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二十世紀30年代以後,以米塞斯和哈耶克為代表的一些奧地利經濟學家繼承了
奧地利學派的傳統理論並作了一些補充。他們反對馬克思主義,也反對主張國家調節經濟的凱恩斯主義,推崇自由主義,崇拜市場自發勢力而反對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通常稱之為新奧地利經濟學派,又稱維也納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有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哈耶克、
梅耶、斯特里格、哈伯勒、摩爾根斯坦等。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奧地利經濟學家,活動中心最初設在
維也納大學,故此得名。
發展過程
新奧地利經濟學派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英等國興起的產業
經濟學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其核心思想在於注重市場競爭的行為性、過程性,這與
哈佛學派的市場結構取向、
芝加哥學派的市場績效取向截然不同,它事實上就是產業組織學中的行為學派。近20年來,這一流派在西方學術界、政治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許多產業政策和反壟斷法規都是依據新奧地利學派的思想制定的。
特點
新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和政策主張在新
自由主義陣營中屬極端。新奧地利經濟學派是資產階級邊際效用學派中最主要的一個分支。產生於19世紀80年代,因其主要代表人物
門格爾、
維塞爾和
龐巴維克都是
奧地利人而得名。他們都採取心理分析方法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又稱“
心理學派”。19世紀後半期德奧經濟迅速發展,為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奧地利學派用
主觀唯心主義的方法把人類社會經濟生活歸結為欲望的滿足,把整個社會看作個人活動機械的綜合。該學派創始人
門格爾提出經濟學應研究人類為滿足其欲望而展開預籌活動的條件,應特別注意“關於生產物和其生產要素”的經濟現象的因果聯繫的研究。”他從人們對財富滿足欲望的強度來主觀評價價值,提出“欲望滿足遞減率”。繼他之後,
維塞爾提出“邊際效用”一詞。強調財富價值的本質和尺度是主觀的。從而反對生產所耗費的勞動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隨後龐巴維克提出“時差利息論”,把資本主義社會的各種剝削收入歸結為人們在現今和未來兩個不同時間對物品效用的主觀評價的差額。
奧地利學派宣揚的“邊際效用”、“時差利息”、“心理分析”等觀點,為後來各種資產階級經濟學派所接受,成為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世紀30年代,以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人為代表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繼承了奧地利學派的傳統理論,他們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自由主義,攻擊社會主義計畫經濟,通常被稱為新奧地利學派。
以米塞斯和
哈耶克為代表的新奧地利經濟學派採取了新的方法,從新的角度分析了產業組織問題,歸納起來,其主要觀點如下:
1、市場是動態連續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性質無法通過市場結構表現出來,競爭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以不完全的信息為前提,必須對市場的動態過程進行分析。
2、
政府利用規模經濟的名義對產業進入的限制是造成壟斷的原因,企業規摸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是否擁有的對市場的支配權,是否擁有對潛在進入者的支配權。
3、破壞
市場秩序的不是大企業,而是市場上的同業團體和協會,大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原因在於企業家發現了市場機會,企業家是動態變動過程的製造者。
主要觀點
概述
新奧地利學派繼承了舊奧地利學派的傳統,致力於經濟行為、資本理論、經濟周期理論、貨幣理論等問題的研究。其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行為理論
新奧地利學派認為,古典的價值理論過於狹窄,因為它們只注意對利潤的分析。因此,主張把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理論改造成行為選擇理論,使經濟學變成一門行為科學。那么經濟學就要研究經濟當事人的經濟行為本身,它的陳述和命題是演繹形式的,不依賴於實踐的和歷史的理論。在經濟當事人的經濟行為中,對策是一般的行為方式,贏者獲得利潤,輸者陷於貧困。一個人在博弈中得到的好處等於他人的損失。這一理論對於解釋寡頭壟斷者的行為有一定的幫助。
效用理論
在行為理論的指導下,新奧地利學派試圖修補奧地利學派的基數效用論。承認效用是不能衡量的,然後利用經濟當事人的行為來解釋效用。他們認為,經濟當事人的行為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的滿足,其目的的實現是通過交換來進行的。交換就是以比較不滿足的狀態去換取較滿足的狀態,為了得到前者就必須放棄後者,如果交換的結果是前者大於後者,那么經濟當事人便在交換中獲得好處。當經濟當事人停止這種交換時,經濟當事人的效用滿足便達到了最優。
貨幣經濟周期理論
新奧地利學派認為經濟周期是貨幣因素引起的。在貨幣經濟中,由於銀行系統可以自行創造出流通手段,從而可能引起貨幣的緊縮和膨脹。另外,在生產部門,資本化的生產方法是普遍的形式,即大部分原始的生產資料(勞動和土地)不是用來直接生產消費品,而是用來生產未來消費品。採用這種生產方法的目的是為了用同量的原始生產資料獲得更多的消費品。如果以貨幣表示的生產資料需求總量相對於消費品的需求總量增加時,就會發生資本化程度較低的生產方法向資本化程度較高的生產方法的過渡;如果前者相對於後者減少,就會發生向資本化程度較低的生產方法的過渡。由於貨幣經濟中,以貨幣表示的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相對需求總量受到信用擴張和收縮的影響而時常變動,這樣就會導致經濟體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經濟危機。
