋芋種子30公斤,在大坪村涉及農戶126戶,建成1030畝洋芋示範點一個,並調入洋芋播種機、深松機、推土機,積極進行機推、機耕、機播的“三機”結合作業試點工作。在大坪村涉及農戶131戶,建成1080畝中藥材示範點一個。
當前,全鎮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民眾生活逐漸富裕。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鎮上繼續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引導民眾把發展農村經濟的突破點放在洋芋和中藥材種植上。這裡高寒乾旱少雨,最適宜種植洋芋、中藥材,而且產量高,質量好。白條黨參作為我鎮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以體大、身長、色白、味純、質優而聞名全國各地,當地民眾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多年來,白條黨參吸引著廣州上海深圳四川安徽福建等地客商前來考察和收購,年銷售量3000多噸,銷售額達2900多萬元。洋芋和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全鎮以黨參、洋芋收購販運為主的企業有25家,總資產280多萬元。
白條黨參白條黨參
為了提高新寨的知名度,進一步穩固新寨在周邊鄉鎮的物資集散,儲運和中轉地位,強化市場的輻射功能,鎮上計畫結合小城鎮建設,建成新寨中藥材交易市場,占地10畝,計畫建築面積達1500平方米,並對貫穿全鎮的朱韓公路列項進行改造,以帶動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歷史文化

皮影戲

新寨有演出及觀看皮影戲的傳統,在敬神還願、求雨祈福等時節,皮影戲這種古老而藝術氣息濃郁的“戲曲”,便熱烈上演了。皮影戲也叫“燈影子”。皮影製作過程,沿稱“雕鏃”,製作者人稱“線匠”,雕鏃皮影有一套十分講究的方法和流程,用料多為牛皮、驢皮。皮影的人物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臂和兩手連綴組成,生旦淨末醜各種角色一應俱全。人物造型之外,山石門影、亭台樓閣、車船馬轎等等大千世界所有之物也俱有表現。 皮影戲班由三至四人組成,走鄉串村進行演出。表演時,藝人操縱皮影,隱身於燈光與帳幕之間,將皮影物像投影在白幕上,並配以音樂、唱詞和道白。皮影人物不僅有舉手投足,嘴巴、眼睛也隨著情節的需要各有動作,逼真傳神。演出劇目以《三下陰曹》、《金沙灘》等傳統曲目為主,武戲激昂,文戲纏綿,聲情並茂,精彩紛呈。
皮影戲皮影戲
皮影戲皮影戲
皮影戲因其簡便易行,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經盛行一時,但在如今數位化時代,電影、電視、網路等新的傳媒技術如潮而來,山鎮新寨也頗受衝擊和影響,皮影戲的演出與觀看已趨式微,觀眾以六七十歲老人為主,演出班子也僅剩下劉明智、潘明德等六十歲以上藝人為首的屈指可數的幾個戲班。後繼乏人,令老一代皮影戲藝人深為焦慮。皮影戲這一凝結了民族地域文化內涵的民間藝術,步履蹣跚,瀕臨失傳的困境。

河州大閃

渭源縣的社火流派中,最為正宗的,首推代表北部鄉鎮的新寨社火——“河州大閃”。20世紀上半葉,原河州(今臨夏州)一帶難民,有不少遷移到新寨,“河州大閃”隨之落戶至此,並與本地社火融為一體。“河州大閃”以八面筒子鼓為主體,鼓舞優美多變、剛勁瀟灑,近似藏族“鍋莊舞”。一般的“河州大閃”隊伍有:高躍(一種長把大擎燈)燈2盞;旌旗2——4面;八卦燈8盞;八面鼓最少八面,多則不限,須是雙數;鑼、鈸1——2副;中郎(男青年)、臘花(男扮女裝的“女青年”)約三四十人,裝扮樸實優美,各具特色。社火以旌旗引導,鼓樂齊鳴、浩浩蕩蕩,表演時有嗩吶伴奏,臘花小姐與中郎相公手持手帕、花扇手舞足蹈,“扭扭捏捏”,高躍前後奔騰,彩旗獵獵,八卦燈隊伍款款而行,踏歌以進。歌舞主要表現自然景物、讚頌祈禱或傾訴愛情等內容,不論上廟敬神禱告,還是入戶祈福納祥,其場面都熱烈壯觀,為人們所喜聞樂見。
文化生活文化生活
新寨鎮

行銷協會

新寨鎮藥材洋芋行銷協會成立於2003年11月,誕生於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渭源縣,位於新寨鎮街道,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米,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協會起初是由38戶從事藥材、洋芋種植戶、販運大戶自發組織起來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現已發展會員130人,下設收購網點10個,覆蓋連線全鎮19個村和周邊鄉鎮2300多戶,建成專用馬鈴薯貯藏窖3個,可貯藏馬鈴薯500多噸,運輸車輛12輛,與隴西清吉洋芋公司聯手合作,連線廣州、成都西安河南等全國專業市場50多個。2004年運銷優質洋芋6000多噸,實現銷售120多萬元,藥材1500多噸,產值600多萬元,分別占全鎮總產量32.1%和23.6%,會員人均收入達到1.38萬元。2004年被省科協評為“全省五十強協會”之一。協會按照“民辦、民管、民治”的原則,形成了比較規範的協會章程,初步健全了協會的代表會議、理事會議、監事會議等三會制度和會員管理、財務管理、經營管理等三個民主管理制度,在2003年11月由科協登記的基礎上,當年通過了民政局的社團組織登記註冊,取得了《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
洋芋洋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