可見,經濟危機的原因在於貨幣的擴張和收縮。據此,新奧地利學派主張,保持貨幣中性,就是使貨幣對價格形成和資本化程度不發生影響。
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新奧地利學派竭力維護傳統的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反對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該學派認為,當前的失業和通貨膨脹並存的現象是國家干預所造成的。根據貨幣經濟周期理論,國家利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會導致經濟周期。同時,由於政府的貨幣壟斷權的存在,私人部門自由活動的條件受到限制,從而妨礙了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轉,使得市場信號不能傳到消費者那裡,形成失業。既然通貨膨脹和失業都是政府控制貨幣發行權來干預經濟的結果,所以醫治滯漲的手段就是要放棄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恢復自由銀行制度。
反對社會主義
新奧地利學派否定社會主義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可能性,並認為計畫經濟是對人性的奴役。在他們看來,合理的資源配置必須建立在合理的經濟行為之上,而合理的經濟行為又以合理的價格和成本的計算為依據。然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要素由國家所控制,沒有要素市場,也就沒有價格。沒有價格的機制不可能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另外,由於社會主義的企業沒有利潤的動機,有的只是官僚控制,結果必然是資源的浪費。因此,社會主義被合理經濟制度所拋棄。
相關影響
(一)新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積極方面
1.市場是分散的知識和信息的發現過程,無論
政府還是個人,都不可能掌握完備的知識和信息。這種市場觀、政府觀對於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防止政府過分干預經濟的自由市場經濟思想有很大的影響,對於我國改革中擺正市場、市長的位置意義重大。現今,“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應只是口號,關鍵在於如何落實。一般地,凡是市場能做的事情,政府絕對不為;只有市場做不了的事,政府才有所為。但事實上,政府“指手畫腳”的事太多,如證券市場的“政策”效應有增無減。
2.強調市場行為的競爭性,認為市場結構與競爭行為無關,只有市場交易過程的競爭性行為才會導致良好的經濟績效。
新古典經濟學的完全競爭只有
競爭之名而無競爭之實(即沒有競爭行為),這種競爭觀對於我們研究產業組織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對於政府的產業組織政策和政府規制的著力點也應該有所啟迪。
3.強調企業家及其創業精神在市場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們認為,在競爭性的市場上,是企業家的創業精神而不是政府的計畫干預,能有效地發現和利用分散的知識和信息,從而配置資源合理流動,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高利潤是企業家嘗試新方向、引進新技術或開發新產品等創新活動的風險報酬。這種企業家本位觀對於20世紀90年代以來
美國“新經濟”的出現、矽谷奇蹟的誕生影響深遠,對於我國改革同樣意義重大。如中國國企改革不僅要進行產權制度改革,而且要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培養一批不依附於“官本位”體制的獨立的企業家階層,徹底剷除“胡雪岩”式的官商“溫床”。只有這樣,才能在21世紀的中華大地上出現“新經濟”的繁榮景象。
4.社會經濟現象不能就事論事,而是應挖掘其後的道德基礎和文化基礎(行為科學),這對於如何選擇深化改革開放的“路徑”很有啟迪。哈耶克曾贊同
凱恩斯的一句話:“無論好也罷,壞也罷,真正危險的東西是思想觀念,而不是既得利益。”他堅信人類社會美好的未來取決於能否挽救人文價值的傳統。所以,改革開放要繼續深入,關鍵在於人們的人際關係必須改革,思想必須開放。
(二)新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消極方面
1.
經濟生活中的“
市場萬能”和“政府無用”論。他們認為,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行政干預,人們在市場過程的競爭性行為就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認為唯一成為產業進入壁壘的是政府的進入規制政策和行政壟斷。這種極端自由主義的觀點是一種理想狀態,在現實生活中的美英等國也是不存在的,況且存在著“市場失靈”(某些領域如公共、
國防、基礎設施等)和“市場缺陷”(
市場機制本身的功能缺陷,如滯後性、波動性和不平等性),政府必然在某些場合有所作為。如果聽任“市場不同情弱者,市場不相信眼淚”,那么
人類社會也就與動物圈完全一樣,沒有
文明進步的可能和必要了。
2.方法論上反對計量經濟學和數量推導,反對構建經濟模型,片面強調主觀主義的心理分析,如效用價值論等。這種主觀分析方法顯然缺乏客觀的研究基礎,從而導致其研究難以得出科學的、令人信服的結論。例如,哈耶克從
德國走上
納粹之路,就斷定
蘇聯、
美國、
英國等如不擴大個人自由的安全空間也必然會走上專制和獨裁的道路。事實上,有關社會經濟統計的研究對於掌握社會經濟運行規律、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很有必要。如中國的人口普查分析結果,對於計畫生育政策的擬訂和執行以及國民經濟的長期增長大有益處。